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福建泉州行之十九—泉州南少林寺

洋溢

四十年前就看过《南少林与北少林》和《南北少林》的电影,那时正好在莆田当兵,只是当时莆田南少林寺遗址还没发现,误把莆田南山广化寺当成了南少林,还专程去了一趟。等到十多年前再去莆田南少林寺时,发现那里建筑都是修建不久,仔细询问才弄明白缘故。新的莆田南少林寺是1998年重建落成的,2006年12月,南少林寺正式接纳广化寺方丈管理,成为两寺院共同统一体制。由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南少林寺”寺名。泉州南少林寺则是更晚知晓,以前来过泉州几次,都没提及去泉州南少林寺看看。北少林和莆田南少林寺都去过,这次过来去泉州南少林走走,算是填补一个空白。<br> 据介绍,泉州少林寺的前身是镇国东禅寺。寺在泉州清源山东麓,仁风门外三里东湖畔,最初建于唐乾符年间,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从唐代到清代,泉州少林寺历经三兴三废,到了1992年10月,泉州南少林寺才又重建,重建后的少林寺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岳庙后、凤山之上,占地面积近500亩。它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主要建筑采用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建筑华丽、色彩鲜艳、装饰丰富,充分体现了红砖文化的建筑特色,甚是气派恢宏、雄伟壮观,加之绿树掩映,百花飘香,景色十分幽美。<br>  福建有三个南少林,莆田、泉州和福清各有一个南少林寺,而且都是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所建,也不知那个是正宗南少林。不过看资料泉州南少林寺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大约于公元874年入闽所建。而莆田南少林寺被认为是唐初十三棍僧南下所建,比泉州南少林寺早大约317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莆田南少林寺题写为“南少林寺”寺名,而为泉州南少林寺题写“东禅少林寺”寺名,个人感觉还是莆田南少林寺更正宗。初六下午15时多来到了泉州南少林寺,来这里香客和游客也不少,山下的停车场停满了汽车,保安指引我们将车开到半山腰的停车场停放,停车场旁边的少林寺上客堂,是一家具有禅意为主题的酒店,这里有素食馆。穿过上客堂,我们来到了南少林的最高处,开始从寺庙后面往前参观。 围墙围住了里面的建筑,这里是南少林的最高处。围墙西有月德门,东有日辉门,但门都关着。正中是一面佛祖说法图,石雕很精美。透过围墙可看见里面的建筑是藏经阁,系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土木石两层楼式建筑,不知为何没对外开放。 站在南少林寺最高点往前望去,整个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和佛教建筑元素,绿色的树木中形成以红瓦、红墙为主色调。 沿着南少林寺中轴线,分别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等建筑,实际上在天王殿前面还有一座东岳宫,被树木挡住了。 从藏经阁开始往下走,寺庙左右两边都修有上下通行长廊,也可不走长廊,直接走中间的台阶下去,在藏经阁往下看,下方圆型建筑是观音阁。 在藏经阁与观音阁之间,还有一个平台,两边分别是普贤阁和文殊阁,文殊阁好像在维修。两阁中间有一玻璃房子,里面摆放一些点燃的焟烛。 继续下行就是观音阁了,观音阁后是一堵山墙,墙正中有达摩祖师爷石像。观音阁是2007年8月奠基开始兴建,为三檐八角攒尖顶建筑,系按照闽南传统古建筑风格结构手法整合建造,占地一千一百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四百平方米,三层楼总高二十二米。 观音阁正面悬匾“普润恩施”,印章是乾隆御笔。阁内的红木观音像比较有名,进里面看了看,人多就没拍照。观音像身高9米、底座高3米、总高度12米,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红木观音雕像。而且这尊观音像手结契印、脚踩荷花,右手祈祷表示净化人心,左手持净瓶表示严净国土,而“荷”、“瓶”与“和平”为谐音,故名“和平观音”。 从观音阁前面高高的台阶继续下走,面前的建筑是大雄宝殿,背面悬挂着“得大自在”匾额,后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从背面转到大雄宝殿正面,有不少香客正在上香。依次走过,殿前分别悬挂着“碧潭秋月”、“禅拳双修”和“灯传剑经”三道匾额。 大雄宝殿位于两层月台之上。在天王殿后面,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檐下正中悬挂赵朴初先生题“少林禅寺”匾,可看资料赵朴初曾题过“东禅少林寺”匾额。 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株数百年的古榕参天,这两棵榕树树高20余米,树冠展开达30多米。此二树一雄一雌,左榕有须,右榕无须,恰如民俗所说“男左女右”。这两棵榕树被称为“少林朝音树”,它们就如善男信女一般,列班在大雄宝殿外朝听佛音,细思佛理。 继续前行,来到了寺庙的首殿天王殿,背面有“登法王座”匾额。走到正面额枋上挂着“天王殿”匾,两边侧枋上也有香客敬献的匾。 天王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好像是2013年复建的,都是两层赭红色的楼阁,样式基本一致。楼门虽开着,也没上到二层去看钟、鼓。 走到天王殿,殿前却没道路可通往前方的东岳宫,便从天王殿左侧的石台阶往左边走。这边有一座演武场,据说这里有武术专场表演,但不清楚表演时间,还是继续前行。 前行一段有一块上有“南少林遗址”的石头,不远处便是泉州少林寺的山门,内侧枋间额题“护国佑民”四字,走到山门正面,大门上方横悬金字匾额,上书“少林禅寺”四字。 从山门出来,总感觉那里不是寺庙的正中位置。从旁边的道路来到寺庙前面,这里有一座石牌坊,最上方为“东岳行宫”,下方则是“万山第一”四字,牌坊后面便是东岳宫,没有进去。 在正中位置拍拍泉州少林寺全景,中轴线上有石牌坊、东岳宫、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东西长廊、藏经阁;右边有“少林胜迹”石牌坊、僧寮、报恩堂、五观堂、延寿堂、春萌山房、演武场、放生池、禅亭;左边有方丈楼、香农小屋、尚云亭、清凉亭、晚风精舍、执事楼、演武堂等。刚才自己只是走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左右两边的建筑都没去看。 在泉州少林寺前面是一个叫文武坊的街区,据说要依托泉州少林寺,将少林寺的禅武文化、清源山的自然养生和古城的闽南生活融为一体,旨在打造首席5A文旅艺术街区,成为老泉州文化的传承者和新城市商业的代言人。 在文武坊街区里面走了走,人气不是很旺,有些店铺都没开门。从文武坊出来后,也没回到山上停车场去,正好有同伴没逛泉州少林寺,在车上休息,让他把汽车开到山门前,大家上车前往泉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