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谁让中国如此鲜活,谁让我们在和平中分享乐,那不是山,那不是水,那是无数生命交换来的硕果。过去的不能忘记,那爱长存,存于山之颠,存于水之间,那生命在你我心中永活。铭记住历史,缅怀着先烈,珍视着和平,警示着未来。巍巍丰碑,彪炳干秋,革命的先烈们,英名永存。</span></p> <p class="ql-block"> 祭扫藕塘烈士陵园,是我和老伴从北京前往父母和叔叔抗日战争时期皖东战地的第三站,我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笫二次踏上定远老区热土接受灵魂洗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人民英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藕塘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省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的藕塘镇塔山村。</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9日召开的路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藕塘建立烈士陵园的决定。由于战事不断,工程延期到1944年夏建成,为纪念9.18事变,特在9月18日,举行陵园落成典礼。1946年,我军北撤,陵园被国民党77师和138师炸毁、拆除。196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原址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1978年违藕塘革命纪念馆。2011年藕塘烈士陵园整体搬迁到藕塘镇塔山村,新址占地约390亩,总投资约1亿元。园内主要设施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墓群、革命纪念馆,挺进亭、踏血亭、景柱、广场、陵园甬道,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新建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约405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藕塘烈士陵园现已成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巷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参观瞻仰人员达1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致 敬 英 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烈士墓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烈士英名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荣 誉 匾 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藕 塘 革 命 纪 念 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全馆分:</p><p class="ql-block">序厅、曲阳星火、抗日烽火、津浦路西三年游击战争、将星风采、思源、缅怀、战地黄花分外香等厅组成。展示史料图片、文物近千件,以“讴歌丰功伟绩,缅怀英烈”,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p> <p class="ql-block"> 定远藕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p><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开辟敌后战场的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东。1939年春,四支队第八团抵达定远县藕塘地区,开辟了以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底,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亲临定远,坐镇藕塘,直接指挥皖东乃至华中地区广大军民,战强敌斗凶顽,不断夺取抗日反顽的新胜利,彻底扭转了皖东我军的被动局面。</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完同全国人民发表抗战宣言,提出抵抗日寇侵略,实行全民族抗战,驱逐日寇出中国的伟大号召。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全面的、持久的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东进!东进!</span></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国共合作的抗日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并同意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即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支队组建及东进皖东</p><p class="ql-block"> 四支队的组建——1938年春,原鄂、豫、皖边区的红28军和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奉命改为新四军第4支队,新四军初期的主力部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后戴季英)辖第7、第8、第9团,手枪团和直属队,共3100余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东进中的新四军四支队</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郭云山和叔叔郭运才1935年参加红军。1938年3月8日,哥弟俩所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东征,从竹沟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途中父亲和叔叔参加了合(肥)安(庆)公路破击战、小关伏击战、巢县夏阁伏击战、舒桐公路伏击战、龙城店埠战斗、东山口战斗等。1939年2月19日,东进以来最大的东山口战斗,日军700余兵力袭击八团东山口附近驻地,父亲和战友击退敌军多次进攻,歼灭日军150余人。4月,四支队八团抵达定远县藕塘镇,开辟以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作战。</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叔叔同在新四军第4支队八团、五支队八团任排长、连长参加皖东津浦路西和津浦路东诸多战斗,1940年5月叔叔郭运才在罗炳辉司令员指挥的著名“三打来安城”战斗中英勇牺牲。父亲经历战斗百数,置生死于度外,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指挥员,父亲的榜样模范作用被首长和广大战士认可,1941年7月,在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三团党代会上,父亲获得“模范共产党员”荣誉。</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建立皖束抗口根地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24日)</p><p class="ql-block">東南局并中原局轉八團:</p><p class="ql-block">-、目前,我黛我军在皖東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目前在一切敌後的任務都是</p><p class="ql-block">建立根據地)。