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维也纳北部的海利根施塔特,依傍着多瑙河的柔波与维也纳森林的翠影。这里山川秀丽,鸟语花香,温泉氤氲,古堡巍峨,还有中世纪建筑遗址和古老的教堂,宛如一幅静谧优美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贝多芬博物馆便隐匿于一条幽静的小巷之中,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02年,耳疾的折磨让贝多芬心力交瘁,他听从医生的建议,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寻求疗养。这座白色四合院式的小楼,当年是一家面包作坊,贝多芬居住在正对大门二楼的房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院中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仿佛象征着被困于无声世界的贝多芬。步入贝多芬故居,画像、手稿和日常用品陈列其中,而最为珍贵的便是他亲笔书写的遗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贝多芬虽置身于海利根施塔特的美景之中,却无法摆脱身体顽疾带来的痛苦。有一天,他惊觉听不到附近教堂那洪亮的钟声,耳疾导致的失聪对于一位天赋异禀且怀揣远大理想的音乐家而言,无疑是残酷至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02年10月6日,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写下了他的遗嘱,字里行间满是对命运的抗争与对艺术的执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嘱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听不到;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牧羊人的歌声,而我却仍然听不到,这对我来说是多大的羞辱啊!这种事几乎让我绝望,要是再多一点,我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我的艺术让我留恋于世。我想,若不把我内心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音乐,我是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因而,我忍受着这样悲惨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嘱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浸透着深沉的忧郁与痛苦,以及为艺术而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令人感慨万千,敬佩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这样一个被命运无情折磨的伟大灵魂,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美丽的音符为人类谱写了一部部不朽的交响音乐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之后,贝多芬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失去听力的遗憾,也寄托了他对来世的希望,充满了悲悯与哲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贝多芬的遗言深刻揭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他的孤独、痛苦、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都让这些遗言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感人至深的一部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