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哲理的文章: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没有一只满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自认为是店里碗中精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老板很是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一定是只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拿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p> <p class="ql-block">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在轻轻地碰撞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惊问其详。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p> <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何不也是如此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一只碗与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样,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诚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自己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怀疑。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是:你应该与人为善。</p> <p class="ql-block"> 你付出了真诚,就会得到相应的信任。你献出爱心,就会得到尊重。反之,你对别人虚伪、猜忌甚至嫉恨,别人给你的也只能是一堵厚厚的墙和一颗冷漠的心。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我身边就有这两种典型代表的人,他们的言行将上述哲理诠释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一位是我的发小同学、也是一直相处很好的朋友,我称其为“人中龙凤”。他是安徽省级银行的一位中层高管,有很深厚的人脉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其为人谦和,非常低调,从不张扬,与所有人都能真诚相处。同学们只要来到了合肥,他知道了都会出面热情地接待,并叫上同在合肥的其他同学作陪。所有同学提到他无不交口称赞。在职场也是游刃有余,从县级到省级,稳打稳扎,宏图大展。</p> <p class="ql-block"> 而我在职工作时有一位同事,自认为自己本事有多大,目中无人,似乎所有的同事都有负于他一样,对所有同事都有意见,包括领导到他的办公室跟他说话,他坐在那儿动都不动一下,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总认为我就这样子,不需要求人,不必跟他人陪着笑脸。结果是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在职场也是越混越差,调整过几个单位,最后都是“靠边站”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可爱之人当有可敬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人生在世,为什么有的人如鱼得水,过得风生水起,每次见面都会发现其又有了发展进步;而有的人却满腹牢骚,孤家寡人一个,过得很憋屈,再见面时发现其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思路决定出路,这就是情商在起作用。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每个人都要怀着真诚、善良、与人为善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而不能用冷漠、孤僻、怨天尤人的态度让社会去适应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健康向上的心态,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