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去了袁家界,悟空兄还在金鞭溪吗

桴于网

<p class="ql-block">  早在1988年,张家界的天门山天门洞便荣获世界自然遗产名号;时隔四年,张家界的武陵源景区也获得了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作为湘西山城的张家界,有这么两顶世界级桂冠,那该是多大的造化啊!那可是比任何大腕明星都管用的宣传手段啊!别说是双自然遗产,就是一项世界遗产那也是名扬天下的雄厚资本了不是?</p><p class="ql-block">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东晋王羲之这幅名联好像是穿越时空专为1600年后的张家界写的。而张家界除了笑纳这双至之福外,不经意间,不请自来的名气挡都挡不住……</p><p class="ql-block"> 86版的《西游记》花果山的取景地就有张家界的黄石寨与金鞭溪,那可是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前的事了,尽管那还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但谁也不能否认,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一定是为后来的张家界旅游热助了一大把力。</p><p class="ql-block"> 2010年,电影《阿凡达》在全世界火了,成了当年以至十年后久盛不衰的文化现象,而哈利路亚山与潘多拉星球的取景地就是武陵源的袁家寨与黄石寨。于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来自孙悟空的华夏故土,更有世界各地的阿凡达粉丝来到张家界。</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张家界是因为1999年的一则新闻:匈牙利飞行大师彼得·贝森耶在二十世纪的最后时段驾驶飞机穿越了天门洞。彼时的我除了惊叹飞行的特技之外,更多的惊叹锁在了那个神奇的天门上。</p><p class="ql-block"> 去年九月上旬,我与夫人、女儿,一家三口站在天门洞下的时候,除了来之前就想象到的“大师已驾飞机去,此洞空余雾和云”的情景之外,竟然意外的看到了下面的雕塑与中英文的阳雕说明。</p> <p class="ql-block">  读雕文说明得知,雕像表现得是法国冒险家阿兰.罗伯特徒手攀爬天门洞的瞬间。引用几个数字说明壮举:200多米高、角度90度、时间40分钟。阳文用的形容词有:绝壁芭蕾、惊天壮举、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数字太抽象,词语也苍白。看一看拍下的云雾中的山洞照片,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惊心动魄吗?</p> <p class="ql-block">  我出行的运气一般不错,当我自夸运气好的时候,女儿往往让我“呸呸呸摸木头”。这一次去天门山,一早去的时候云山雾罩,以至于差点没看到勇士阿兰.罗伯特的塑像,我懊恼失去了摸木头的机会😜。谁料想有福之人的福气是挡不住的——云雾中游完了天门山返回天门洞时竟然云开雾散、天门大开……</p><p class="ql-block"> 一天中竟然让我们看了“两座”天门山。 </p><p class="ql-block"> 当代书法大师欧阳中石的题词看得这样清楚:“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夸天之造化,也忍不住夸自己的运气,当然还要被责令呸呸呸摸木头😂</p> <p class="ql-block">  天门山海拔1500多米,夏季初秋天气一日多变。九月七日张家界市是多云转晴,但山上经历了雨雾风云等多种气象;变化中太阳也会露一会儿真容,但时间要以分或秒计算。</p><p class="ql-block"> 天气看似不给力,实则一天让游客赏了四季。特别是山下35度,山上长衣长裤也要再套一件。老天如此厚爱,人要懂得感恩才是😍😄</p> <p class="ql-block">  有了好运气除了要摸木头之外,我还喜欢叨念我自己的“名言”:“户外常有意外,意外不乏惊喜”,尽管这名言能说出来的人是个位数。</p><p class="ql-block"> 是日,这名言有了超水平的表现,登山时大雾弥漫,到了天门洞还是见雾不见山。片刻,天似乎裂了一道缝,风挟雨雾贯穿了山洞,算是见了天门洞真容,尽管没有一点笑脸。天门山的洞与山不停地变幻姿态与色彩,让人怀疑天门山究竟是静物还是动物?</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天气,对于户外人来讲,实在是意外中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上面的说辞是四月十号写完的,有事隔了一天再写。再写时的状态有点慵懒,码字前看了看美篇中的“访问统计”,发现我的不少游记号称是阅读过万,其实真正读过的一般只有几十个人。也就是说大多数“读者”都是“匆匆划过”;或者是机器人阅读以壮声势;这包括了微信好友与朋友圈。这个事实我以前也知道一二,这次看到了电脑统计的数字当属不谬。</p><p class="ql-block"> 知道了怎么样呢?情绪受打击吗?其实一点也不,反倒是更踏实更坦然。原因有三:一是我本人很少有互联网的文艺阅读,网上阅读大多是获取新闻或查找资料,怎么能期望他人来看我的这些闲篇子呢?桴于网是谁啊?二是我常常在熟人间发议论——不要让铺天盖地的网文淹没了真正的阅读,没人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三是我逐渐地把我的写作标准定义为“孤芳自赏”。因为我知道我写的这些东西的文艺价值几近于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顶多算是瞬间就要湮灭的泡沫而已。但坚持“孤芳自赏”有个好处——我自己看好的东西日后还可以拿出来欣赏,甚至还能感动自己。倘若还有与我趣味相通的朋友来看我的游记,那就达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境地😃😍。四是我走过不少美丽的山川,她们长成这样从来不理会有谁来看自己。比如眼前我要说的武陵源,孙悟空、阿凡达不来前人家就这么秀丽,上千万的游客也不会让她动容——这就是大自然的气场与修为。我要向武陵源学习😍🤓</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图拍摄于武陵源袁家寨,那是阿凡达的取景地,但阿凡达来与不来,她都是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神的造化物,看过阿凡达的大都会说是哈利路亚山;但阿凡达没来之前,她被叫做乾坤柱。据说关于此山的命名,还引起了崇洋媚外的责难与景区的辩驳。</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些名字不查资料我一个也记不住。接着上文我还想说一下“孤芳自赏”的一个好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一段行程与想法对于老年人是真的好用,不然这一辈子都干了啥,跑了哪些地方,恐怕就说不出个“糖的栆的”来。