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天前,师傅说东流泥生约了他过去玩,说东流现在文旅方面搞得非常好,尤其是老街,通过整修和打造,焕然一新。这里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行走东流,会让人感慨万千。这个周六,师傅来了,一行六人第一站就驶进了陶公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六早上六点我就起来了,望着窗外的雨滴,心想这雨不能再下了,再下等会到东流怎么玩呢。静静的等待中,这雨到了八点左右就渐渐停了,我马上驱车直奔东流。泥生在他的工作室等我了,他说,你师傅九点到,我们先到陶公祠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傅来得很准时,说九点到就九点到。我们沿着泥生安排的路线开始行走东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年古镇东流镇取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 诗句中的“东流”而得名,是东至县最古老的中心城镇(原为东流县的县城)。作为东至县的历史、文化、旅游中心,东流汉代为彭泽、石城二县属地,晋代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隐居东流艺菊,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明代享有“皖江南岸第一繁盛处”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考,陶渊明曾经隐居东流镇,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东流古镇建立了一座陶公祠。据《东至县志》记载,因为陶渊明喜爱菊花,所以人们把长江东流段称为“菊江”。</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流老街坐落在东流镇,是由东西、南北走向的两条古街交又而成的十字街,东西880米,南北300米,宽3-5米,尚存明清徽派房屋建筑1000余幢,1989年与屯溪老街一起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并列入《中国旅游信息》,同时被列入以中英文出版向世界发行的《中国旅游信息库》的旅游名城,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在2013年9月又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秀峰塔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为清代候补刑部司狱金诚捐银所建。据县志记载,建塔的原因是由于东流一带山势低矮“卑伏”,少耸拔之势,致使文气不足,当时的阴阳先生认为,必须建塔以改良风水,才有希望振兴文风,多出英才,金诚也认为:“县学之脉发自历山, 少耸拔之势”,以“倍补文枢,更增秀气”,建成后取名“秀峰塔”。该塔五层六方,砖石结构,高21米,底层周长! 14.6米。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门开六扇,内设旋转砖梯,拾级登攀,可至顶层。塔体外飞檐,内画栋,有“彩笔干霄气象”反映了建造者改良风水、造就人才的初衷和期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至治水精神展馆为再现东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大战尧渡河、根治七里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弘扬“敢为人先、知重负重、自尊自强、勁力同心”的宝贵“东至治水精神",我们建设“东至治水精神”展馆,旨在传递好“东至治水精神”的火炬。展馆分为水患疫灾、艰难决策、尧河壮歌、接力接续四个展厅,全方位展示“东至治水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公祠座落在东流城南的鳖石矶上,南望匡庐,西腑长江。清澈的尧渡河水从祠前轻轻流过,又有古典雄伟的东流大闸将其与对面的陶公山庄串接起来,风景如诗如画。陶公祠是东流的历史文物遗产,被安微省政府列为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占地约30亩,主要建筑物有一栋三开 间的祠堂,四周院落闭合。二十级台阶,从祠前祠后都可进入,安九( 安庆至九江)公路经祠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古城,悠悠东流。一条百折自此东流的滔滔长江;一双江畔遥望守护的斑驳双塔;一个个千古流传的人文故事;一座古今融合的新兴城镇....东流的美,在日升日落、岁月流转里镀上历史的印记,在春去秋来、草木枯荣中展现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展现自然的和谐,在衣食住行的变迁中,感受江畔小镇千百年来的兴旺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季之韵,几处楼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在画中,岁月几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了半天,转了一大圈,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了,师傅说,东流现在变化太大了,今天没看够,下次再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