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宝盖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领略了传承千年的广东非遗瑰宝, 近距离感受了广东古老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东非遗馆以“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为主题,向公众呈现了广东丰厚的非遗家底。 目前,广东共有人类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非遗馆从一楼到四楼,分“非遗情缘”、“山海之间”、“饮和食德”、“臻品” 、“物华锦绣”、“南风传韵”和“湾区同心”七个展厅,展示了广东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保护传承的实践成果,将广东省内代表岭南非遗的项目悉数囊入馆中,其中不乏有名家大师的经典之作。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中心如同一艘洁白温润的文化巨轮,那么广东非遗馆就如同“盛满非遗珍宝的盒子”,蕴藏着岭南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奥秘。这里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一个深入了解岭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的绝佳之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走进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深处,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奢侈。</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展馆大门,迎面就是“非遗情缘”展厅,这个厅也叫“序厅”,就好比一本书的“序言”。这里以非遗情缘为主题,对粤港澳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介绍。该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一块巨大的 LED 屏幕上持续播放着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像,介绍广东非遗的发展脉络,为观众提供了新颖、生动的观览方式。那些绚丽、生动的画面,如同一幅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讲述着每一项非遗的历史渊源和故事,带我们走进那段遥远 而神秘的岁月。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展馆,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每一页都翻动着广东的古老故事和深邃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境中。画面中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寓意广东非遗馆如同一棵向上生长的大树,将国家根脉融入陈展脉络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厅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珍品是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的两件木雕作品。其中木雕《绽放》采用镂空技艺,呈现繁复的花卉纹样;金漆木雕《步步高》龙虾蟹篓通过多层通雕工艺,生动刻画了岭南水乡的渔获场景。两件作品均以玲珑剔透的雕刻技法和浑厚古朴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表现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楼的“山海之间”展厅是展示广东丰富的山地文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窗口。这里通过丰富的实物展品、多媒体展示和场景还原,全景式展示了与海洋、山地相关的广东非遗。从广州的行花街、佛山的行通济、客家的上灯,到潮汕的英歌舞、湛江的傩舞、澄海的鳌鱼舞、瑶族的耍歌堂等,随处可找到属于岭南人的乡愁印记。这些包罗万象的民俗文化折射出粤人崇宗敬亲、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安居乐俗的丰富情感色彩。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片和实物,让我领略了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内,一条长22米的传统龙舟格外引人注目。这条龙舟来自“中国龙舟之乡”东莞,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霍沃标设计制作。龙舟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潇洒流畅,显得十分威猛,是整个非遗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件展品。龙舟下方运用现代科技做出了水波纹的效果,同时,珠江水景透过玻璃幕墙进入视线,水景与龙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此厅还有佛山彩灯、两条小龙舟等大型展品,共同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饮和食德”展厅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展区。饮食与养生是广东人的生活底色,展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介绍了广东各地的特色美食,展示了与广东美食相关的多项非遗技艺,如早茶点心、客家菜、潮州打冷等广式菜肴。一菜一肴都蕴含着广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蕴含着广东人饮食有节、和养身心的养生哲学。观众还可以通过触控屏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食进行深入了解,感受“舌尖上的广东”的独特魅力。看着那些精美的点心和诱人的茶点,我不仅感受到了粤菜师傅如琢如磨的匠心,还感受到了广东人的饮食哲学和生活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凉茶是广府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超越饮品范畴,成为岭南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生活方式的象征。 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了广东多种传统凉茶,并显示着凉茶的配方、制作过程。在这里,我了解了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是非遗传承的新课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楼“臻品厅”是艺术的殿堂。这里选取了最能凸显广东传统工艺魅力的非遗代表性作品,展示了广东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每一件作品都精美绝伦。粤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的大型博古屏风《岁朝清供》构图饱满,色彩丰富,主屏蟠龙环瓶绕,花魁满堂香,两侧博古彩瓶,花木争妍,衬以琳琅满目的佳果时蔬,整幅作品富丽堂皇,气质高雅,韵味深长,为岁朝乐事。珠绣代表性传承人黃伟雄的《百鹤图》由12扇屏风组成,以明代画家边景昭的《百鹤图》为蓝本,綜合运用珠绣多种技法创作而成,从设计到绣制耗时3年。 这两件作品是中法领导人会晤时展示的非遗作品原件。</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陶艺单元仿佛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汇聚了广东丰富的陶瓷艺术遗产。一件件精美的陶器静静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讲述着广东陶艺的辉煌历史,再现了广东各个时代的辉煌成就。潮州彩瓷《丹凤朝阳》特别吸睛,作品以象征编织纹样的精细镂空为蓝本,寄贴四时花卉为饰,数百朵捏雕瓷花高低错落。整个作品既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又显灵秀隽美的气质,给人以春色满园的艺术感受。另外,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泽棉的《达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兆华的《青龙神鼎》等珍品,也同场争奇斗艳。