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下午3:30,我们萍乡“阳春三月下扬州”团队结束了扬州个园的游览,按行程安排,接下来是游览东关街的。出个园东大门,向南转个角,不几步就到了东关街。原来个园就在东关街西段,而且个园的南大门就是景区的正门,因东关街是步行街,禁止所有机动车包括旅游车辆入内,所以各旅游团队必须从个园的北大门,也即从景区的后门才能进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的诗,让人想起一千多年前唐朝扬州的繁华,可现在的扬州,恐怕就只有东关街称得上名至实归了!据说,扬州城内有五百多条纵横交错的街巷,但最古老、最繁华的非东关街莫属。东关街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城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据资料介绍,东关街东起古运河畔,西达国庆路,全长1122米。古朴的路面由长条板石铺就。据传,东关街最初是唐中叶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修筑罗城时的一部分,后来在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扬州知府吴桂芳为抵御外敌,筑起新城,并在街之东建利津城门,俗称东关,因此这条街就被称为东关街或东关大街。东关街不仅曾是扬州水陆交通的繁忙枢纽,更汇聚了商业、手工业的繁华与宗教文化的精粹,2010年与无锡清名桥、重庆磁器口、上海多伦路、天津五大道、苏州山塘街、齐齐哈尔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北京烟袋斜街、漳州古街、泉州中山路一起入选我国第二届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是国家4A景区。这里不仅是扬州的商业中心,还见证了扬州的兴衰沉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扬州不可错过的打卡胜地。</p> <p class="ql-block">“东关古巷旧时光,黛瓦房,马头墙。岁月印痕长。人潮涌,笑声香。”这首出自扬州本土诗人康乐俅《江城子•扬州东关街》的诗,生动地描绘了东关街的古老和现代交融的情景,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扬州韵味。跟随各旅游团队,我们也涌入了东关街,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古朴记忆的年代,这里有点象我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正街,石板铺就的路面,古色古香的明、清或民国的建筑物,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散发出浓郁古朴的味道。这里市井气息浓厚,商家云集,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街上商铺琳琅满目,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各类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据资料介绍,这里有众多的老字号商铺和古迹文物,如四美酱园、谢馥春香粉店、夏广盛豆腐店、大和堂中医馆、张洪兴当铺、庆丰茶食店、四流春茶社、协丰南货店等。这里还是美食一条街,汇聚了淮扬菜系众多的特色小吃。如杨八怪姜糖的独特风味,四喜汤圆的香甜可口,桂花藕粉圆的清新香气,宝应常鱼面的鲜嫩爽口。当然,也有我们萍乡人熟悉的扬州炒饭和狮子头等,更有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被誉为扬州点心的代表,有“扬州三绝”美称。行走在东关街,各种美食香气扑鼻,让我们止不住地咽口水,街上游人如织,行不多久,我们这个团队便被其他团队旅客冲散,好在导游已经交待我们下午六点钟在东关楼古运河畔集中,并说今晚不安排团餐,今晚住宿的宾馆也没有餐饮,各游客需自行在东关街解决晚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出自南朝梁代殷芸《小说·吴蜀人》中一句,也是扬州最霸气的一句诗。我们“同学情深”群七人都是来自工薪阶层的退休人员,不可能“腰缠十万贯”,自然也就没有“骑鹤上扬州”这份霸气和底气了。加上七人中六位都是男士,在家都很少购物,故几个人除买点特色小吃外,也没有大包小包地购物。我以前外出游玩时,也喜欢带点土特产给家人,可几次购回的东西,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花了钱却换回了批评,费力费钱不讨好,于是后来也就什么都不买,只逛街不购物。进入东关街,几个人先是向西,然后折返向东往东关楼一路寻找餐馆,却因我们萍乡人“辣都”的饮食习惯,而扬州却是淮扬菜的故乡,味偏清淡,结果我们走遍了大半条东关街,硬是找不到一家适合我们口味的餐馆。看看离集合的时间不早了,于是几人决定不找了,等晚上到宾馆后再说…</p> <p class="ql-block">自大运河开通后,东关街这条外依大运河、内连城区长1122米,宽约5米的古道,逐步成为扬州乃至全国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之一。这里是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见证了扬州城市的发展演变。经过千年的积淀,东关街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这里保留了大量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斑驳的墙面、蜿蜒的石板路无声诉说着往昔繁华。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街区拥有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两侧延伸出无数条巷子,这里有老字号商铺,有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还有逸圃、个园、街南书屋、何园、胡氏宅第等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更是体验扬州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行走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东关街哪繁华的时代,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仿佛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历史的厚重与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逸圃位于东关街356号,距东关街西端国庆路不足200米,又紧邻我们刚刚游览过的个园。据资料介绍,逸圃是民国初期钱业经纪人惠余钱庄老板李鹤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耗时三年所建,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西宅东园,大门南向,东部前院为园,迎门堂建八角门,上额隶书“逸圃”二字,现存老屋55间18厢房。走进逸圃,里面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峻宇彫墙,扬州的住宅园林,多为前宅后园,但逸圃却是西宅东园,别具一格。沿着青石甬道进入逸圃,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八角形大门,上额镌刻隶书“逸圃”二字。八角门后更是别有洞天。湖石假山贴墙而筑,迤逦花厅,壁岩森严,与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石间有花木点缀。逸圃相比个园虽小,而且形状狭长,但它闹中取静,小巧玲珑,特别是后园湖石假山、花草树木,以及包括读书楼在内的四周建筑,都很精致,布局也很巧妙,如梦似幻,给人一种清新秀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出逸圃,对面就是清朝光绪年间直隶提督李长乐故居,李长乐,字汉春,江苏盱眙人。因作战骁勇,三次被授予“巴图鲁”(勇士)称号,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光绪十五年(1889)卒于任上,被封为“勤勇大将军”,归葬于扬州三道山。据史料记载,李长乐故居为同治年间李长乐购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有房屋80余间。解放后曾收归国有,开办厂房。2007年8月,启动李长乐故居修缮工程,修缮后的故居作为长乐客栈的一部分,设有专业展示馆,介绍李长乐生平事迹,是东关街历史文化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是扬州市重点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李长乐故居,折返向东过个园,个园斜对面就是街南书屋,过街南书屋一小巷深处就是熊成吉故居了。这是一座不算大,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这里不仅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内设有“熊成基生平史料陈列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生动展示了熊成基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供世人瞻仰。据资料介绍,熊成基(1887—1910),字味根,江苏扬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他于1905年毕业后在军队中秘密发展革命力量,1907年加入光复会,并在安庆发动起义,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失败后逃亡日本,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在哈尔滨谋杀清海军大臣载洵未果,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写下“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的自书供词,并在临刑前喊出“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壮言后慷慨赴死,年仅23岁。后我们还在东关街东城楼外炮台一侧他的雕塑前肃立静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东关街还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历史文化景观我们都来不及游览和瞻仰,急匆匆地赶往集合地--东关楼与大运河交汇的乘车点汇合。在这里,我们意外地发现在东关楼前广场,耸立着一尊中意文化的交流使者--马可波罗骑马的雕塑。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人,著名的国际旅行家。1275年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礼遇和重用,先后代表元政府出使过波斯、印度、安南等地,并在扬州任官三年(1282-1284)。马可·波罗在我国的活动都记录在《马可·波罗行纪》(原称《东方见闻录》)一书中。这部游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这部书,我相信很多国人都读过。路人说,离我们集合点不远的泰州路,就设有我国唯一的马可波罗纪念馆,里面详细介绍了马可波罗在我国游历17年的各种见闻和经历,可惜时间来不及了,遗憾与之失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4.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