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而《周易》中: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正是章谊先生所追求的处身立世人生哲学,江海不择细流故而成其大,山川不辞土壤故而成其高,哲理中深具包容性、博爱性、渗透力、亲和力、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巧妙地与生活相结合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但他从不彰显自己且奉献而不图回报;他贵为埃塞尔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名誉总领事和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驻新加坡名誉工商大使,却未曾以国家功臣自许;他曾受委为太平洋区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国家委员会执委,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属下新加坡印尼工商联会指导委员会委员,阿拉伯新加坡商会副会长,亚细安工商总会理事,新加坡辽宁经济贸易理事会理事,却以自己的责任而为之;他管理淘化大同跨国企业而且身兼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会长等数十个本地组织领导,却虚怀若谷谦虚低调,仅仅以一个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递人及家训的奉行者自居;他可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香门第光耀南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黄章谊(George Huang),乃马来西亚著名慈善家丹斯里拿督黄琢齐次子,中国著名企业家黄廷元之孙,可谓出生於名门书香世家,为紫云同安衍派纶公的第四十五世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祖籍福建同安县马巷镇西炉村(现为厦门市翔安区),1950年时局变化之际出生於台湾,后随家庭定居马来西亚,17岁时(约1967年)出国就读於纽西兰大学并荣获学位,尔后整整十余年工作于纽西兰和印度尼西亚。1980年移居新加坡,开拓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正当事业有成时,1991年奉家族企业淘化大同有限公司董事局之令,接掌家族生意协助处理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的业务。提起淘化大同得追溯到1907年7月,由黄廷元等人发起共同组织成立的淘化有限公司,后合并大同公司更名为“淘化大同”,设厂于鼓浪屿内厝澳燕尾山麓,专门生产酱油、酱品等食品。起初产品是散装瓶装,1913年起开始制作罐头,主要客户群除国内各省市外,尚有许多当时移居美属菲律宾的“吕宋客”,这是中国最早的罐头食品企业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0年代因日军侵华而移植香港,过后由黄琢齐兄弟分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等地。产品分销世界各地,成为不折不扣的环球企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信约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中办报兴学的企业家——黄廷元老先生,号复初,乃章谊先生祖父,1861年2月27日诞生于同安县马巷厅西侯乡,他是辛亥革命强而有力的支持者,也是福建工业的先驱人物。自幼失怙,随祖母来到厦门,只念两年私塾,便辍学当商店雇员。后与友人赴台学医,回厦门后自开牙医诊所,开始发迹,积极参加福建厦门各种公益事业。先后在厦门参与创办《博文日报》《厦门日报》《福建日日新闻》等报社宣传革新理念。历任淘化公司董事长达20余年。同时兼任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福建药房、江东制冰公司等10多家企业的董事。对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非常热心,捐输巨资在福建各地兴办医院和学校,荣膺光复一等勋章。组织群众向英国政府无条件收回所强占的厦门“海后滩”,显示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1936年5月11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厦门鼓浪屿安海路8号“荔枝宅”,长眠于同安区马巷镇西炉村西1公里处的崎山头,1993年其墓园被列为厦门文物保护单位。生前亲自撰写五联遗训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欲成家国事,须读圣贤书。</p><p class="ql-block"> ——警戒子孙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物我皆无尽,死生宁有殊。</p><p class="ql-block"> ——阐释了精神与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痴骨归大块,雄心还太虚。</p><p class="ql-block"> ——告戒子孙需虚怀若谷,</p><p class="ql-block"> 一场名利浮云外,百载光阴转瞬间。</p><p class="ql-block"> ——告戒子孙珍惜时光,</p><p class="ql-block"> 需尽人间子孙职,勿贻泉壤祖宗羞。</p><p class="ql-block"> ——留给子孙烙守的家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乡即故乡随处立纲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子琢齐恪守家训,191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后。少年时虽因当时政局与环境的变化,但丝毫不影响其学习之路,先是就读于杭州清波中学附小,后到香港求学,肄业于圣约瑟书院,1941年荣获广州岭南大学农业学士学位,恪守了家训第一条,“欲成家国事,须读圣贤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受聘任福建省政府外事科科长,福建省盟军联络处处长。其后曾暂居台湾、香港,1955年移居吉隆坡管理淘化大同(马来亚)有限公司,多年来的坚心拼搏,未曾打击其守业与行善之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0年代中期,受马来西亚政府委托为黄梨管理局委员,做出不少贡献,促进了当地黄梨种植和加工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独立初期的农村就业问题,也为国家赚了不少外汇,先后获得政府当局赐封的 J·M·N 和 K·M·N 勋衔。同时还曾任马来西亚政府劳工部店员工资评议会委员、标准局常务委员、工商部物价控制委员、巴生港口局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前后数度组织商业考察团前往缅甸、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九月,琢齐先生被马来西亚内阁选派为贸易考察团成员,前往莫斯科与前苏联谈判商约。1968年春,应英国政府邀请,到英国各地作工商业考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8年任马来西亚政府工商发展署理事、马来西亚日本经济协会总财政,1979年任吉隆坡市咨询理事会成员等,除此之外对社会及华社捐款无数,深得马国各族群所爱戴。最终受封“拿督”和“丹斯里”勋衔,2013年辞世,一生严守着父亲的遗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虚怀若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在这样的光环下成长及严父的家教使然,与先辈们相比较,章谊先生对自己的功劳从不认为值得一提,恰似冥冥中自有安排,多少年来再忙再累的繁琐工作,遇顺境时他总是处之淡然,遇逆境时他依旧处之泰然,对于先辈遗训也从不敢忘怀,时时告诫家族后辈,甚至对于一位远祖“良公”遗训,在每年的大年初一,第一口下肚的必需是蕃薯汤,以告勉自己“如果你穷,想想你自己还有一碗蕃薯汤可喝,如果你富,想想你自己可能会有一天只有蕃薯汤可喝”,都一直身体力行至今,2007年更拉队到厦门祖居制作廷元公专辑,以便永久保存训示后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8日,章谊组织海外家族回乡谒祖团前来泉州开元寺檀樾祠谒祖。寻根团共51人,26个家庭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9个国家和地区20个城市,他们的团队胸卡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来表示辈分,佩戴红色胸卡的长辈们只有十来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谊先生好友、好动、好玩,能顺应时代与年轻后辈打成一片,但是却从不逾越家训,无论在学业、事业、家国、家园、公益、慈善等各方面都依寻着父辈们的脚步,不敢居功,但从他身上的言行举止,不难看到父辈们的身影,家训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与生命,他已不仅仅是个不折不扣的家训潜行者,更是微言大义的梯值者,而他的上善厚德也得到肯定,先后获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政府当局赐封DSM和PBM勋衔,大哉!章谊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谊先生于2025年4月21日(农历乙巳年三月廿四日)凌晨寿终正寝,蒙佛接引,净业往生,享寿七十五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