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9日行程安排:9:00 从4060 米的Yak kharka 出发,中午到达Thorung Phedi午餐,晚住宿4850 米的High Camp 。徒步8公里, 上升873 米,总用时约6小时左右 ,路上可看到Thorung Peak 山。</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ACT高海拔徒步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清晨,客栈上空,经旗轻盈地飞舞,将祝福送上蓝天。祝福我们顺利到达陀龙垭口大本营,祝福我们顺利翻越陀龙垭口。</p> <p class="ql-block"> 徒步的道路是在山谷里穿行。由平坦的碎石路,土石路开始,然后是沿山弯弯曲曲的小路,缓缓上升。队员们都放慢步伐,毕竟在四千多米的高原徒步,且“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 路边时常会出现雕刻经文的石头,也会看见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 一只纯黑乌鸦停留在玛尼堆上牛头边,不动声色地凝视着路人,它应该见过许多徒步者吧。</p> <p class="ql-block"> 进入陀龙垭口景区白色的“山门”,一片客栈修建在山门内,这是上陀龙垭口大本营最后一个休息补给点。</p> <p class="ql-block"> 午餐是在一座漂亮的客栈Thorung Phedi里,在此能看到高高的褐色岩峰,那里是下午要翻越的第一个山峰。</p> <p class="ql-block"> 餐厅里摆放了几个生物化石,“坚硬”地证明自己是远古海洋生物。条条纹路似层层的海浪,凝固中见波涛汹涌,巨变成巍巍世界最高的山脉。</p> <p class="ql-block"> 悠悠的风铃,晃动着徒步者兴奋紧张的心情。我们要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 仰视峥嵘山峰,点点彩色身影向上,向前。</p> <p class="ql-block"> 回头观看,午餐的客栈远远地落在山坳里。阳光照射在对面山峰上,光线变幻。</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如此雄伟,徒步者如此渺小。</p> <p class="ql-block"> “金牌收队”韩哥,一直主动照顾队员,特别是“金牌坠员”的我。</p> <p class="ql-block"> 韩哥不仅是“强驴”,还是开心大哥,更是翻译担当。</p> <p class="ql-block"> 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最辛苦的是背夫。他们都很年轻,纯朴的面容带着着羞色,清亮的眼神充满真诚。</p> <p class="ql-block"> 负重前行,翻山越岭。看见他们就由衷敬佩,心底也涌起一股“负罪”感,始终感觉不好意思。</p> <p class="ql-block"> 当你注视他时,他们明显的劳累立刻化作英雄,鼓励你,赞扬你,给予你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看见天际线上出现一个凹形垭口,垭口后就是住宿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 High Camp 客栈,冲击陀龙垭口的住宿客栈。</p> <p class="ql-block"> 从垭口回望,透过玛尼石,皑皑的雪山巍峨挺立,那是陀龙匹克峰。</p> <p class="ql-block"> 餐厅广告明确地告诉我们海拔高度。</p> <p class="ql-block"> 在4850米的高山客栈边,在雪山的高大背景前,小心翼翼在山坡走动。王建领队也兴奋地帮我拍下一组倩影。</p> <p class="ql-block"> 餐厅里坐满了各国驴友,墙上挂满了徒步队旗。领队找出面了国旗,发现了前几次行程队员的签名(原谅签名体会队员此时此刻激动心情)。我们则高兴地在巅峰徒步队旗签下大名。吃了晚饭,围着炉火聊天。</p> <p class="ql-block"> 今天晚上的客栈是全程中最艰苦的。小房间仅有两张床,无电无水无网无暖,纯粹一间小“黑屋”。被褥还算厚实,合衣而睡,反正第二天要早早起床。水也都不敢多喝,公共厕所在外边哈,冷。</p><p class="ql-block"> 客栈大堂餐厅可花钱充电和上网,但不能满足所有人。一切都是有限的 ,电量有限,网络有限。只有心情无限,风景无限。</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部分客栈的房间,环境基本干净整洁。大部分都有卫生间,洗澡水的冷热就看运气了。如果太过讲究,就要做好心理和装备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今天徒步8.22公里,累计上升870米,从3988-4858米,用时5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离天最近的客栈,不仅有金红的雪山-陀龙匹克,还有灿烂的银河。