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遇AI

紫罗兰

<p class="ql-block">摄影:郑文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随笔:愚人节遇A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紫罗兰</b></p><p class="ql-block"> 4月1日,打开美篇,见我刚发的《读韩成武&lt;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gt;札记》阅读人次过了万,之前发的诗阅读人次也都过了万,惊喜而诗——</p><p class="ql-block">篇篇能过万,为是遇群妹。</p><p class="ql-block">个个容颜美,才高秉性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赠花无所图,是否有些愚?</p><p class="ql-block">若是斤斤计,难为大丈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完诗,我象往常一样,先读给我姑婆,一是以此哄她开心,一是让她给评评。</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刚要读时,邻居家的小玉来了。她对我姑婆说:“太姥,今天我也评评行不?”</p><p class="ql-block"> 姑婆没言语,只现了一下置疑的神情。</p><p class="ql-block"> 没成想,不到一分钟,小玉就把她评的结果发给了我。哇噻,她还不到十岁呀,这么会工夫就写了那么多“评语”!小玉见我给她伸拇指,便做了个鬼脸。</p><p class="ql-block">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姑婆才把她的评论说给我听。</p><p class="ql-block"> 小玉问:“我和太姥谁评得好?”</p><p class="ql-block"> 品着姑婆说给我的“欣赏”,看着小玉发给我的“评论”,我真不知怎么回答。</p><p class="ql-block"> 我说,“小玉,你评得快,你评得又全又专业,但……但我纳闷,几天不见,你是怎么变成神童的?”小玉又做了个鬼脸,指了指她的手机,说:“是AI!”</p><p class="ql-block"> 见姑婆问什么是AI,小玉说:“太姥,你OUT了!”</p><p class="ql-block"> 论速度,姑婆是落后于AI,但,在评论我今天的第一首诗的“愚”字上,AI“愚”了点——它把“才高秉性愚”中的“愚”,理解成“愚笨”了,(请见下面AI评语的截图)而我的姑婆却能正确解读此句中的“愚”,她说,“你的这些女网友不单长得好、才气高,秉性还敦厚。”显然,姑婆真理解了诗,或者,她知道“愚”还有“敦厚”的意思。姑婆又说,“你为什么作两首呢,因为让你每一次所发的诗文的阅读量都能过万,不仅有女人的功劳,还有男人的功劳呢。更有像大丈夫一样胸襟的人的功劳哦!由此可见,今天这诗,不只赞了来阅读你诗文的所有人,还肯定了人的品性和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功利的大丈夫精神……”</p><p class="ql-block"> 姑婆的评语中“人的情感”一点也不OUT啊!</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姑婆还讲到两首诗中都有“愚”的原因,她说“一是扣住了今天的日子——愚人节;二是,让读者认识‘愚’字不只有‘愚’意。”</p><p class="ql-block"> 姑婆的这番评论,让我感到,在“近事”“近人”“方面,AI有些OUT。</p><p class="ql-block"> 这也可以理解,AI必毕竟不是人,毕竟离我们的“心”远。它虽然算力超强超快,但深入人心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又作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今天愚人节,愚人游戏新。</p><p class="ql-block">唯他单独坐,愚己不愚人。</p><p class="ql-block"> 评这首诗时,速度自然是AI领先,内容自然是AI有条有理全面丰富。但,对于“他”,AI只认为是“他”。姑婆却说“‘他’,‘她’也。‘她’,诗人也!”见我发愣,姑婆说:“你那个AI说这句写出了一个特立独行者的形象,但它不知道‘他’是你的化身。你不爱凑群,只爱独处。你不愿意与那些拍马屁的人同流,我说得对吧。”</p><p class="ql-block"> 先不管姑婆说得我对否,但,与AI比,她的说法更“近人”。为何?她天天守着我,自然比AI更知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你也许问我,在评赏诗时,是真人好还是AI好呢?</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做为评诗人,去用心体悟诗时,所评出来的,更贴近诗人的心,更懂得诗人的情,在情方面更有“深度”;但,在评语的“专业度”、速度、广度等方面,人“追不上”AI。</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我去评别人的诗,我还坚持用我的眼去看,用我的心去悟。这样,我才会有所得。</p><p class="ql-block"> 说到此,我又想起了韩成武先生,他的《遥远的知音:杜甫诗选注》中,对杜诗的赏析,有许多新见解,是否是因为他没有用AI呢?他的《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上了“备受人喜欢的图书榜”,是否也是因为他没有用AI?</p><p class="ql-block"> 说这些,不是我排斥 AI。因为它太聪明了,它集了千万智慧人的智慧,博了千万博识人的博识,在某种意义上,AI有助于我们更深度更广度地理解我们所要评的那首诗,而且,我们还能学会评诗的步骤及评诗的语言艺术。</p><p class="ql-block"> 但,一定要把AI当成朋友,而别让AI成了自已的主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