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有忆,路照心明

青松

<p class="ql-block">曾踏春泥没旧痕,廿年尘梦总牵魂。站在2025年的春风里回望,从泥泞村道上的月光到水泥路上的灯光,从缕缕炊烟升起到万家灯火里的欢声笑语,信心的力量始终如星河般流淌。</p><p class="ql-block">望着脚下蜿蜒的水泥路,这句念叨了多年的碎语,忽然在心头落定。作为土生土长的鹤城人,我这个年龄的记忆,就像那清澈的河水,越是往下淘,越是清冽得能照见当年踩泥路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几十多年前的村道,是月光与泥浆交织的画卷。说是路,其实是田埂与黄土掺出来的泥带子。读小学那会儿,每天天蒙蒙亮就得往学校赶,布鞋底子在结着霜的土路上踩出“咯吱咯吱”的响,走到一半常常被冻得脚趾发木。最讨厌的是下雨天,雨水泡软了黄土,我便只能穿着雨披与小朋友们手挽手摸索前行。当套鞋陷入泥浆时,“噗嗤”声此起彼伏,待走到铁道西边那个村小学时,我们的裤腿边已满是泥。我们总是叹气:“这路啊,啥时候能让人走得顺溜些?”</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转机出现是村马路建设。那年秋天,村里来了施工队,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我们蹲在路边看着施工队在施工,看着第一车混凝土倒进路基,我们高兴地跳起来,以后下雨天不用再怕摔跟头了。</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就像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茬接着一茬地开。水泥路两旁竖起了路灯,每到傍晚,暖黄色的灯光便次第亮起,照亮了晚归的牛羊,也照亮了乡亲们的笑脸。晚饭后我和母亲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路灯的光影里,能清楚地看见路边的蒲公英在微风中摇曳。碰到熟悉的乡邻,大家便结伴而行,聊聊往事,说说现在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那天下班回家,正赶上邻居刘叔在门口侍弄菜园。他指着地头新铺的水管说:“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了菜园子口,拉肥料、运蔬菜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暮色渐浓时,家家户户的灯火亮起,映得水泥路闪闪发亮。我忽然想起奶奶说的话:“路好了,日子也就好了。”这话朴实得像脚下的泥土,却在这些年里,一点点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从“雨天两脚泥”到“出门水泥路”,从“摸黑走夜路”到“路灯照归途”,村庄的每寸土地都在诉说“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誓言,我们也读懂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时代答卷——那些曾经照亮泥泞的月光,化作振兴路上的星火,点燃了生生不息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作为在泥地里滚大的一代人,我们曾在月光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也曾在煤油灯旁盼着天亮。如今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鞋底不再沾泥,心里却比从前更亮堂。夜还是那个夜,却因为路边的灯,让每个晚归的人都看得见家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历过泥泞,也见证着变迁。站在路灯下回望,那些在泥地里打滑的日子,那些举着煤油灯走夜路的时光,都成了生命里最珍贵的底色。而眼前这条延伸向远方的水泥路,正载着我们的信心,通向更美好的明天。就像村口那盏永不熄灭的路灯,照亮了归途,也照亮了这个渐渐富裕起来的村庄,在时代的春风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幸福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