明天是我们的“Big Day”,晚安。</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行程计划:翻越Thorung La ,海拔5416 米。5:00 吃饭 (准备头灯手电),5:30 出发 , 大约3-4 小时到Thorung La 垭口。10 :00 左右下撤 ,中午路餐。14:00-16:00 之间到达 Muktinath (海拔3800 米)。</p><p class="ql-block"> 客栈餐厅聚满了等待早餐的人。昨天队员签了字的巅峰徒步队旗已挂到了餐厅的墙上。队员们穿戴整齐,跃跃欲试,做好了翻越垭口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点点桔色灯光映射在山路上,安静;驴友的身影随着头灯晃动,安静;所有的人都在俯首疾行,安静。这是徒步以来,同时出发人数最多的一次,目标最明确的一次,步伐最坚定的一次,心情最迫切的一次……也是我唯一回忆不清路程的一次:天黑,紧张,真的有点模糊。</p> <p class="ql-block"> 天空渐渐绽出青色,雪山露出山影,靛蓝的人影移动在之字路上。</p> <p class="ql-block"> 终于一抺如彩带般的金色披挂了道拉吉里,山尖直刺青天。</p> <p class="ql-block"> 太阳跳出了山的束缚,明亮地挂在上空,照射在我们身后,万物变的清晰。</p> <p class="ql-block"> 路程没有想像的难度和危险,只是需要耐心和意志的坚持。整体地形如阶梯,登上一层貌似垭口的平台,发现远还有一处平台,不停重复……只需记牢这是高海拔山路,调整自己的频率,徐徐而行。</p> <p class="ql-block"> 山路边堆积了雪,小路湿滑。空气冰寒,冷风拂面,我们穿上最厚的保暖衣服。</p> <p class="ql-block"> 天光云影,我们的自豪,五星红旗。我们的骄傲,矫健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在翻越垭口的山上,不仅看到马,还看到了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领略一下山高路险的风驰电掣,那高超的技能,那超人的胆量。由衷的佩服与感叹。</p> <p class="ql-block"> 上垭口的路上,经幡迎风招展,应该快到了吧。</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徒步中,视野豁然开朗,惊觉垭口是一个平坦的小广场。</p><p class="ql-block"> Thorung La pass 陀龙垭口-中文的音译那么精准与完美,是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徒步的最高点。这个垭口还是连接Manang谷地和Mustang木斯塘的通道,承载着上百年的历史。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垭口”,因为其宽阔的通道和两侧平缓的路况,使得大规模的驮队能够轻松往返于两个区域。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个重要垭口,位于尼泊尔和西藏边境。</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尽收雪山的壮丽景色,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的安娜普尔纳山和道拉吉里山。</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证明了勇气和力量,展示了自信和坚强。这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路途的艰辛,换成翻越垭口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驴友们在此尽情地欢呼,雀跃。垭口标注牌前,如网红打卡地。排队合影的热潮,笑语欢腾的热浪,驱散了5416米的寒冷。我们也摆出各种拍照姿态,灿烂的笑脸,飞扬的心情,飘向湛蓝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困难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强大。只要专注脚下,只要保持信心,一步一步坚持向前,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陀龙垭口标志牌周围挂满五彩经幡,层层叠叠;纯色的哈达栓挂经幡上,纵横交错。我也将背着一路的哈达挂在纵横交错的祈福间。</p> <p class="ql-block"> 一场“蓄谋已久”的徒步,一份“如期而至”的骄傲。终于完美,如愿,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哈哈,我只露出了四分之一的脸。因为,陀龙垭口“美丽冻人”,强劲的风,几分钟就感受了切肤之痛、彻骨之冷。还是迅速下山吧。</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翻越垭口是累,“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难,真真是用脚一笔一划勾勒了。