况且那个“芳”字基本就是自封的,自己不来看看,它就就无色无味😝</p><p class="ql-block"> 感恩互联网!感恩高科技!👍👍👍💖💖</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山峰在电影阿凡达中被叫做“悬浮的山”,在阿凡达没来之前恐怕都没有名字。即便是“悬浮的山”也是一个集体概念,好像是人民群众或者是老百姓。但我知道,他们中的每一座山都美得不要不要的,不然她们何以千万年来都保持婷婷之态?</p><p class="ql-block"> 其实,“美得不要不要的”是我的薄见,活出自我才是每一座山给我们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武隆源景区的袁家寨是典型的砂岩石林地貌。国人喜欢找出景物的形似之处的习惯在这里似乎不太好使,因为这里的景物酷似远古,又像深海海底。《阿凡达》的导演真的是慧眼独具,让阿凡达在这么魔幻的地方张扬,什么想象力都可以自由发挥不是?!</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杨家界有完全中国风的天然长城。</p><p class="ql-block"> 长城形神兼备,像极了燕山山脉的野长城。</p><p class="ql-block"> 对于景物像什么,我一向觉得是比较大众的审美情趣;但在杨家界我完全认同了这一情趣,尽管我还是说不出像什么与美有什么内在联系。</p> <p class="ql-block">  武陵源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它的审美价值在于石英砂岩在海底隆起为高山过程中形成的石林。这里的石林比起桂林等喀斯特地貌更加笔挺陡峭,更是独一无二。这样的石林有一百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图是杨家界的“武士训马”,走得还是还是“像什么”的路线;我看不出武士,也找不到马,但我把它当做张家界独有的石林看,美得又是“不要不要的”😂😜</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海底世界”,与《阿凡达》中悬浮的山相反,它们是沉没的山……</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天子山</p><p class="ql-block">​ 下面四图叫神女献花,哪一座是神女呢?我看着里面有不少貌似神女的石峰,其中图二与图三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摄,两位神女是不是有点像双胞胎?——这是我的“慧眼独具”😂😜</p><p class="ql-block"> 找出景物“像什么”的点是中国景区通用的招数,当然这更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像什么”当然有趣味,但太纠结于此我觉得会忽略景物整体的美感。刚才在天然长城处还认同了“像什么”,到了此处又转眼不认账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神女献花是形似,那么天子山的御笔峰就是神似了。那一根根笔直细挺的石笔安放在谷底,是张家界砂岩地貌除乾坤柱外的又一典型表现。张家界石英砂岩石林迥异于一般喀斯特石林,更有个性!</p> <p class="ql-block">  照片放的有点多了,好像有点重复。但神造这些石林既然不厌其烦,那么其中必有天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仔细看,石林的每一处都是独有的景观。神把它们都安排在天子山,我把它们这一组照片都命名为“御笔峰”。</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界武陵源不亏是世界自然遗产,看完了袁家寨、杨家界,还可以去看黄石寨。黄石寨石笋状石林同样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黄石寨海拔1000多米,石笋大都分布在700到100的山谷。山谷呈半环形,绕山谷忽上忽下行走,几十米景色就有变化,全是角度光线变化之故。这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p> <p class="ql-block">  眼睛都被形状奇特的石峰吸引,往往忽略了张家界石峰上的松树。这里往往石峰多高,松树比石峰还要高一截——因为松树从山腰长到山顶。</p><p class="ql-block"> 没有单独的松树景点有点亏待了张家界的松树,因为“迎客松”、“五大夫松”之类一向是名山之名景。</p> <p class="ql-block">  刚才总拿着阿凡达说事,似乎有“崇洋媚外”之嫌。其实这样想就是多事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你想是《阿凡达》看上了中国的张家界,它来咱这里把中国景区推向世界,咱干么这么神经兮兮啊!</p><p class="ql-block"> 平衡一下,下面咱把国粹孙悟空请出来给小文压轴子,这算不算弘扬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把事说大了,其实就是走了一条休闲水道,水道的名字叫金鞭溪,《西游记》86版曾经在这里拍摄。</p> <p class="ql-block">  金鞭溪是武陵源的山间溪水。山溪在山涧中蜿蜓六七公里,平缓的步道忽左忽右;溪水适宜赤脚戏水;路边不时有猴子与游人互动——看来向游客“化缘”已经成为牠们的求生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水溪半日,并没有看到猴子用暴力“打劫”游客,牠们都是在路边嘻戏,赢得游客的观赏与打赏。看来市场交易不仅限于人类,猴子喜欢的罐头就是牠们的表演劳动交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  悟空驾着筋斗云不知去了何方,他似乎忘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他若出去十年八载花果山就过了几千年。君不见过河的猴子已经数不过来自己是大圣的N代孙了;图66右下角的老猴子似乎是位哲学家,牠是不是在考虑:猿类进化为人类是不是猴子的最优选项😠😴</p> <p class="ql-block">  猴子在想,天门山入口处的白狐似乎也在想:景区设计者挂了文字招牌,告诉我们“曲道通天”,可天上就是好去处吗?游客中有人叨叨“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那么天上是不是神仙待腻的地方呢?</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段天子山武士训马的录像,放在最后算是孙大圣掖不好的尾巴——割掉生疼,没进化好心疼😃</p> <p class="ql-block">一不做二不休,再加一段天门洞的云山雾罩,你可别说我是“猴尾续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