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成都七中 建挍120年

昆昆434390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坚持健身60载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目睹母校120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一读60年前在七中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成都七中120岁的生日。从墨池书院到现代学府,关于七中的话题多如牛毛,不胜枚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我的父亲都曾经在成都七中读书。父亲於1934年至1936年在成都县立中学(现成都七中)初三十八班读书。三十年后,我也在七中读书,我是1963年至1969年在成都七中高66级1班读书。我和父亲与成都七中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是,成都七中对学生在锻炼身体方面的重视关怀,却令我终身难忘,一生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整理老照片,发现了几张我60年前在成都七中读书时候的照片。</span></p> 1966年成都七中校园与同学合影笔者在C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楚地记得,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1967年,成都七中当时的大礼堂后面,一位姓苏的同学给我拍的。那时,七中大礼堂后面摆放着两幅双杠,我们几个同学平时也爱在这里锻炼,照片上的标语还清楚地印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生于1947年11月,现在已经满77周岁,早就步入古稀之年。1966年,我正在成都七中高66级1班读高中。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些正在准备考大学的学子都中断了高考前的冲刺复习。于是,这段时间,我和我的几个好同学“逍遥派”,经常聚在一起锻练健身,照片中的我,是那个时候正在双杠上进行锻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1968年和七中校友,一排右二为笔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都七中当时坐落在成都南边磨子桥的一片田园中间,四周都是学府,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医学院以及财政学校、16中等,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学校的大门向东开着。附近农民在学校两旁种上莲藕和蔬菜,每到夏季,碧绿一片,荷香悠悠。从空中俯瞰,七中就像镶嵌在一片绿色地毯中的红宝石。据说,七中教学楼、学习楼和学生宿舍都是仿照前苏联莫斯科101学校修的,是一处求学的绝好去处。每年春天,校园内主教学楼前的七里香,香远益清,飘溢着这座百年学府的墨香,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墨池学子。</span></p> 1968年摄于七中外菜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天。我们都在这书声琅琅、葱茏清幽的环境里,在上、下课铃声的引领下,度过我们惬意而愉快的校园生活。作为重点学校,七中不仅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视体育锻炼,除了体育课,每天下午都还有两节课的课外活动,学校的排球队参加全国的比赛,还获得过冠军。我参加了学校的体操训练,我们在学校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体操的单、双杠、木马和吊环等项目的训练,还参加了有关的比赛。那个时候,十八、九岁的我们,很喜欢练肌肉,腹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肌肉都练得发达有力。我们几个同学,为了拍一张自己的肌肉照片,还专门跑到学校外面的菜地去照了秀肌肉的照 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我们也很害羞,不敢去照相馆照肌肉照,所以跑到菜地去偷偷照。因为在菜地里拍照,没有其他的人看见。现在看来,这一张照片还是非常有趣珍贵的。因为这一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我锻炼健身的形象,而且记载了当时成都7中周边的状况。照片中,人物的后面是一片菜地,左上角的房屋是当时的财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七中读书期间,我们都是住校,只有星期五下午才能够回家,星期天下午就必须回到学校,参加晚自习。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我也不忘锻炼身体,每天都是很早就起来去跑步,养成了我至今都早起锻炼身体的生活习惯。记得,当时成都日报社的记者还来采访过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报纸上登了我们学生清晨跑步的情况。健康的身体让我能够胜任七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span></p> 1968年在七中广播站和工宣队学友合影二排左边第一位为笔者 1968年和工宣队师傅合影右侧为笔者 1968年和七中同学留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下乡当知青,进工厂,当老师、到机关,这么多年来,我都从未停止对健身锻炼的热爱,无论工作出差还是外出旅游,都会进行锻练,有时候没有器械,就会原地活动,俯卧撑、高抬腿、仰卧起坐都是我常练的项目。当条件允许的时候,我还在自己在家里弄了一个“健身房”,从跑步机到动感单车,从杠铃到哑铃,一应俱全。从有氧运动到无氧运动,我给自己制定了合理的计划,一般先是在跑步机上进行20分钟左右的有氧训练,先用这种方式让下肢的肌肉和血液循环得到充分的训练,然后进行上肢的训练,其次再做仰卧卷腹,上下结合,让身体肌肉和血液循环充分得到训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青年到中年这个年龄段,正是我工作学习和家庭负担最紧张的时候,既要照顾瘫痪的母亲,还要护理住医院的儿子;白天在单位忙碌,晚上还要去学习。紧张的生活,一度让我出现了失眠的现象。可是,我依然坚持锻炼身体,并且注意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快就都度过去了。同时,在事业和学习上获得了丰收,入了党、提了干,评上高级职称,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了百余篇作品,还出版了自著或合著的书籍,获得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奖”以及其它的全国、省、市级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以后,我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减少了器械活动,开始练习太极拳,70岁以后,我就坚持每天走路8000步,这样,不仅能增强下肢力量,还能预防身体骨质疏松,有助于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率。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游泳,进行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我喜欢摄影,退休以后,就和摄影朋友一起追光逐影。我以为,摄影对人的健康也是非常有益处的。摄影是发现美、表现美和展现美的过程。摄影,要背负较重的器材前行,还要登上高山,为了拍摄到好的作品,还要在山路步行几个小时。</span></p> 1967年笔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60岁退休以后,开始学习电脑打字,现在写文案、PS修图,AI等都是在电脑上操作。70岁以后,又开始学习平面设计,自己在电脑上撰写、设计、编辑、制作画册和书籍,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撰写的文字制作成画册或者书籍。因为我喜欢锻炼,我还为有的体育赛事和机关老体协设计制作了画册,有的画册还被成都图书馆收藏。现在我已经做摄影画册二十多本,书籍四本,其中有的书籍还被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图书馆和建川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或展出。75岁以后,我又开始学习AI知识,通过AI做文案、做文生图、文生视频。我还通过网络媒体发表我的文章、摄影作品和视频,仅在一家平台上,阅读量就已经达到300多万。有的摄影作品还被全国、省、市级报刊采用,被许多网络媒体转发,有的还参加了摄影展览,有的还获得了奖励。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采访了我,在去年国庆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对我的采访,要我谈谈身边的变化。我说,现在,天蓝了,水清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百年不遇的美好时代,更要好好健康地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不仅是老年人个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民生福祉的大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能肯定会发生变化,但是,坚持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仍然具有多方面的益处,包括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健身锻炼应该像我们平时吃饭一样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用健身锻炼来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身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投入到晚年的生活中,有幸去目睹一个个美好的时刻、去享受新时代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如梭,在我的母校成都七中建校120周年的特别时候,我看着面前这几张60年前自己的老照片时,百感交集,萌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想法,但是,其中有一个想法是值得记录下来的,那就是:人生的健康,必须从年轻时候做起,只有身体健康,才永远是自己的,也才能看到历史的一个个重大节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