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碑刻》拾遺之十五 潮連碑刻(三)

海鸥

<p class="ql-block">  潮連現连存可目驗的碑刻有24通,其中明代碑刻6通7面,明碑清代重刻的有一通(这些碑刻已經收錄進《新會碑刻》),洪聖殿清代碑刻有14通。此外,有1通与區氏密切相關的碑刻,有1通是祠堂碑刻,这2通碑刻對研究潮連區氏有着極其重要的参考價值。同時亦有1通陳盧兩姓官訟碑和1通白石高沙渡頭碑。</p> <p class="ql-block">  太保廟内有一通端硯石碑,碑額:重修太保廟捐銀碑,碑文為記錄重修緣由和倡建值事及捐工金銀芳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保廟碑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重修太保廟捐銀碑</b></p><p class="ql-block"> 重修太保廟</p><p class="ql-block">粵自天地剖判以來,□□□顯,受廟食者不一,而鄉里奉祀亦往往人地各殊,大抵能有功於人,皆可享廟食之報似也,然非功德遠播,仍不能廣傳諸異地,里有太保神廟,由來舊矣。神之功德彰彰於史書,不待後人縷述。聞構廟時,凡□□門槨,廟中所需木材皆一木所成,故遠近皆臚言為“一木廟”,至今順邑陳村其父老,猶有記其楹聯而嘖嘖稱述者,蓋神靈之感孚遠矣。里中孕育者求神保養,均獲神庥;而廟鄰市肆,凡商賈貿易數百年無纖介之警,僉□□神之保護不及此,則在一裏之保障又可知矣!迄今歷年既久,風消雨蝕,壁□□□,廟貌迥異當年,殊非妥安神靈之所。茲欲倡議重修,凡木材堅致拂拭仍舊,不忘一木之本,其壁瓦則概□□新,輝煌金碧,非徒以壯美觀,亦欲稍伸奉祀圖報之耳。楹之左祀以財星,其右一座則金花夫人也。財與丁固人人所願給其求,向添奉二神亦世俗所欲慰願望,而冀與廟祀同綿長者也。里中父老囑敘其巔末,爰□數□以為引。</p><p class="ql-block">倡建值事:區 治信治益 平輯詒瑞 燕任燕快 平頌燕樹 燕第燕升 燕活燕南</p><p class="ql-block"> 今將各捐工金銀芳名開列于左</p><p class="ql-block">區敦本堂捐銀伍拾両正 區德馨堂捐銀五大元 近聖會捐銀五大元 龍光會捐銀五大元 區文忠捐銀五大元 香港惠隆欄捐銀五大元 區滋大堂捐銀弍大元 區慎窓祖捐銀弍大元 區慎所祖捐銀弍大元 區仰石祖捐銀弍大元 區春榮祖捐銀弍大元 區然餘祖捐銀弍大元 區明仁堂捐銀弍大元 區餘慶堂捐銀弍大元 區燕捷捐銀弍大元 區燕聚捐銀弍大元 區祥隆店捐銀弍大元 豸尾區鳳岐捐銀弍大元 思樂堂老百子嘗捐銀弍大元 兆豐店捐銀弍大元 區慎窓祖秋嘗捐銀壹大元 區慎窓祖百子嘗捐銀壹大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一行錄22,堂6;祖7;會2;店3;壬老祖宗支共有2人,其中燕字輩2人;未能考證的共有2人,其中豸岡1;文字輩1人。</b></p><p class="ql-block">區慎所祖秋嘗捐銀壹大元 區心平祖捐銀壹大元 區象蘭祖捐銀壹大元 區秀波祖捐銀壹大元 區振石祖捐銀壹大元 區富里祖冬嘗捐銀壹大元 區東苑祖捐銀壹大元 區華真祖捐銀壹大元 區治棟捐銀壹大元 區平謙捐銀壹大元 區平輯捐銀壹大元 區敦敏捐銀壹大元 區燕任捐銀壹大元 區燕煒捐銀壹大元 區燕樹捐銀壹大元 區燕快捐銀壹大元 區燕第捐銀壹大元 區貽德捐銀壹大元 區貽顯捐銀壹大元 區貽錫捐銀壹大元 區貽銑捐銀壹大元 區貽亮捐銀壹大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二行錄22,祖8;壬老祖宗支共有13人,其中治字輩1人,平字輩2人,燕字輩5人,貽字輩5人;勝老祖宗支共有1人,茲字輩1人。</b></p><p class="ql-block">區貽衍 區貽香 區茲應 區玆讓 區光鼐 區光澄 區和瑞 區阿均 區麗生堂 區安福堂 區省耕堂 陳奕基 區世德 香港藉恩堂 高塘彩和店 省城昌和店 仁信店 永安店 佛山經隆店 錦彰隆 溢隆店 區貽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三行錄22,堂4;店7;壬老祖宗支共有3人,其中貽字輩3人;勝老祖宗支共有4人,其中茲字輩2人,光字輩2人;潘老祖宗支共有1人,和字輩1人;未能考證的共有3人,世字輩1人,其他2。</b></p><p class="ql-block">肇城泰隆店 太和店 積合店 永合店 永合棧 南興店 福盛店 元合店 同發店 已上各捐銀壹大元 養和堂捐銀五錢 區光賚捐銀四錢三 區慎樂祖 區石泉祖 區富里祖 區道山祖 區治益 區治登 區治□ 區治□</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四行錄19,店9;堂1;祖4;壬老祖宗支共有4人,治字輩4人;勝老祖宗支共有1人,光字輩1人。</b></p><p class="ql-block">區治綸 區燕侃 區德亮 區秉鋼 區秉堯 區茲榮 區茲捷 區茲超 區運定 區光周 區光祺 區從琛 區光豪 區奕基 區世忠 區茲芬 區茲□ 區平□ 區庚成 區燕嗣 區燕植 區澄質</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五行錄22,壬老祖宗支共有5人,其中治字輩1人,平字輩1人,燕字輩3人,勝老祖宗支共有10人,茲字輩5人,運字輩1人,光字輩3人,從字輩1人;潘老祖宗支共有1人,德字輩1人;未能考證的共有6人,其中奕字輩1人;世字輩1人,庚字輩1人,其他3人。