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是走向抗战

文库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几位老兵战友,来到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旧址参观。这里是太原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较为完整的革命旧址,她见证了百年前的热血青春,革命志士为救国赴汤蹈火于危难之中,经历了一场抛洒热血,牺牲生命,拼搏疆场抗击侵略者的百年风雨历程。</p> <p class="ql-block">  在太原,一条繁华的老街上,静静坐落着一处民国时期灰砖青瓦的小楼,它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百年多岁“高龄”。历经百年,仍然浑厚庄重,它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抗战新青年的摇篮——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在这条奋斗的道路上,曾走出过一批批革命党人,人仁志士,革命青年。当年校园硝烟虽已散去,但校园烽火却挥之不去,还处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彰显着革命青年的峥峥精神风骨。</span>而今透过这些陈列物品,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仍感到新生活新生命的旺盛鲜活。</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一九一九年,是军阀阎锡山创办的一所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用来左右禁锢人们思想,进而长期统治山西。然而开办不久,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用来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的坚强阵地,成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阎锡山当局决定在36年国民师范被迫停办后。从1936年冬到1937年秋,在中共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公开了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共产党人,以阎锡山官办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为依托,在这里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等许多抗日军政团体,培养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海外华侨的进步知识青年4500余人,其中包括一个由180多名女学员组成的女兵连。抗战全面爆发后,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雪枫、同小舟等领导也先后到过这里讲授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p> <p class="ql-block">  从国师大门走出来到1949年的开国大典,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无声地诉说着国民师范的风雨历程。我们走进展馆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牺牲奉献。</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从国师走出来的革命志士。走向全国抗战的战场,他们的精神风范,崇高志向,成就了新中国,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牌。</p> <p class="ql-block">  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浓缩了国民师范的原貌。介绍国民师范革命的活动,配套的东陈列廊,西展厅,馆内展出的图片、图表、照片、文物等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国民师范不同阶段的光辉革命历史,再现了革命活动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师范的党组织工作逐步扩大转移到了农村,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仍在秘密地进行着,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革命互济会 ”“红军红友会”等团组织进行宣传传播革命思想,仅在国民师范就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团员,还有一大批进步青年。</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来这是参观学习,上党课。通过馆内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资料,诉说着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的不朽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24年国师学生梁其昌(梁卜五)、韦思恭、纪秀川(纪子中)先后在这里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太原地委在此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省立国民师范支部。至26年春,中共太原地委又在此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薄一波任书记。徐向前、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也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一批批进步青年秘密地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随后被派到全省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很快就打开了抗日救亡工作的局面,为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将历史再现在眼前,大家仿佛看到了百年前最真实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国民师范革命遗址处处闪耀着红色光芒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红色的血脉在这里代代传承。涌现出大批的仁人志士,他们和许许多多中华儿女,在这片热土上用鲜血、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大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雪枫、周小舟等领导也先后到过这里。为发展壮大抗日民族力量,1937年8月,我党又在这里建立了以军政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的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一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国民师范的创立与阎锡山的初衷恰恰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影响下,成立后的国民师范成为进步青年的革命摇篮,他们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掀起了一场场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p> <p class="ql-block">  37年8月,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在国民师范旧址宣告成立,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山西新军名义上属于阎锡山的军队建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组建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迅速成长,很快发展为4个决死纵队,到1939年山西新军已发展到9个师旅级单位,50个团。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师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参观过程中我们深有感悟,对国民师范这段革命历史的认识。通过参观国民师范的红色记忆,让我们这些五十年党令的老党员,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增强了党性观念和政治觉悟。</p> <p class="ql-block">  当时国师速成班早期学员徐向前,曾在此读书,他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共和国元帅打下了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太原的革命形势亦不断向好。1924至1925年间,国民师范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该校逐渐成为太原革命活动的主阵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资料,诉说着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的不朽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当国师学生的薄一波,于1925年就正式入党,曾担任了国师支部书记,主持国民师范的党团工作,并组织了该校以“成立学生会,参加省学联”为斗争目标的第一次学生运动,随后又领导了声援五卅运动和追悼李大钊的学生运动。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各地学生运动亦陷低谷。但是国民师范进步学生在薄一波、程子华、张文昂等共产党员领导下坚持活动,与当时的成成中学,成为白色恐怖中党的红色堡垒。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进步学生们积极参加开展革命活动。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师范等校学生打算联合到南京请愿,呼吁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然而遭到了阎锡山政府的残酷镇压,致使大批学生伤亡。在冲突中,国师学生组成的纠察队奋力保护参加游行的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沿。此后,国师进步学生始终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急先锋。</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奋斗的道路上千万无名英雄,一次次的牺牲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革命青年在此呐喊,唤醒了一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  这里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不容忘却,而今透过这些陈列物品,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依旧还会唤起我们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国师诞生的牺盟会和决死队及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中,走出了共和国80位将军、20余位省部级领导。1940年由牺盟会会员傅东岱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共同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牺盟大合唱》,艺术地再现了牺盟会的光辉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当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都会感受那些先辈们的热血和信念,看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来这是过党日活动的党员,都会站在党旗前,再次想起了百年前的那些誓言,真是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透过一块块红色历史展板、一幅幅老照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将我们拉回了那段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年代,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跟随革命先辈的脚步,聆听革命先辈的教诲,一起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昭昭前事,更能够铭记历史,在新的时代精神鼓午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凝心聚力,振兴中华民族伟业。</p> <p class="ql-block">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于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公布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先辈那种不为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鼓午着我们,继承发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旧时的办公楼前,鲜红的党旗、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格外醒目,“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前,这里也回响起同样的誓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