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丞纪念馆(金砂红色旧址群)——福建新四军历史场馆概览

红军村

龙岩市永定县金砂红色旧址群 张鼎丞纪念馆及金砂红色旧址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西田村,由张鼎丞纪念馆、福建省第一个区苏维埃和第一支工农红军部队成立旧址——金谷寺、中共永定县委成立旧址——金砂公学、张鼎丞故居遗址、张鼎丞故居纪念亭等组成。<br> <b> 张鼎丞纪念馆</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展陈面积共650平方米,主要分为“闽西农运的杰出领袖”“民主建设的卓越领导人”“人民军队的一名大将”“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党和人民最忠厚的长工”五个单元,生动展示了这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的一生。<br> <b> 福建省第一个区苏维埃和第一支工农红军部队成立旧址——金谷寺</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西田村。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60平方米。由上下两厅,两侧厢房、内外天井组成。主厅(上厅)为重檐歇山顶,下厅为歇山顶。全部建筑均为抬梁式构架,是一座典型的独门独户庭院式建筑。寺门与外天井相连,朝东,为歇山顶,飞檐翘角,恰似展翅向着东升朝阳高飞的凤凰。门框上刻着一副对联:“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以东岳”,以行书写成。门前原有一池塘,现已填平。寺内供奉定光佛。金谷寺是永定重要的革命遗址之一,是永定暴动的策源地。1928年7月4日,永定暴动后,永定县委从参加暴动的队伍中挑选200余人在此成立福建第一支红军队伍——溪南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同年8月在此召开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福建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劳动法》、《肃反条例》、《婚姻法》等新法令。从1931年到1932年在金谷寺先后召开永定县第六次、第七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和中共永定县委第六次代表大会。金谷寺于196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 <b> 中共永定县委成立旧址——金砂公学</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西田村。从1926年春到1927年10月永定先后建立了永定(上湖)、金丰、溪南、太平等四个党支部,党员120多人。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在中共闽南特委工委书记罗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金砂公学举行,有代表2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县委,罗秋天为书记,罗秋天、张鼎丞、卢肇西为常委。中共永定县委的建立,标志着永定人民有了坚强的革命斗争领导。金砂公学建于民国初年,占地约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四间一厅的一字形建筑,土木结构,二层,左侧有一木梯可上二楼走廊,悬山顶,抬梁式构架。主楼前是一土坪,周围有围墙,围墙正对主楼大厅处有一双开大木门。金砂公学于198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r> <b> 张鼎丞故居</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西田村。张鼎丞家的主要房屋在革命战争年代被国民党军烧毁,仅剩一堵墙。1993年,永定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建了“张鼎丞故居纪念亭”。离此亭约6米处有一个12平方米的小平房,是张鼎丞结婚时的房间,现为革命遗址。<br> 张鼎丞纪念馆及及金砂红色旧址群,是福建省、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中国革命老区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龙岩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福建省红色保密教育基地,中央苏区隐蔽斗争历史暨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 2024年11月18日新开馆的张鼎丞纪念馆。 张鼎丞纪念馆序厅 张鼎丞同志——叶飞题字 陈列展厅 陈列场景 陈列场景 原1988年永定暴动陈列馆和张鼎丞纪念馆 原2007年张鼎丞纪念馆 人民永远的勤务员——张鼎丞 福建第一支红军队伍、福建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金谷寺。永定暴动遗址。 金谷寺 永定暴动旧址金谷寺 永定县委成立旧址——金砂公学 张鼎丞故居老照片 张鼎丞家的主要房屋在革命战争年代被国民党军烧毁,仅剩一堵墙。1993年,永定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建了“张鼎丞故居纪念亭”。离此亭约6米处有一个12平方米的小平房,是张鼎丞结婚时的房间,现为革命遗址。 张鼎丞故居遗址 张鼎丞故居纪念亭。纪念亭后为张鼎丞结婚时的房子。 张鼎丞(1898.12-1981.12) ,出生于福建龙岩永定县金砂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领导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农民武装暴动,创建闽西红军和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7月,任中共闽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2月参加古田会议。会后率部随毛泽东、朱德转战赣南。1930年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当选中央政府执委会委员、土地部长。1932年被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央红军长征后,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执行中央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同闽西南的国民党当局谈判,实现国共合作。1938年1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率部北上抗日,驰骋苏皖,打击日本侵略者。1939年5月赴延安,后担任中央党校二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后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9月后连续三届被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1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中共福建省省委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 1938年4月,到达皖南岩寺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1938年2月,张云逸(中)、张鼎丞(左)、卢胜在龙岩新四军第2支队出发时合影 1939年,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一排左3)、副司令员粟裕(后排右5)在皖南新四军军部留影 1940年张鼎丞在延安 1943年10月,张鼎丞参加延安整风学习,总结闽西党史和新四军第2支队抗战史,并在高级干部会上发言。图为张鼎丞在延安整风期间撰写文章和自传 张鼎丞在延安整风期间写的《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一书于1982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1944年,张鼎丞(中)、方方(右)、安子文在延安合影 1945年12月,时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 1945年12月9日,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在军直庆祝和平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永远为人民尽忠尽孝。图为《新华日报》头版报道 1945年12月9日,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在军直庆祝和平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永远为人民尽忠尽孝。图为《新华日报》头版报道 图为华中军区政治部出版的《建军》杂志第2期刊登张鼎丞1946年1月在淮安华中地区第一次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 1949年8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中)、副主席叶飞(左)、方毅(右). 1950年10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大会全体出席委员合影。左6为张鼎丞,左4为叶飞 1950年代,张鼎丞在革命老区参加生产劳动 1950年代,张鼎丞在革命老区调研 1960年代,张鼎丞在北京与朱德、董必武合影 2014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与张鼎丞之女张九九亲切交谈 2007年11月20日新四军后代在参观永定金砂张鼎丞纪念馆。前排左起:刘亚楼之子刘煜奋、张云逸之子张光东、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威、张鼎丞之子张泰山、徐涓涓、邓子恢之子邓淮生、邓子恢之女邓晓燕等在参观张鼎丞同志生平事迹展览。<br> 张鼎丞之子张泰山在纪念馆留影 张鼎丞之子张泰山在永定金砂中心小学 2018年12月3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代会长刘云刚、福建铁军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东炎、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秘书长魏晓流等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