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将军二三事(五)将军的责任

绿林少校

<p class="ql-block">岳恒俊广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一军毛副军长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我军当代高级指挥员,在对越还击战中,他肩负重任,不仅要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战斗任务,还要使三十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得到实战锻炼,在战斗中培养指挥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将军深知培养、提高军队干部谋略能力的重要性,不仅是完成当前作战任务的需要,也是长远建军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21日,已穿插到越南809高地的一二一师接军区命令,率三六二团向扣屯开进。经艰难跋涉,部队走出险恶的809高地深山峡谷,刚一出山口就遭敌阻击,无法前行。穿插去扣屯的3号公路,必须通过前面这片稻田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情紧急,岂能延误,毛副军长观察地形后,召集麾下说道,只要组织好掩护,便可强行通过。他要郑师长把收容到师基指各团失散人员的重武器集中起来,组成掩护火力,并调三六二团2个连,前来接应。在步兵火力掩护下,师基指人员跑步通过封锁线,19时到达离扣屯5公里的312高地附近开设指挥所。</p> 22日,毛副军长召集一二一师领导研究对策,命令三六三团在董赛地区占领有利地形,抢修工事,向太原方向组织防御,阻敌增援。命令三六二团迅速调整组织,坚守扣屯以南要点。命令一二三师三六七团二营,占领扣屯以北要点,分兵把口,阻敌增援。<div><br></div><div>23日,部队进至扣屯后,迅速按防御部署布设兵力,抢修工事,准备抗击敌之援兵。毛副军长与郑师长,带领干部勘察地形、研究打法,跑遍了扣屯连以上阵地。从工事的构筑、兵力布设、火器配备和遇到各种情况的打法预案,都详细地给予指导,出谋划策,进行传帮带。<br></div> <p class="ql-block">白天,将军在个要点看阵地,晚上,召集干部总结作战经验,研究战法。一路穿插到扣屯,将军掌握了越军许多特点:靠有利地形阻击;选险要地段伏击;能打则打,打不赢就跑;白天潜伏,夜间偷袭;适时化整为零,又能迅速收拢为整;不敢近战拼刺刀,全靠自动火器;善于游击袭扰,不会运动作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这些特点,将军总结了破敌战法:白天行动、夜间驻扎;走起来,交替掩护,严密搜索,集火射击;住下来,环形防御,卡路、堵沟,放哨设伏;防御时,白天控制要点,巩固防御体系,夜间收缩潜伏,严密防范;对敌积极侦察,主动出击,先围后打,夜间包围,白天歼灭。</p> <p class="ql-block">这些经验,对指导穿插部队作战,尤其是清剿和安全回撤,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13日晚,高平方向传来激烈枪声,敌偷袭我守桥阵地。枪声引起了将军警觉,他分析说“如果敌人攻占扣屯至高平的公路,就会切断师与守桥部队三六一团的联系,形成分割态势,必是一场恶战。”复又急切地对郑师长说:“老郑,三六二团的部队全部在山上,从纳隆到扣屯的公路没有部队封锁,晚间看不到公路上的情况,敌人趁夜暗摸进扣屯埋伏起来,那就糟了,这是个很大的漏洞,还有没有部队执行这个任务?”</p> <p class="ql-block">这一问,不得了,郑师长马上从三六二团一营防守的扣屯南山撤下1个连坚守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夜,敌纳隆部队向扣屯急进,三六二团一营二连刚从南山进至公路,便与敌发生遭遇战。营长观察敌情后,果断指挥三连下山,袭敌侧后,激战1小时,击退来敌,守住撤退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经常取决于指挥员瞬间的决定,尤其是高级指挥员的决策。</p> <p class="ql-block">对越还击战,一二一师英勇杀敌,不辱使命,有赖于指战员的英勇,有赖于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的英明、担当与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的血性,不是在日常教育和训练中传承,而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手把手、面对面,言传身教,相传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共和国以来,部队近三十年没打仗,血性传承没有载体,出现断代。一个连队、一个营,甚至一个团,没有一个人打过仗,即使是功勋部队、荣誉称号部队,遇到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场面,未必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有带头人,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就会带动身边人英勇杀敌。不惧生死的尚武精神,就会感染整个团队,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才能得到激发和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一二一师穿插的四十一军首长毛余及宋子佩将军,一二一师郑文水师长、周开源政委等诸将,就是这样的带头人,使失传多年的塔山精神和军人血性,回归这支英雄部队。</p> 战时41军毛余副军长 战时41军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生死二十八天》作者) 战时 121师郑文水师长 战时121师周开源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