在不到10公里的路程,连续下降1700米呢。在越过垭口体力已消耗很大的情况下,长坡对下肢力量真的是考验。尽管调整了登山鞋,没想到对脚的冲击会这么大,途中不得不停留几次揉揉大脚趾。后来知道,许多队员的脚也起了水泡或血泡。</p> <p class="ql-block"> 面对遥无尽头的山路,枯燥乏味的风景,碎石滑动的地路,长下坡才是整个ACT大环线的大考验。冲顶前的担忧,冲顶后的喜悦都不值一提了。</p> <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好咬牙坚持了。在连绵荒凉的山谷中,小小红色鲜亮点缀,慢慢流动。</p> <p class="ql-block"> 远远地出现了庙顶的红色重檐,就在路边山坡上,终于,终于,快走完下山的路了。</p> <p class="ql-block"> 路牌,小路,小镇,那里是穆克提那Muktinath,ACT的重镇,海拔3800米。</p> <p class="ql-block"> 进入Muktinath,首先看到的是这座佛教寺庙,明显的藏式风格:金色的法轮,双鹿,经桶,彩色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 据说穆克提那Muktinath是莲花生大师去西藏传教之前在此驻足冥想的地方,至今能够看到莲花生大师留下的脚印。在村落东北面海拔7061米的尼日吉里北峰Nilgiri North下,有一座供奉着莲花生大师的金身像的四角佛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徒步13.71公里,全程耗时10小时。从5376米下降到3632米,累计上升518,累计下降1734米。</p><p class="ql-block"> Muktinath的晚霞绚烂,给我们翻越世界最高垭口划上完美句号。</p> <p class="ql-block"> 4月21 号行程:8:00 酒店吃早餐,餐后自由活动。可以逛逛印度寺庙和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 11:00 在Muktinath出发,中午路餐,下午到Jomson ,海拔2700 米。徒步约22公里,用时4-5小时,平缓土路下坡。</p> <p class="ql-block"> 穆克提那Muktinath的清晨,远方天际上一列壮观的七千多了米的雪山。日出的金红,浓墨重彩。</p><p class="ql-block"> 最左边应该是道拉吉里峰,名字来自梵文,意为“白山”。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167米,是世界第七高峰,单独位于尼泊尔的最高峰。道拉吉里峰属于甘达基省的木斯塘区,北面毗邻中国西藏的仲巴县,南部的博卡拉镇是尼泊尔重要的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 穆克提那Muktinath被印度教徒誉为“自由之地”,供奉着印度教地位最高的比湿奴神Vishnu Mandir ,是印度教在尼泊尔的八大神庙之一。寺内有108个牛头造型的泉眼,朝圣者会以冰冷清泉冲身洗罪,他们相信可以保证死后的救赎。就连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也先飞抵穆克提那朝圣后,再去加德满都进行官方会晤,它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朝向寺庙方向。空气中混合着佛教印度教的虔诚,人群里混合本地人外国人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朝圣寺庙路上的一个显示碑,当然一个字也看不懂,黑色碑体感觉到庄严。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去印度寺庙。</p> <p class="ql-block"> 穆克提那位于尼泊尔木斯唐县,2008年之前属于独立的珞王国Kingdom of Lo,一个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古老王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斯塘的建立,要追溯到1350年,西藏人阿梅帕尔的人建立了木斯塘君主政权。</span>从建国起存在600多年,几乎无人到访,遗世而独立。直到1992年对外开放,大家才知道这里还有个王国,被称为“喜马拉雅的宝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木斯塘的面积不大,大概只有35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5000人。</p> <p class="ql-block"> 木斯塘的居民也大多属于藏族,是跨喜马拉雅地区的一支藏族,传承着西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血统相对比较纯正、生活方式传统。