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虸蚄口乡</span>人民政府已经于上世纪的1996年3月撤乡并镇到矾山镇人民政府。这个从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建立,存在了38年的乡一级人民政府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这个仅有2600多口人的山区乡是矾山镇人民政府的辖区。我曾经在上世纪的1984年到1989年,1992年12月到1996年3月在这个乡政府工作,有近九年的时间,在我在这里工作的期间,这个乡曾完成了柳树庄到江水河,塔儿寺到柳树庄,田家沟村以修路为主界地搬迁的筑路工程和虸蚄口乡的自来水入户两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1985年春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山区道路工作会议,确定虸蚄口乡政府辖区的柳树庄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的江水河村的山区道路开通成能行走车辆的六米宽的砂石路,实际上就是开通河北与北京市的道路,开发东灵山风景区。修筑观音殿到田家沟的道路,柳树庄到塔儿寺共三条山区道路全长17公里。最后田家沟用修路的补贴进行了搬迁,从南山中迁移到现在的住址。自来水工程是由虸蚄口,焦家梁,柳树庄三个村开始于1985年动工的。随后利用了几年的时间全乡九个村全部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这两个大工程我都参与了,在山区乡劳力少,资金严重缺乏的形势下,完成了这样浩大的工程,在虸蚄口乡来说应该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 1985年以前的这两条路只能人步行,连自行车也不能骑,都是沿着山崖边修筑的人行小道,实际上就是人们行走了干年的古道,什么车也不通,虸蚄口,柳树庄,焦家梁三村的人畜饮水是从柳树庄上边的潜修管道到三个村的明井,上游人们在井口洗什么东西的脏水都要流下去,十分的不清洁。1984年冬季征兵这三个村去了十多个青年去体检,都是一样转氨酶高,几位医生怀疑人们的饮水有问题,所以改水成了当时好蚄口乡党委,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当时,虸蚄口乡党委书记施振海,乡长是郑江,主管修路工程的领导是贾继宗,是当时好蚄口乡的副乡长兼武装部长,主管水利工作的领导是张怀玉副乡长,经联社主任。那时好蚄口乡的工作人员一共有28人,还要连做饭的,烧锅炉的都算上。党委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人员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分工。郑江乡长为两项工程的总指挥,贾继宗为副总指挥,负责修路,袁朝义(农业站长),周存财(畜牧站长),姚常明(集体会计)为修路指挥部人员,住苇子村。张怀玉副乡长为副总指挥,负责安装自来水管道。袁朝瑞(水利站长)为修自来水负责人,袁兴隆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三个村抽调姚汝林,袁德海,袁德鸿,周宗源,姚常瑞等组成自来水安装指挥部,统一进行安装。我负责修路,安装自来水工程中水泥,炸药,雷管,钢材,木料等材料的供应。</p><p class="ql-block"> 1985年3月26日早上,春寒料峭,山区人们都还穿着棉衣。乡政府唯一的一辆交通工具,12马力的单缸拖拉机,由田玉清开着,载着贾继宗,袁朝义,周存财,姚常明去修路工程重点地段的苇子村安营扎寨,开始了修路的艰苦工作。他们一去就是7个多月的时间,吃住在苇子村,自己做饭,每天在路上检查,测量,硬是在山上动用十万多方土石,这条简易公路全长9.5公里,路基宽7米,同沙东公路相接,途经苇子村,马家洼,董家庄。这条路动用全乡劳动力分村分段修路的方法,共动用劳动力5.5万个工日,建涵洞24道,过水路面70米,防护工程90米。县供销部门捐助投资2.5万元的棉花和棉布,县交通部门以工代赈3.75万元,乡自筹10.5万元。1985年国庆节前夕的9月30日,我从武警部队四机连借了一辆大卡车,拉着全乡各村的支部书记,乡政府干部第一次从好蚄口开到了东灵山九龙洼同北京市交界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大卡车驶上了东灵山。1998年修筑东灵山旅游专线时,就是从这间打开空间</p><p class="ql-block">条路的路基为基础修建的。塔儿寺到柳树庄的山区道路也在同年开工,使用炸药3吨,硬是从山坡上修出一条通车的路。而且这条路开通实现了虸蚄口乡全乡通汽车的目标。田家沟村建筑了85间房子,到年底全部搬迁进新建的房子中,这一历史性的任务一年内全部完成。那时的人们无论是乡政府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村民,都具有一种勇于吃苦的精神,从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人们到山上干活全部带干粮,渴了喝山间的泉水,饿了吃自己带的玉米面窝窝头,就这样完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工程,不能不说,在一个仅有2600多口人的小乡的确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 自来水工程三个村先后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总管道的路线后同时开工。这三个村全部在大山的脚下,土少石头多,很多地方都是打眼放炮用炸药炸开的。柳树庄一处管道进家后遇到一块大石头,在房子下面放了一炮,打开巨石铺的管道。水源就在柳树庄南约一公里的潜流,利用潜流浅层蓄水引进管道,进千家万户的水龙头。由于潜流在的位置地势高,利用落差的的自然水流动的冲力下行,袁兴隆在水源处设计了一个水池子安装防护网和过滤网成功地解决了水源进水的问题。经过三个村人们三个多月的奋战,到1985年10月中旬,全线通水,从此人们用上了洁净的山泉自来水。这是一条长达5.2公里长的主管道,不包括入户的分水管道。也是一条自行设计安装的不用电的自来水工程。从此结束了这三个村特别是焦家梁村严重缺水的历史,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人们用的依然是当年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到1987年底,董家庄,马家洼,苇子村,观音殿,田家沟,塔儿寺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这些山区饮水工程任务也都是虸蚄口乡水利工作站设计安装的。1988年为了更好地维修自来水工程,乡水利站派人远赴扬州购回查漏电子器一部,只要有管道漏水,用这个仪器查出来。在当时仅好蚄口有一台,全县都没有这种仪器。以后曾经为全县许多村查找漏水管道,受到各地盛赞。</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1993年,由于潜流水源不断减少,管道老化破损。虸蚄口,焦家梁两村的人畜饮水出现了十分紧张的局面。经党委书记魏长枝,乡长李成勇研究到县水利局求援。县水利局王树忠局长知道这件事后,派水保股的米元福股长和宗强工程师到实地进行调研。认为是输水管道老化导致流水不畅,需换三寸塑料管三干米。后水利局从仓库中支援了三千米三寸塑料管,两个村的人全部出动,三天挖沟下管重新接入水源,保证了这两个村的正常用水。现在用的还是当年的管道,当年的设施,三十多年了,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工程还是否能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1993年,由于潜流水源不断减少,管道老化破损。虸蚄口,焦家梁两村的人畜饮水出现了十分紧张的局面。经党委书记魏长枝,乡长李成勇研究到县水利局求援。县水利局王树忠局长知道这件事后,派水保股的米元福股长和宗强工程师到实地进行调研。认为是输水管道老化导致流水不畅,需换三寸塑料管三干米。后水利局从仓库中支援了三千米三寸塑料管,两个村的人全部出动,三天挖沟下管重新接入水源,保证了这两个村的正常用水。现在用的还是当年的管道,当年的设施,三十多年了,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工程还是否能正常使用。</p><p class="ql-block"> 这两项大工程过去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当年为这项工程做出过大力支持的领导施振海,郑江,贾继宗,张怀玉早已退休多年。袁朝义,袁朝瑞,周存财,袁兴隆也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这些工程在他们完成后一直保留并长期使用着。造福了好蚄口乡的广大人民群众。人们在谈论这些事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谈到曾经出过力的人。这就是当时虸蚄口乡政府树立在山区的永久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