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念奴娇.赤壁怀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江水悠悠,失却沧海桑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望长安处,空忆谢将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见长安已十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凭栏处、潇潇雨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抚今追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空悲切。 </b></p><p class="ql-block">《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左右。这首词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背景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有关,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的怀古,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开篇便勾画出一幅壮丽的江景,江水东流,历史的浪涛淘尽了无数英雄人物,瞬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词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英雄人物的消逝,昭示着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长河,英雄无常,风流人物都将随时间消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江水的流动,苏轼感慨历史的变迁,英雄人物虽然一度风华,但终将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人作为历史中的一粒尘埃,无论多么风光,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这让我们反思,历史真正的意义或许并非个人的成就,而是时代的发展和变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提到赤壁遗址,指的是三国时期周瑜率领的赤壁之战,曹操大军败退之地,历史事件成为了后人怀古的标志。通过这句,苏轼将赤壁战场和历史人物的悲壮与荣耀联系在一起,想象着曾经激烈的战斗和曾经辉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在这里通过怀古之情,提醒我们记住那些曾为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件,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历史的荣耀与悲壮,也早已随时间的流逝消失不见。这让人对历史人物充满敬意,但也不禁思考:历史的辉煌是否真的能长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述赤壁之地的雄壮与威慑。乱石与惊涛拍岸的景象充满气势,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诗展现了自然的强大与无常,提醒我们人的微小与渺茫。面对浩渺的大自然,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但也恰恰让人感受到自然界无与伦比的壮丽与震撼,似乎对比出人类的渺小与历史的虚无。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水悠悠,失却沧海桑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通过江水的流逝来传达时间的变迁,展现了沧海桑田的无情,提醒人们历史的演变,万物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话启示我们思考生命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变迁。它提示人们,无论是人、事、物,都无法逃避时间的侵蚀。每一代人都有其辉煌和沧桑,时间是一切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望长安处,空忆谢将军,不见长安已十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谢将军的怀念与无奈。长安,曾是谢将军的荣耀之地,但现在却与谢将军的容颜、气质渐行渐远,苏轼因身处黄州之地而倍感孤独与无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表达了苏轼个人的孤独和怀念,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思考。人的一生,许多曾经辉煌的场景都无法重现,过去的英雄,已成为无法追忆的历史人物。苏轼在这里唤起了对逝去岁月和往日荣耀的无尽怀念。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在这一句中回忆起自己当年在长安的生活和感受,佛狸祠下的景象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悲凉的景象。描写了自己对往昔时光的追思与无力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句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往事的难以回望。人们往往在回望过去时,只有一片空虚和遗憾,而无法重新找回曾经的温暖和繁华。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时光,因为一切美好与光辉终将逝去。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凭栏处、潇潇雨歇,抚今追昔,空悲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通过站在栏杆前,感受雨后清新之气,带着对往昔的追忆,感慨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他回望往事,但只剩下无尽的悲凉与空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句词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刻怀念,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追忆过去的辉煌和美好,不禁让人感到悲伤和惋惜。它提醒我们,不管过去如何辉煌,终究会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所有的美好都需要在当下珍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整理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