有一种说法木斯塘是西藏文化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木斯塘与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及萨嘎县接壤,与西藏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上的沟通联系,成为南亚与西藏的重要通道,也因此形成了延续上千年的藏传佛教人文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这座白色的二层楼是当地的老建筑,内院是四方院子。二层楼通廊,雕梁画栋,朴实无华。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建筑,确非常惊艳。</p> <p class="ql-block"> 在Bob Marley的餐馆上,再次看到巅峰徒步的标志,倍感亲切和自豪,我们来过。</p> <p class="ql-block"> 顺便在餐厅买了路餐-香甜的面包,好久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徒步。因为翻越了最高垭口,因为离开了险峻山岭,因为海拔不高,因为昨天吃住舒服……总之,心情变的美丽,步伐变的轻盈。</p> <p class="ql-block"> 穆克提那Muktinath有十几个村庄,分布河谷山坡上。出了穆克提那,看到一座小山上似布达拉宫的红色建筑。嘉尔科特Jharkot坐落在河谷山崖上,海拔3500米,在悬崖的尽头有一座极具特色的萨迦派寺庙。</p> <p class="ql-block"> 穿过村庄,走到小山下。嫩嫩的春柳后,红墙,白墙,真的与拉萨的布宫很像。</p> <p class="ql-block"> 沿路村庄的建筑也很藏式,这就是木斯唐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村庄,田野,到处盛开粉色的桃花。</p> <p class="ql-block"> 这株开满粉色花朵的高大树木,应该不是桃花。树下的美女,你看清楚是什么花吗吗?</p> <p class="ql-block"> 转过这一边,回头看小“布达拉宫”,雪峰更加巍峨。</p> <p class="ql-block"> 这一地区的经幡多为旗杆式的,一排排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典型的藏式佛塔。</p> <p class="ql-block"> Jangchup Choeten?应该是寺庙名子,也许是村庄名子吧,我们只是路过。</p> <p class="ql-block"> 难得走上一段沥青路,应该新铺不久。难得见一程沥青路,标准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尼泊尔公路里程碑,不知道是“国道”、“省道”?总之,是我们目前见过的最高等级的公路。真是怀念祖国的公路,大中华的基础建设领先世界,值得自豪。</p> <p class="ql-block"> 马路,马路,还真是有马哈。</p> <p class="ql-block"> 从陡峭小路切到下层公路,又陡又滑又窄。</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一条深深的宽宽的长长的巨大山谷上,那是Kaligandaki river卡利甘达基河谷。对面山体裸露岩层呈现的巨大褶皱,悬崖峭壁,刀劈斧削,壁立千仞、恢宏壮观。</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公里前行。“kagbeni”,白色的巨幅的尼泊尔文和英文字体镶嵌在山体上。kagbeni卡贝尼,一个小山村,是上下木斯塘的分界点,也是西藏文化和尼泊尔文化的分界点。</p><p class="ql-block"> 木斯塘是尼泊尔的地区概念而非行政区划,指的是曾经的洛王国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卡贝尼的“零”公里,也是我们今天风景的分界点:关闭了“天堂”之窗,开启了“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 徒步路线在这里向南拐了一个90多度的大弯,我们开始沿着壮阔的卡利甘达基河谷行走。</p><p class="ql-block"> 卡利甘达基河是印度教圣河恒河的重要支流,河水终年呈灰黑色,名字源自湿婆的妻子卡利,象征着死亡,意为黑色的神河,是尼泊尔的第二大河。</p><p class="ql-block"> 卡利甘达基河谷是世界上唯一河岸两侧都有8000米以上山峰的峡谷,河东岸是世界排名第十的高峰-海拔8091米的安娜普尔纳一峰,河西岸是世界排名第七的高峰-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峰。这条仅几十公里长的河谷,被众多专家学者认定是世界上最深、地形最为复杂的峡谷,它的最大垂直落差达68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作为印度洋季风的水汽通道,卡利甘达基河从喜马拉雅山中间切开一道20公里宽的口子想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不料却被道拉吉里和安娜普尔纳两位巨人半道拦截将湿润一饮而尽,只剩干燥猛烈的狂风。