</b></p><p class="ql-block">區燕樂 區榮春 區貽堅 區榮棟 區文濯 區平煖 區燕霑 區燕岳 區阿來 區燕活 區貽瑞 區茲綾 區平旭 區閏成 區燕南 區仲儀 區仲高 區燕葵 區茲擢 區燕侶 區光啟 區燕韶</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六行錄22,壬老祖宗支共有12人,其中燕字輩8人,貽字2人,平字輩2人;勝老祖宗支共有4人,其中茲字輩2人,光字輩2人,未能考證的共有6人,其中榮字輩2人,文字輩1人,其他3人。</b></p><p class="ql-block">區燕賀 區邵謙 區燕蟾 區平節 區燕柏 區光昌 區燕重 區永梁 區業啟 區光鎂 區庚元 區燕升 區文華 區兆葵 區燕儉 區燕雙 區金湯 區茲照 區光海 區貽鐸 區平快 區燕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七行錄22,壬老祖宗支共有11人,其中燕字輩8人,平字輩2人,貽字輩1人;勝老祖宗支共有6人,其中光字輩3人,茲字輩3人;潘老祖宗支共有3人,其中謙字輩1人,業字輩1人,永字輩1人;未能考證的共有2人,其中庚字輩1人,其他1人。</b></p><p class="ql-block">區燕耀 區燕節 區河清 區祥鵬 區德安 區德全 區燕晃 區茲遠 區燕麗 區平篆 區貽錦 區平銳 區肇祥 區燕郎 區茲毫 區文浩 區茲迪 區德華 區庚換 區貽寬 區貽光 區茲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八行錄22,壬老祖宗支共有11人,其中燕字輩5人,平字輩2人,貽字輩3人,肇字輩1人;勝老祖宗支共有6人,其中運字輩1人,光字輩1人,茲字輩4人;潘老祖宗支共有3人,德字輩3人,未能考證的共有2人,其中文字輩1人,庚字輩1人。</b></p><p class="ql-block">區茲升 區詒珍 區平頌 區燕用 區燕贃 區曠宇 區貽就 區光湜 區茲潔 區達名 區玆□ 區大敏 區茲賀 區毓林 區萬年 區光嘉 區黃氏 區潘氏 區清和堂 區餘香堂 區尚寬堂 區慎遠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九行錄22,堂4;壬老祖宗支共有5人,其中詒字輩1人,平字輩1人,燕字輩2人,貽字輩1人;勝老祖宗支共有9人,其中茲字輩6人,光字輩2人,大字輩1人;未能考證的共有4人,其中萬字輩1人,其他3人。</b></p><p class="ql-block">區聚賢堂 區茲福堂 區誠遠堂 區瑞慶堂 區燕詒會 區介福堂 區龍慶會 盧積善堂 區茲謙 盧聖廣 盧聖聘 盧聖鎰 盧萬然 盧朝吉 盧祖信 歐爵臣 歐盛基 湯積成堂 徐修德堂 曹炳烈 黃茂和 趙雅記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十行錄22,堂8;會2;店1;勝老祖宗支共有1人,茲字輩1人,未能考證的共有10人,其中盧姓6人,歐姓2人,曹姓1人,黃姓1人。</b></p><p class="ql-block">廣恒 益記 同發 □□ 紹昌 同昌 合昌 李裕 林昌 品興 悅盛 綿綾 南聚 林鐘 新東 九大員 已上各捐壹中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按】第十一行錄16,店15,未能考證1。</b></p><p class="ql-block"> 峕</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仲冬吉日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修悅南祖祠堂記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重修悅南祖祠堂記</b></p><p class="ql-block">八世祖悅南公祠,經始何代,無碑記可稽。惟左昭右穆<span style="font-size:15px;">1</span>,其與吾祖同龕,而共用牲牢<span style="font-size:15px;">2</span>者,訖十三世而上,則茲祠創構,當在前清康熙時,距今蓋二百餘稔矣。民國初建,迭議改脩,因事故中梗。癸亥<span style="font-size:15px;">3</span>秋大水,隣堵傾塌,祠受壓洞垣,一方柱㭼<span style="font-size:15px;">4</span>以支木主<span style="font-size:15px;">5</span>,倖免扵圮<span style="font-size:15px;">6</span>。群情迺懼迺奮,尅日<span style="font-size:15px;">7</span>集貲興造,詢謀之同百而壹,趍事之誠壹而百。扵是,甓<span style="font-size:15px;">8</span>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塈<span style="font-size:15px;">9</span>取其精堅,革故鼎新,三閱月而功竣,司李<span style="font-size:15px;">10</span>者,不惜勞,不受值,老若幼,懽嘑相屬,粱卵焍黃<span style="font-size:15px;">11</span>,吉朕斯勰。