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友)相逢美篇 再续前缘

布衣衫

<p class="ql-block">  五年前冬季的一天,我们因共同的爱好邂逅在美篇。他的《在高高的英名墙前》一文吸引了我,那些带着白花清香的文字,让我瞬间认出了是他。我,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开始在美篇上用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情感细腻,回忆满满的生活画卷。而他,则被美篇的多样性深深吸引,成为了一名活跃在美篇的“看洋人”,用镜头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再经过精心剪辑分享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那些熟悉的摄影风格,那些富含遐想的文字,让我回到了我们共事的岁月。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关注,在美篇再续前缘。如今,他的散文诗里多了些猪猫狗鸡及山水古迹的遗文轶事。未曾想到,在文字的海洋里打捞起记忆的两代人,竟在美篇找到了当年共用打字机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一天,他从微信群发来了新作《钢笔与鼠标的对话》,将智能拼音和英雄牌钢笔并制成时代的隐喻。我回应他的是《牵制时代的浪漫》,群里的人点评道,原来这一老一小的文字里,藏着城市的年轮和我们未曾知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是1990年春退伍安排到民政局工作的,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军绿色的挎包上总别着支钢笔,这是他当时的标配。望着这个比我小14岁,却总爱把衬衣扣子扣到顶、脸上带着几分青涩的小伙子,我有一种不知可否的感觉。在后来的交流对话中,得知他的身上竟有带着硝烟味的军功章时,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此后,这段缘分竟让我们绵延过四季的长河。</p> <p class="ql-block">  他的公文包里总是揣着泛黄的简报本,那些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月刊上豆腐块大小的散文诗,像初春的冰凌,折射着军营晨操的号角与白桦林间的月光。每当说起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那些日子以及他的那些战友,他的瞳孔里就会跃动起篝火的光影,仿佛又回到握着钢枪哈气取暖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他不时的从抽屉深处翻出珍藏的军功章,铜质勋章与钢笔并排躺在红绸上,恰是战士与文人的双重勋章。我知道,他不是在摆谱炫耀,而是在怀念他的部队生涯和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他结婚以至后来他的女儿上大学,我都曾前去祝贺过</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我们又先后调往市委的同一个部门工作。1994年,全市绿化工程启动时,我与他合作的录像片《青峰叠翠路》成了特殊年代的创作范本。</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龙场乡采风的那段时间,我们配合默契,我伏在林管站的桌子上撰写解说词,力求每一句话都能触动人心。而他则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剪辑技术,每天背着20斤重的摄像机穿梭在开发的现场,军用水壶与三脚架在腰间时常碰撞出叮当的响声。</p><p class="ql-block"> 他很懂我的文字,总能在剪辑时精准捕捉到文字里的韵律。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结语伴着漫山新绿在荧幕上流淌时,参加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千余人的掌声让我们相视一笑,那是一种跨越代际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撤地设市,我们被安排在不同的部门,他在区民政局任局长,而我却调往市编委。转眼间,几十年的光阴悄然流逝,我们都已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职场步入了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相遇仿佛是命运精心安排的章节,不经意间翻开便是一段温馨而深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阳光斜照在手机屏幕上,与三十多年前民政局办公室光影渐渐重叠。墨香穿越时空的甬道,两位在文字中结识的美友,又在岁月的长河中遥相叩响,在美篇续写着生活的新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图片源于自拍及美友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