干旱热风沿着河谷放肆穿行,强烈的大风吹动砂石尘土狂舞。与“死亡神河”相比,“大风口”这个名子更贴切。</p> <p class="ql-block"> “乌鸦啼尽黄沙空,天地一色双眼闭”。弥漫的黄沙,被大风裹挟着肆意飞舞,遮天蔽日。为什么有一种西天取经的“赶脚”,这是遇上大沙河上的沙风怪了?入眼如火星表面般的干旱荒凉,风蚀地貌的狰狞。河谷两岸高大的山体下被生猛的季风无情地刮得沟壑纵横、满目疮痍。</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身高超过1米8、体重超过80公斤的领队王建身后,顶风蹒跚艰难前行。风,到底多强烈呢?王建都能吹个趔趄。</p> <p class="ql-block"> 更糟糕的是,我们正行进在修建的公路上。非铺装的路面上,各种建筑土石料堆在路上。大风吹过哈,哈哈……雪上加霜。除了几个守在建筑工地上的修路工,偶尔路过的小客车,只有我们“风土”兼程。</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是灰头土脸的。我们经顶风冒土走了十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大风吹,大风吹,一直吹”,吹,吹,吹……咳咳</p><p class="ql-block">“大风起兮云飞扬,</p><p class="ql-block">威加海内兮归故乡,</p><p class="ql-block">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p class="ql-block"> 还得是大汉皇帝的《大风歌》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连太阳都躲在厚厚的云层中,不肯露脸,只勉强地把余辉洒在河里,河水无奈地回应金色。</p> <p class="ql-block"> 直到大山要将太阳吞没,太阳才不情不愿地闪现含糊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穿过几座落日余晖中的村镇,终于到达ACT大环线上的重镇Jomsom佐姆索姆。我们从3642米至海拔2700 米,累计下降983米。耗时10小时,路程20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晚饭是领队们参予做的,意面和方便面。特别是鸡蛋西红柿方便面,此时此地就觉得分外香。</p> <p class="ql-block">Jomsom佐姆索姆规模非常大,这里不仅建有商铺、庙宇、车站,还有机场和戒备森严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 机场就在我们酒店(对,可以称为酒店了)对面,与主街一条马路之隔,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大门、跑道和飞机。</p><p class="ql-block"> Jomsom的机场也是尼泊尔比较危险的机场之一,它坐落在一个海拔2700米的狭窄山谷里,东面是安娜普纳(8091m)与Nilgiri雪山(6940m),西面是道拉吉里(8167m)与Tukuche(6920m),飞机在高山形成的狭窄通道之间飞进飞出,一不小心就撞到山上了。从Jomsom飞到博卡拉的20分钟航程雪山连绵不绝,相当震撼,等同于观光飞机。为确保飞机不超重,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Jomsom</span>的机场登机前每个人都要过秤。</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晴天,大晴天。昨天的大风沙如梦似幻地飘渺了。雪山如梦似幻地出现了,好像不真实。猜猜是什么雪山呢?</p> <p class="ql-block"> 4月22号行程安排:8:30 Jomson 出发 ,徒步12 公里 ,用时约3小时,到达Tukuche (海拔2600 米)吃饭。在YAK HOTEL吃汉堡🍔 午餐后休息。</p><p class="ql-block"> 下午徒步14 公里 ,🔝101 米 ⬇️173 米 大约用时3.5 小时 ,到达Kalopani (海拔2520 米) 酒店名称:Kalopani Guest House 。 </p><p class="ql-block"> 明日风景特点 : 田园风光,可以看到安纳普尔纳1 峰8091 米 ,道拉吉里峰8167 米、卡洛帕尼峰、Tukuche峰6920 米和一些美丽的山丘、苹果园、藏式寺庙及村庄。</p> <p class="ql-block"> Jomson所在的地区盛产苹果,我们喝过现榨的苹果汁,吃过苹果派,买过苹果,当然也路过苹果园。</p> <p class="ql-block"> 瞧,苹果的造型都高高地矗立在山顶,这是被誉为“尼泊尔的苹果之都”的marpha马法村。</p> <p class="ql-block"> marpha马法村,一个白色的藏族村。村内房舍外墙皆刷上纯白色,门窗为珠红色。</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的佛塔也纯白色的。