看着这些精美的作品,我感受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无穷创意。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广东人的智慧和才华,还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物华锦绣”展厅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展区。展厅陈列了大量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广绣、潮绣、粤绣、石湾陶瓷、金漆木雕、象牙雕刻等。这些展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广东非遗文化的瑰宝。通过这些精美的展品,生动展现了广东非遗工艺美术的瑰丽多彩、精湛技艺以及薪火相传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展厅入口的“百工照壁”由12位非遗代表传承人联手打造,涵盖灰雕、潮州木雕、广彩瓷烧制技艺、潮州彩瓷烧制技艺、珠绣等11项传统美术与传统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整体构图饱满,色彩丰富,金碧辉煌,极具特色。它既是对非遗的创新性表达,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物华锦绣厅的立意与主题,可谓集岭南传统工艺之大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绣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剌绣工艺,在广绣单元,我看到了各种精美的剌绣作品。剌绣大师们用五彩斑斓的丝线,一针一线地编织出了精美的图案。从花鸟鱼虫到人物故事,每一件作品都如同精美的画卷,让人赞叹不已。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传统工艺的复杂和精细,也让我对能够创作出如此精美作品的匠人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展厅中的标志性展品是“广府屋脊”。这一作品由多位非遗大师联袂打造,通过精细的砖雕纹样、灰塑造型和陶塑瓦脊,展现了岭南建筑的精湛技艺,凸显非遗传承中的匠心与创新。这一作品不仅是非遗技艺的静态展示,更通过跨领域传承人合作,传递着广东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的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让我挪不动步的是榄雕展台。榄雕以其微小的体积著称,展台上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精心雕刻,在微小的空间展现山水、人物、花鸟等复杂场景。在多倍放大镜下,榄核上的画面纤毫毕现。看着这些作品,我不禁感叹广东匠人们技艺的精湛和细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楼的“南风传韵”展厅 是集中展示岭南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等非遗艺术的核心展区。该厅以“艺术”为关键词,通过多元展陈手段,展示了粤剧、汉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山歌、粤曲、木鱼书、龙舟说唱等代表性非遗项目,呈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听着那些粤剧、粤曲的音调, 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的盛宴中。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凝聚了历代广东艺人的心血,形成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内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增添了一抹鲜活的亮点。在“南粤稽古”单元,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大榕树下“讲古”先生娓娓讲述五羊传说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湾区同心”展厅旨在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生态和人文情怀。展厅精选了粤港澳三地共有的粤剧、武术、醒狮、洪拳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多样性,也彰显了大湾区地域相邻、文脉相亲的独特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粤剧是连接粤港澳三地天然的文化纽带,展厅内设有广东八和会馆、戏棚、红船等,让人身临其境领略湾区粤剧艺术的魅力和三地粤剧的交流氛围。看着墙上挂着的粤剧戏服、剧照、乐器,屏幕上播放的粤剧片段,听着那熟悉的粤剧唱腔和旋律,我仿佛被带入了充满韵味的粤剧世界,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更深的喜爱之情。看着那极具广东特色的民间舞狮,我仿佛听见那震撼人心的鼓声在耳边回响,感受到那欢腾的节奏和力量。厅内还展示了港澳传承人捐赠的实物,我从展品、系列影片中不仅感受到“同饮一江水”、“湾区共此时”的亲切感,还体会到了三地非遗传承人的协力同心。我深深地感到,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在一起的不仅是自然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共同的文化根脉。历代湾区人共同保护传承的非遗是湾区人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湾区同心”展厅的大型骨雕《湾区同心》。这幅骨雕作品是非遗馆的镇馆之宝,它用13吨牛骨精雕细琢而成,以山连山、水连水的壮阔场景,把大湾区11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和自然风光巧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雕刻的内容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树木、亭台及现代建筑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南派牙雕剔透玲珑、精雕细刻的技艺特点。作品气势磅礴,在长5米的骨雕里隐藏着200多栋建筑物,2万多个人物,700多棵树木,1000多只鸟。广州镇海楼、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大三巴牌坊、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大剧院等湾区地标,在骨雕里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顶端的猛犸象牙球竟达31层,令人叹为观止。仔细观看,天上瑞鹤祥云,大地莺歌燕舞,林中百花齐放,人们娱乐升平,舞龙舞狮,粤剧粤曲,龙舟竞渡等非遗项目穿插其中,增添了无限的迷人魅力。高悬的猛犸象牙球,就像一轮冉冉上升、光芒万丈的朝阳,寓意大湾区的飞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日中天,前途光明,势不可挡。这一骨雕作品是粤港澳大湾区自然和人文壮阔景观的一道缩影,观览这件作品,犹如一场穿越山海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深感震撼与感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广东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传递着我们的文化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它们不仅让我了解了广东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感受到那些匠人们和艺术家们的才华、智慧和创造力。然而我也看到,这些非遗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手艺和技艺正逐渐消失或被遗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继续发热,为我们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希望,因为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更加坚信那些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脉络将永远不会被遗忘和抹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将会以它们独特的方式,继续存在并影响着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