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自贡市国家工业遗产大安盐厂

风的呢喃

<p class="ql-block">来到自贡,就想着一定要去看看闻名遐迩的“千年盐都”大安盐厂。</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6日上午,我们去参观自贡市国家工业遗产大安盐厂。大安盐厂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大安区。</p><p class="ql-block">老盐场1957位于自贡市城区北部大安区大安路西侧,北侧临近燊海公园。前身为自贡曾经最大的厂——大安盐厂。2012年2月20日,四川久大制盐有限公司大安制盐中心正式关停。</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大安盐厂的青石门槛前。两扇朱漆斑驳的厂门如同泛黄的史书封面,仿佛在诉说一个被卤水浸润千年的秘密。</p><p class="ql-block">跨过门槛的瞬间,蒸汽时代的轰鸣突然凝固成玻璃展柜里的老照片。清光绪年间的盐井契约上,蝇头小楷记载着每口盐井的归属,泛黄的宣纸里浮动着银锭碰撞的脆响。转角处的清代盐引拓片,朱红官印如凝固的血色,将"官盐"二字烙进泛黄的时光。展柜里沉睡的盐工家书,纸页间仍沾着咸涩的汗渍,某个深夜的煤油灯下,歪斜的墨迹里藏着对妻儿的思念。</p><p class="ql-block">盐场深处,八十米高的天车刺破晨雾。这些由一千八百根杉木榫卯咬合而成的庞然大物,在微风中发出低沉的嗡鸣。仰头望去,井架顶端的定滑轮锈迹斑斑,却依然保持着牵引的姿态。向导轻触控制台的按钮,沉睡的碓架突然苏醒,重达三吨的钻头轰然砸向模拟井口,震得脚下青砖微微颤动。这瞬间的轰鸣,让百年前凿穿千米岩层的顿钻声穿越时空而来。</p><p class="ql-block">業海井凿成于公元1835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干米深井,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仍在进行传统热盐生产的并盐生产遗址。1988年,燊海井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自贡井盐传统生产技艺得以存续和保护。鉴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燊海井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有盐业历史“活化石”之称,蜚声中外。</p><p class="ql-block">燊海井的井台上,青铜辘轳缠着发亮的麻绳。握住冰凉的绞盘,这口深达1001.42米的世界第一深井,至今仍在吞吐卤水。指尖触到井沿的瞬间,温热的雾气裹挟着浓烈的卤香扑面而来。老盐工将刚汲出的卤水倒入铁锅,沸腾的水面渐渐析出雪花般的盐晶,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彩虹。</p><p class="ql-block">这座活着的工业博物馆里,每道车辙都沉淀着盐都千年不散的魂灵,那些消逝在蒸汽里的劳作身影,正通过齿轮的转动与木料的震颤,在时光褶皱中与我们对话。</p><p class="ql-block">这座从东汉延续至今的盐场,把光阴熬煮成结晶的盐粒,让咸涩的汗水在千年巷道里循环往复。当最后一缕白雾消散在天车顶端,我忽然懂得:这座城市的心跳,原是盐井深处永不停歇的脉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月26日</p><p class="ql-block">坐标:四川省自贡市大安盐厂</p><p class="ql-block">事由:旅游</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风的呢喃</p> <p class="ql-block">枝条架浓卤塔</p><p class="ql-block">又称“晒卤台”“枝条架”,井盐晒卤设施。由枝条架、晒坝、卤池及抽水设备组成。枝条架为木、竹结构,其上悬挂竹枝,排列成“人”字形;用笕管将卤水送上架顶,使其均匀地从竹枝上淋下;在架上置笕管、笕窝、卤槽,以分流浓缩卤水。晒坝用条石、灰土及三合土筑成,枝条架居坝中。卤池以条石、砖砌成,可用木制徨桶代替卤池。利用自然风力和日光蒸发卤水中的水分,达到浓缩卤水、节约燃料、净化卤水、提高盐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自贡,不仅有“千年盐都”的美誉,更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食客的目光。自贡菜,作为川菜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麻辣鲜香、味道醇厚而著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贡的美食世界,感受盐都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这家火锅好吃,麻辣鲜香,味道纯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