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石,是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空石》,讲的是八路军排长宁少戎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父亲刘乃晏1945年在沂蒙山区打仗负伤住院,听一位病友,即兄弟连队的指导员讲述的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印记在父亲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出院后,利用战斗空闲,就写上几笔《空石》,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形成厚厚的一本故事,遗憾的是,《空石》在鲁南战役中丢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于1990年开始重新写作《空石》,把脑海里亘古不变的空石故事转换为红色文字故事,他用伤残的右手,一字一句辛勤耕耘,努力完成了《空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空石》,总是感觉之中有父亲的影子。他于1942年1月至1945年6月,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后鲁中军区费东县(现费县)汪沟区武工队先后任班长、文化教员、副指导员,参加了艰难的敌后武装斗争,他生前经常向我讲述武工队和日伪军斗智斗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3、空石村配合部队做好打仗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部队设伏准备打仗的同时,区政府派人来到空石等村,组织民兵和群众做好配合部队打仗的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做好筹粮和安置伤员。同时,区政府送来了种子,动员群众抓紧春种,还对困难群众发放了部分救济粮。由于工作有力,群众支援部队打仗,抓紧春种等工作有序进行,群众的情绪高涨起来。空石村村长对区里来的同志讲:“前几天武工队给了些粮食,现在区里又送来了粮食,节省点吃,到下来麦子,俺们就不会挨饿了,我这个村长也好当了。”区里的同志在群众大会上讲:你们可知道,武工队的粮食,是他们八路军战士,从本来就不宽裕的口粮里省出来的,这些日子他们一直是喝稀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生产,才能对得起他们啊。韩大娘和几户无劳动力人家的地,武工队都帮他们已经刨好了,地里也送上了肥,区政府送来种子,就等过几天下种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遭受日军洗劫的空石村,经过武工队和区政府帮助,群众情绪逐渐稳定了,也提高了重建家园的信心。韩大娘对韩力明说:“这几天不下地,你快去缝身衣裳吧。”韩力明边看着宁少戎给的那块布边说:“这块布这么好,做起来我穿出去,人家问这布从哪来的,我怎么说?”大娘想了一阵子对韩力明说:“可也是,怎么说呢?不做你没得穿,咱也没布呀。就说是武工队给的。”韩力明看着这块布,不由得想起了宁少戎。她想,也只能这样了,我衣难遮体,不能有布不用,她下定决心做一身好衣服,不辜负宁少戎的心意。韩力明对娘说:“娘,这布足有十九尺多,做一身用不完。”大娘想了一阵子对韩力明说:“你先做你的,剩下的布以后再说”。韩力明打算尽量节省这块布,做好衣服后,余下的布给宁少戎做一件马甲。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娘,韩大娘非常高兴地说:“该给宁排长做一件,咱遭这么大的难,多亏这孩子和武工队的同志帮忙。就不知道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再来?”她们正说着,“力明,你带山花、李成几个人,去山里打扫一下那几个洞,铺上草,准备接收部队伤员。”村长急急忙忙走过来交代说,韩力明应声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4、一场漂亮的伏击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路军武工队和所有设伏的部队指战员,在寒冷的阵地上隐藏了一夜。</p><p class="ql-block">天快亮了,仍不见敌人身影,指挥员断定敌人今天不会来了。敌人要想消灭武工队和区中队,白天来是不可能的,敌人一般都是在夜间,乘夜色天亮前发起突然袭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趁天未亮,部队决定转移,休整体力,天亮以前,在一个地方住下。部队尽量集中住宿,便于保密。山区都是小村子,六百多人挤在两个村子里,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部队白天派出人员去侦察敌情,只要敌人没有发现我军意图,晚上就继续去设伏。据从敌人据点里传出来的情报说:敌人因缺少抬担架、运弹药的民工,所以昨天晚上没有出发,他们凑齐人数后再出发。根据这个情况,我军部队确定,今晚仍按原计划设伏。区里组织好了担架队,运来了粮食,在指定地点等候。当夜战斗没有打响,大家担心敌人不敢来了。接到上级通知后,他们仍在原地隐蔽待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刚黑,接到出去侦察设伏地区情况的人员报告,白天设伏区发现的情况是,只有几十个伪军,在设伏区以南五六里的几个村庄催要粮食和征壮丁,其他无异常情况。据此,指挥员决定部队立即开往设伏区,按原计划部署。夜深沉,阵地上一片沉静,只有偶尔听到飞鸟和村庄的狗叫声。为了打好这一仗,指挥员决定,尽量让敌人走到我们设伏圈的深处再打。让敌人靠近点打,可以发挥手榴弹的作用。指挥员规定,正面阵地不发信号,谁也不准开枪。虽然天冷,地寒,设伏部队为了打好这一仗,战士们士气还是蛮高涨的,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大概在十点左右,侦察人员报告说: “敌人已经出据点了,正沿路向我军设伏阵地方向走过来。”指挥员通知所属部队:敌人已出据点,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侦察人员报告说:敌人已到我阵地前面一里处继续前进。此消息使大家非常振奋,敌人的行动完全在我们指挥员的掌控之中。敌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两翼的设伏战士已逐渐地听到敌人的脚步声,随后听到了敌人的马蹄声。待敌人进入设伏阵地不远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顿时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响成一片,打得敌人人撕马叫一片混乱。战斗中,日军企图占领左翼的高地进行顽抗,武工队和区中队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一片混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敌人中了我军伏击,敌人大部队掉头向南逃窜,指挥员顿时发出了追击命令,我军部队勇猛追击。敌人只能边跑边胡乱还击,我军部队乘机穷追猛打。</p><p class="ql-block">不出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指挥员命令独立营一连在战场南部警戒,其余人员抓紧时间打扫战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战,抓获敌人俘虏40余人,其中有两名日军。敌人在我军阵地前不远处,有50多具尸体,还有一些不能动弹的重伤员,缴获长短枪60余支枪和一大批子弹,最宝贵的是还有一批药品,还有2000多斤粮食,其中有300多斤的大米、白面,其余是小米。敌人封锁我们根据地,根据地向来是很难弄到粮食的。给敌人运弹药、粮食的民工听见枪响,扔下东西就跑了,让我们部队缴获到不少粮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战斗,武工队冲得最猛,动作最快,俘虏伪军10多名,日军一名,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长短枪十几支。打扫完战场,部队迅速撤离战场,进到山里根据地住下。打完这一仗,我军也做好近几天敌人来进行报复的准备。指挥员决定将缴获的弹药、粮食除给政府一部分外,其余的按部队人数平均分配,细粮和药品交给卫生医疗部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参战,我军部队伤10余人,牺牲6人,宁少戎左上臂负轻伤,没有住院。空石村负责隐蔽掩护4名伤员,由韩力明、山花、李成等人负责轮流看护。周围的村也有三五个不等的伤员,由部队派出医护人员,轮流按时给伤员换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评论员黑猫警长评论:《空石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细节,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与民众并肩作战的感人场景,展现了空石村村民与武工队紧密合作、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文章结构严谨,情节连贯,既有对战斗场面的逼真描绘,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作者以父亲刘乃晏的视角,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感。同时,文中对战斗胜利和牺牲的描写,不仅彰显了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整体而言,该文是一篇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纪实佳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4.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