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无疑是牡丹最为人所熟知且深入人心的昵称。<br> 然而,其花期短暂,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亦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遗憾。但牡丹那顽强的生命力,却是其他花卉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源自它独特的基因遗传。谈及花的热烈、绚烂与妩媚,牡丹堪称人间独领风骚的精品,世间再无花卉可与之媲美。其作为灌木,茎秆粗壮而短促,极具韧性,能够从容适应风干的气候以及骄阳的炙烤。深秋时节,牡丹落叶,这既是自我保护的无奈之举,且为孕育更旺盛生命的起始的关键节点。在这一过程中,它默默潜藏着无可抗拒的新生力量。<br> 冬季转瞬即逝,春天的脚步匆匆而来,裹挟着清风、温暖与细雨,共同搭建起花开时节的艳丽舞台。牡丹在此时萌发出翠绿的叶片,披上一层层令人心醉、如羽扇般的外裳,叶片簇拥着、摇曳着高举在顶部的花蕾。牡丹既无故作清高之态,亦无低头含羞之姿,展露新颜对于它而言,便是当下刻不容缓的契机,它尽情怒放生命的光华,舞动着生命中最为骄人的舞蹈。<br> 牡丹新颜初绽之际,日月亦为之惊叹,百花皆自惭形秽。有的花卉干脆黯然落败,退场后躲进深谷,不再展露芳容;有的则悄然潜入宫室,远远回避。牡丹之美,美在其仪容端庄,美得大气;美在其颜如霞光,美得夺目;美在其浓香四溢,美得馥郁;美在其古雅高洁,美得超凡。正因如此,牡丹不仅是寻常家居装点的最爱,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始终作为春华正茂的典范,被大江南北的人们所宠爱。 在古城不远处的巍宝山,丛林深处隐匿着玉皇阁。阁内有一位来自洛阳的女子,她束发修身,不仅在殿前空地上悉心养护着两株玉兰花,还精心培植了数盆牡丹。听闻,这些牡丹是女子从洛阳千里迢迢带来,历经数年精心养护,才得以孕育花蕾,进而绚烂绽放。那硕大的牡丹花朵,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女子竟能将牡丹栩栩如生地描摹于宣纸之上,把心中挚爱永久地展现于众生眼前。故而,人们皆称她为“牡丹仙子”,这也成为了游客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美谈。<br> 我也曾到访过玉皇阁,既为盛开的玉兰而倾心,又为探寻牡丹繁殖的秘方而来,更渴望一睹洛阳女子所画牡丹的绚烂风姿。在潜意识里,我不禁思索,牡丹仙子缘何流落山中,却仍对家乡美轮美奂的牡丹执着坚守。这份身后情愫,怎能不让她重新审视自己,从尘世的万般心事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回归亲人身边,去接纳洛阳千年积淀的厚重古韵,让自己的画笔也能潇洒地描绘出那神圣的国色天香。<br> 然而,我的追寻似乎略显多余。在那里,除了品到一杯从精致茶壶中盛来的茶汤,其他的一切期望,都在牡丹仙子那安静的容颜间悄然消散。它们化作了云雾缭绕的山中的空灵,化作了凌空绽放的洁净玉兰的飘逸,化作了盛开的牡丹花那扑朔迷离的姿态。眼前唯有美丽,唯有神秘,再无其他声息。<br> 至此,不得不说:牡丹,实乃独有的花之绝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中牡丹侧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