</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路很好很干净,大多是石板铺好的。</p> <p class="ql-block"> 商店橱窗里展示着MARPHA商标的苹果汁和苹果白兰地酒。</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街道上,彩色经幡在房檐下飘舞,多彩的纯色小佛塔分外鲜亮。</p> <p class="ql-block"> 忽然一列黑色摩托车队呼啸穿行在狭窄的街道,又戛然而止,给安静古朴的村落带来现代的轰鸣,好潇洒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在阳光下徒步,进入另一个白色村庄-Tukuche。</p> <p class="ql-block"> 同样白色的村庄,主街宽敞。房屋比marpha马法村高大,风格更“贵族”华丽。二层的白色的墙体上有雕花的小巧的阳台和花窗。门窗的颜色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在中午吧,没看到什么徒步者,本地人也都躲在屋子里。</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没有吃到领队推荐的大汉堡。村中的餐馆基本上没有营业,大概仍是YQ后遗症的影响吧。</p> <p class="ql-block"> 最终,我们回到公路边,在一个休闲客栈餐厅里享用了尼餐。一大杯苹果汁甘甜清香,冲走一路的“饥渴”,领队请客。</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山景,天气仍有些阴霾。</p> <p class="ql-block"> 从午餐的餐厅到Kalopani 又是暴土扬尘的“烂路”,果断地选择包车,一“骑”绝尘。嘻嘻,大概少走了12公里,避免再成为“土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徒步约15公里,耗时近5小时,上升与下降都不大,全部路程27公里。这里的海拔只有2500米左右了。</p><p class="ql-block"> 领队用丰富的大餐招待全体队员,餐后背夫们欢快地载歌载舞。今晚是徒步中最放松最热烈的一晚。</p>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行程安排:8:20 出发去Tatopani,徒步约6个多小时。Tatopani 海拔1200 米,今天徒步海落差1300 米。酒店名称:Tatopani Hotel Ximalaya。到达后去泡露天温泉♨️。</p><p class="ql-block"> 路上可以看到安纳普尔纳1峰8091米、道拉吉里峰8167 米、Tukuche峰6920 米、尼尔吉里峰及其它一些山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Kalopani的村庄外,这里可以看见Niligiri 尼尔吉里的壮丽景色。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徒步进入草地森林中。阳光照射着高大的松树,光影洒进林间小路。队员们一边轻松徒步,一边享受美景。彩色的身影穿梭在绿色葱茏间,欢愉的笑语回荡在清新空灵上。</p> <p class="ql-block"> 出了森林进入山间河谷中,再次行走了几段公路。</p> <p class="ql-block"> 行进时,公路河谷对面的山崖上,沙石滚动,又碰上大流沙了。</p> <p class="ql-block"> 路遇真正的“驴友”,哈喽!</p> <p class="ql-block"> 在摇摆的吊桥上跨过萨普塔柯西河(网络上查的,不确定),萨普塔柯西河水系是尼泊尔的第一大水系。</p><p class="ql-block"> 话说,ACT线上,许多过河的桥都是这种简陋的钢索吊桥。</p> <p class="ql-block"> 过河后就是沿山修筑的盘山路,弯弯绕绕,曲曲折折,上上下下,宽宽窄窄,峰回路转。</p> <p class="ql-block"> 穿越几个村庄,偶遇几位村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徒步台上休息,看孩子嬉戏。在村庄穿行,享受山村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下午,非常幸运地赶在下雨前到达一户村民家。吃到了尼泊尔地道的农家尼餐,鸡肉的香醇赛过之前的所有。</p><p class="ql-block"> 餐厅简陋,一看就是刚刚打扫完的。几张拼接的桌子,几把椅子;墙壁斑驳,顶棚露风,窗上挂着蛛网;几枝粉红花朵在窗外怒放,凭添春意。</p><p class="ql-block"> 原来墙外是一株艳丽的叶子花树,我们称之为三角梅。花朵粉红,窗框湛蓝,笑脸盈盈。</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还路过了一处检查站,查看进山徒步许可。在ACT上有许多的检查站,这次等待时间最长。</p> <p class="ql-block"> 白红双色是ACT线路的标志,时常会出现在路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踏上一座铁桥。