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贵州遵义赤水市的中南部,有一座丙安古镇。当我踏入这片土地,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其寨门建在平地,主建筑群却在赤水河滩的岩石上,通过长长的石阶路与寨门相连,远看仿佛悬浮在空中,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主建筑群以吊脚楼为主,这些吊脚楼由圆木支撑,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固坚实,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古朴厚重,彰显着古代建筑技艺的精妙绝伦,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的吊脚楼、古石板街道和古寨门都是明末清初留存下来的黔北民居风格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漫步在古石板街道上,脚下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吊脚楼,青瓦木墙,错落有致,偶尔从楼里飘出的缕缕炊烟,给古镇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古寨门虽历经风雨,依然威严耸立,见证着古镇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曾是由川入黔连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著名的驿站和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赤水河大规模治理后,这里成为赤水河畔最繁荣的水陆码头,是滇、川、黔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的后门,即东门,名为“东华门”。脚下的石阶,都是就地取材的丹霞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河滩上那一段始建于清代,长约500米的古纤道,便是历史的有力见证。纤道用规整的石板铺成,纤道旁岩石上的圆形石孔和纤痕,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盐船往来、纤夫劳作的繁忙景象,感受到古镇曾经作为交通和商贸枢纽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丙安古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1935年,红军在此安营扎寨,开启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站在连接两岸的铁索桥上,清风拂面,桥下赤水河水流滔滔,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渡河作战的身影。铁索桥“吱吱呀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人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的“丙安红一军团战斗旧址”和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陈列馆”,以及耿飚将军纪念馆,更是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在赤水的艰苦征战历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些红色遗迹,不仅是丙安古镇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能详细说出其中一二三四的人,估计很少,丙安古镇就是红军一渡赤水的地方,所以它又是一个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29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为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打开通道,红一军团在丙安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坐在丙安古镇的小餐馆里,品尝着美食,听着邻桌原住民们亲切的家常话语,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本味之中。</p> <p class="ql-block">踏着被岁月磨蹭得锃亮的青石板路,沉浸在赤水的温婉柔波之中。来丙安古镇,总能带走点什么,腊味十足的香肠和腊肉,或是满满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