是舉也,倘所謂誠慤<span style="font-size:15px;">12</span>無瑕滓,譓<span style="font-size:15px;">13</span>衆志以觀厥成者耶。繼自今,我祖考以妥以侑<span style="font-size:15px;">14</span>,一切嘗產亦百廢具舉<span style="font-size:15px;">15</span>,缺者補之,棼者釐之<span style="font-size:15px;">16</span>,以鳩吾宗無俾失墜,則不能不責望亐後賢矣。二十傳孫達名撰文廿一傳孫錫鵬書丹值事 茲保 光暢經理 從勉從毓 茲澄茲陽 茲楠光纘 光宜光桓中華民國十三年<span style="font-size:15px;">17</span>夏曆甲子孟春吉旦</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左昭右穆:是指內堂的歷代祖先輩份,依左昭右穆的世代排列,祖孫同置一方,左稱昭,右稱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牲牢:猶牲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癸亥:民國十二年,1923年。4、㭼:柱上木也。《類篇》柱斗謂之㭼。《爾雅·釋宮註》柱上欂。亦名枅。又曰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5、木主:俗稱牌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圮:坍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7、尅日:約定或嚴格限定(期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甓:用磚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9、塗塈:塗抹,塗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0、司李:即司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1、粱卵焍黃:古代龜卜的祓龜之法。燒荊枝灼龜占卜之前,先持龜甲以黃絹裹粱米、雞蛋周環而祝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2、誠愨:誠樸;真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3、譓:指多智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4、以妥以侑:毛傳,“妥,安坐也;侑,勸也。”後以“妥侑”謂勸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5、百廢具舉:指許多被廢置的事業都等著興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6、棼者釐之:指治理衆多錯雜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7、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縣正堂示</b></p><p class="ql-block">欽加同知銜 賞戴花翎調補新會縣正堂楊 為</p><p class="ql-block">給示繪圖,泐石永遠遵守。事案:照潮連盧姓,因巷頭陳姓拟將聚龍里舊閘增築加高控爭一案。前經本縣訪聞,星馳彈壓,傳集兩姓紳耆引勘訊明,斷令陳姓照舊修復。丈量繪圖,計閘門高陸尺伍寸,闊叁尺壹寸伍分,階級高捌寸壹分,又由簷口至地面高壹丈零八寸伍分,簷口至脊高壹尺伍寸見光,橫量闊陸尺壹寸貳分,前後陸尺叁寸伍分,均不得加高加深加闊,其門額寫“聚龍里”三字,亦不得另用“巷頭”等字樣,所有“起龍里”木閘由陳姓拆去,在陳姓緊貼“起龍里”界內建立一字式磚閘一座,以息爭端。兩姓均遞具遵。結閘於十月初十日興工修闡在案,嗣陳姓於閘門橫樑刻列陳遜溪祖重修六字,復經勘明,尚與兩造無碍,諭飭鄰紳理處,照常和好,去後合行繪圖給示。為此示諭盧陳兩姓紳民、諸色人等,一體遵照前斷,將示及圖泐石,永遠遵守,毋得翻控,致千咎戾至。該處係徃來通衢大道,該閘建成之後,應即清晨開閘,夜晚關閘,不得無故白晝關鎖,阻碍行人。嗣後陳姓再有重修,仍照舊閘界址尺寸,不得私自增改,盧姓亦不得故意阻撓,兩姓居處毗鄰,均屬閥閱世家,多有讀書明理之人,從始和好如初,永釋前嫌,各自約束子弟,勿得另生枝節,致啟訟端,是所厚望毋違,特示!</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石高沙渡頭</b></p><p class="ql-block">由海邊直上濠滘黄邊,周郡豬頭山、三娘廟,天河銀平嘴,大坑口過海甘竹<span style="font-size:15px;">凡路早晚堤防</span>,北過海潮連荷塘鄉,西白石、篁村,東江門直落北街、下寮、外海。</p> <p class="ql-block">  這幾通碑刻,較好詮釋了清末民初時期潮連人的生活狀態,是了解那個年代的潮連社會經濟狀況的一些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