大桥右边的河道上方是一挂高高的几叠的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 白练喷涌,乱石堆积,轰鸣回荡。瀑布下,游客众多,赏景“飞流直下三千尺”。</p> <p class="ql-block"> 再次进入暴土扬尘的修路地段,行人、摩托车、汽车、建筑设备等等,都穿梭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山崖、道路、河流,三条线平行蜿蜒,终于进入Tatopani小镇。</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徒步23.68公里,耗时8个半小时,累计下降1443米。</p> <p class="ql-block"> Tatopani在尼泊尔语中是 "温泉 "的意思,我们与当地人一起泡在露天的温泉里。嗯,水温暖,人还挺多的。温泉的设置比较简单,我们是换好泳衣去的,从酒店拐个弯就到了,就是稍冷点哈。</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客栈叫HIMALAYA,喜马拉雅。餐厅墙上贴满了徒步图标、旅行地图等,没有巅峰徒步的。</p> <p class="ql-block"> 晚餐是丰富的西餐,豌豆蒜味浓汤,至今回味留香。</p> <p class="ql-block"> 到今天为止,我们完成了ACT+ ICE LAKE徒步。</p><p class="ql-block"> 我记录了4月12-23日的行程,徒步距离约200公里,累计上升7722米,累计下降7795米。最高海拔5376米,最低海拔1184米。</p><p class="ql-block"> 补充上丁叮领队记录:4月10日13.5公里,上升866米;4月11日11.47公里,上升541米。14天徒步合计225.77公里,累计上升约9200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标准的ACT徒步线路图,也是我们的徒步+乘车线路图,我只记录了徒步轨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两步路ACT徒步线路实际分析图:海拔高度,里程长度,徒步速度,时间用度。看到那段与海拔高度比肩的凸显黄色记录吗?那就是坐车的记录,而在下线上的小起伏的痕迹是我们的行进记录。 “通往终点最快的那条路,是慢慢走到的”。 </p> <p class="ql-block"> 在洁白哈达的祝福中,在Namaste的合十中,我们开始徒步。点点足迹成就了崇山峻岭,河谷森林的优美线条。</p><p class="ql-block"> Namaste,源自梵文。在尼泊尔通常用于见面或告别时的问候,表达尊重和礼貌,相伴的标志性动作是双手合十。它不仅代表了基本的打招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敬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Namaste在尼泊尔和印度等南亚国家广泛使用,类似于藏语的“扎西德勒”。</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向导菠萝,全队前进方向的引导者。大胡子没有掩盖黝黑的脸庞,深邃的双眸,纯朴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丁叮领队,活跃在队中的摄影师,徒步美照的保障,队中所有质感的照片都出自其手。试试那个背包,巨沉巨沉的。</p> <p class="ql-block"> 王建,巅峰徒步的创立者。全部完成尼泊尔著名徒步线路,多次带队ACT。高大威猛的身躯让队员安心踏实。</p> <p class="ql-block"> 女领队-张姐,徒步中的知心姐姐。体能与技能俱佳,经验与组织丰富的强者。韩哥是张姐夫。</p> <p class="ql-block"> 为何我们如此热爱爬山徒步?因为,山在那,路在那,以亦在那。不仅仅在于登顶“山高我为峰”的荣耀和自豪,更在于攀登过程中,每一步的坚定,以及抵达时的释然与愉悦。</p> <p class="ql-block"> 多姿的我们,多彩的身影。我们同频,我们同趣,我们同乐,我们同享。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看到同一片风景,才能笑容同样生动灿烂。</p><p class="ql-block"> 身体能去的地方,不要让心里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上山时被虐到“下次再也不来爬山了!”下山后瘾又来了“继续冲!下座山去哪?”户外徒步真的会上瘾。</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苏东坡的《定风波》:</p><p class="ql-block">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生活无解,户外撒野。明天开始POON HILL布恩山徒步,看鱼尾峰日出,看高山杜鹃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