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参加2025“金蛇迎春·盛世欢歌”第五届全球春节文化大拜年文艺晚会公益演出,廖芊芊演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摄影 玛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从“村晚”到世界舞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字乡愁》歌曲时空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瑽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一字乡愁》是一首以“十个‘一’字开头串联乡愁”的原创歌曲,其背后凝聚着词作者20年的生命感悟与时代共鸣,成为跨越海峡、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p><p class="ql-block"><b> 一、创作背景:20年磨一剑,源自血脉与土地的深情</b></p><p class="ql-block"> 灵感溯源:词作者南竹出生于福建尤溪,20年间走过多处闽台古村落,从母亲珍藏的刻有女神符号(♀)的古瓷盘、父亲撑竹排(木筏)的闽江号子、童年上学必经的水车碓、燕子绕梁的古厝中汲取灵感。2020年与曲作者乐风(平潭籍音乐人)偶遇,乐风即兴谱曲,5分钟完成旋律,成就“伯牙子期”式的创作佳话。</p><p class="ql-block"> 时代映射:歌曲诞生于两岸隔离、人口迁移与疫情阻隔的背景下,以“脐带剪断的缺口”隐喻离散,用“网络村口的小麦”“穿针引线的电话”呼应数字化时代的乡愁新形态,既保留传统农耕文明记忆,又注入现代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b> 二、核心意象:十个“一”字的时空对话</b></p><p class="ql-block"> 歌词以十个“一”字为线索,构建起跨越时空的乡愁图谱:</p><p class="ql-block"> 自然意象:“一条小河”(闽江源头)、“一窝泥燕”(古厝绕梁)、“一阵雨碎江南”(桂峰村雨景),展现闽台山水相连的地理亲缘。</p><p class="ql-block"> 人文符号:“一轮水车”(农耕文明)、“一通电话”(数字时代)、“一杯矿泉”(母亲心事),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情感纽带:“一根脐带”象征血脉传承,“一个声音呼唤”呼应两岸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对团圆的期盼,最终升华为“乡间梦里画里走过”的文化寻根。</p><p class="ql-block"><b> 三、两岸情缘:从“同名村”到“青年共鸣”</b></p><p class="ql-block"> 闽台文化共鸣:歌曲在闽台文化周、海峡论坛“同名村·心连心”等活动中多次演出,闽南语版将“一艘小船”改为“一叶轻舟”,融入南管音乐元素,被台湾高雄薛氏宗亲会用作寻根背景音乐。2022年,青年学生高雨彤以《一字乡愁》为主题的征文获“海峡两岸好文章”一等奖,称其“比余光中《乡愁》更具对话感”。</p><p class="ql-block"> 台湾青年参与:台湾歌手赖圣勋(90后登陆创业代表)翻唱该曲,称“唱出了台湾年轻人的心声”;部分巡演以“两岸乡愁故事分享会”形式举办,吸引名学生参与,有助于打破政治壁垒。</p><p class="ql-block"><b> 四、社会影响:从“村晚”到世界舞台</b></p><p class="ql-block"> 海内外传播:在国内,亮相央视《朗读者》、海南卫视春晚,在福建桂峰村“村晚”引发村民共鸣,被纳入乡村振兴文旅纽带。在海外,2025年西班牙华裔青少年在欢迎福建省代表团时合唱,视频通过华人媒体传回大陆和台湾;华侨华人春晚、英国侨胞“春晚”、世界青年论坛等平台多次展播,覆盖数亿人次。</p><p class="ql-block"> 文化符号价值: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华社视频新闻报道,被网友誉为“中华乡愁主题歌”,福建省台港澳办刊物《海峡瞭望》专题报道其“心通了,路就通了”的两岸联结意义。音乐微电影以闽台古厝为取景地,成为“记得住乡愁”的文旅IP。</p><p class="ql-block"> 《一字乡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巨轮下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它以“十个‘一’字”织就文化经纬,将闽台血脉、农耕记忆与数字时代的乡愁熔于一炉,成为跨越山海、联通世界的“中国声音”。正如词作者所言:“心通了,路就通了。”这首歌的生命力,正在于它让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坐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日前,在万里之遥,西班牙华裔青少年用母语合唱歌曲《一字乡愁》送给家乡来的朋友。他们生在海外,根在中华,唱的歌声里有家乡的月光和对家乡的思念……把乡愁化作相逢,相逢是一首歌……这最温情的一幕发生在“闽情万里 共迎盛会”西班牙闽籍侨界热烈欢迎福建省代表团仪式上。</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latp3j" target="_blank">经典传唱|《一字乡愁》|廖芊芊|李海颖|康晓琳|唱给生命羁旅的情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