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中心目的,也是一切友黛、友軍、政府及全體人民共同的任务。因此,固然不應空喊這一口號,但也不必把這任務秘密起来,而應當主要努力去作。</p><p class="ql-block">二、但依皖秉目前情况,必須我們長期努力進行統戰工作,堅决打擊漢奸和頑固分子,盡力擴大黛和群众運動,推動地方進步,才能達到建立根據地的任務。</p><p class="ql-block">三、目前,軍事上的目的是在堅决消滅漠奸土匪部隊、打擊日寇的戰鬥中,迅速擴大和巩固我軍民爲皖東抗日武装的主力,并積極向柬、向北發展,建立後方,而不是單纯的以控制兩條鐵路爲目的(因控制兩條鐵路,對我們工作無大帮助也控制不了)。</p><p class="ql-block">四、要迅速擴大我軍,大大發展地方黛,開辦教導隊與黛的訓練班,分派斡部到每一縣區去建立縣委、區委,發展地方武装與民運動。</p><p class="ql-block">五、要特别注意推動地方政府進步,舆行【政】人員合作,努力求得同志及進步分子去作</p><p class="ql-block">縣長,區長、聯保主任,并保持嚴格的秘密。但對坚决反對我黨、我軍的顽固分子,必須实行</p><p class="ql-block">堅决的鬥争,不要輕易讓步。</p><p class="ql-block">六、上述各項,望與林愷詳淡。</p><p class="ql-block"> 中央書記處</p><p class="ql-block">中央吾記處關于建立皖束抗日根據地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日</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動員全體軍民章固皖束根據地的指示: (1940年3月21日)</p><p class="ql-block"> 胡服同志及江北新四軍各負責同志并告項英及朱、彭〔1〕:迭電均悉。你們的决心及布置均是正確的,望堅决執行。在這種堅决方針之下,發動新四軍全部軍〔官〕兵的積極性,發動鳳陽、定遠、合肥、無爲、含山、全椒、和縣、滁縣、嘉山、來安、吁胎、天長、江都、六合、江浦等十五縣数百萬民衆的積極性,肃清反共勢力,建立民主政權,争取中间勢力,争取一切進步的及中间的国民黛,并極力講究作戰方法,就能各個擊破反共勢力的進攻,并在這種艱苦鬥争中章固這個戰略上極端重要的抗日根據地。</p><p class="ql-block">在民族敞人深人土的時期,反共派的進攻是没有人民援助的,你們的自衛戰争是能够勝利的。</p><p class="ql-block">八路軍現正設法援助你們,但你們不要靠外面的任何援助,要用完全獨立自主典艱苦鬥的精神戰勝一切進攻者。</p><p class="ql-block"> 中央書記處注:</p><p class="ql-block">[1]指朱德、彭德。</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一日</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者記虚脚于助具全體年民章固皖束根據地的指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定远、半塔自卫反击战胜利后,皖东地区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从大别山区撤退到皖东地区的原安徽省动委会及各工作团的大批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是皖东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1940年4月18日,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成立,院东相邦贺希明任主任。8月20日,改选邓子恢任主任(兼),方毅为副主任。8月1日津浦路西联防办事处成立,黄岩任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皖东地区先后建立了定远、来安、滁县、天长、全椒、凤阳、嘉山及合肥、六合、仪征、盱眙、高邮等15个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区人口近200万。至此,横跨津浦铁路两侧的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 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包括津浦铁路以西、淮南以南、长江以北、淮南路以东。定远、凤阳、嘉山、怀远、滁州、全椒等市县的大部分地,为我父亲和叔叔所在新四军二师的活动区域。路西根据地襟江带淮,南北咽喉要冲,境内山峦起伏又江河湖海连片,物产丰富,攻守兼备,是华中地区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我党在抗日战争期内创建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高敬亭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地区之间作战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新组建的新四军4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的带领下由皖西东进皖东,开创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命令8团首先挺进皖东。1938年8月八团从皖中东汤地等地出发,9月越过津浦铁路进入淮南津浦路西的肥东、全椒、定远地区。</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八团开始创建以藕塘为中心的路西根据地,父亲和叔叔新四军4支队东进皖东的一年时间里,先后与日、伪军作战90余次,毙、伤、俘敌军2800余人,消灭汉奸和土匪武装3700多人,部队深深扎根于群众之间,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形成</p> <p class="ql-block"> 当我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再次来到定远藕塘革命纪念馆,看着展厅里布蒲的史料和图片,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仿佛看见了父亲和叔叔当年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身影,耳边又响起父亲生前给我讲述在老八团那些烽火硝烟的战斗故事……</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的一个漆黑夜晚,突然发生了情况,日军由津浦路西朱隆桥悄悄出动,父亲奉命带领一个连执行任务,行走几公里在朱隆桥西山与日、伪军300余人兵力遭遇,父亲指挥全连与敌人激战4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3次冲击,父亲一人投出几十枚手榴弹,此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下旬,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亲临8团王驻地一一定远藕塘,他在8团指战员大会上讲话指出:在执行抗日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7月初以8团为基础的新四军5支队在定远安子集宣告成立。司令员罗炳辉、副司令员周骏鸣、政治委员郭述申、参谋长赵启民、副参谋长罗占云、冯文华、政治部主任方毅(后张劲夫),副主任林恺。辖第8、第10、第15团,共3000余人,我父亲和叔叔当时在新四军第五支队8团。不久5支队陆续越过津浦铁路,来到天长等地开辟新区。</p> <p class="ql-block"> 罗炳辉在藕塘</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罗炳辉同志随同叶挺军长到达江北,协助组建江北指挥部。六月下旬随叶挺军长到达8团驻地定远藕塘地区。7月1日以原4支队8团为基础组建的新四军5支队在藕塘安子集宣告成立,罗炳辉同志任司令员,并兼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罗炳辉同志于1939年6月来到皖东定远,直到1945年10月奉命北上山东的近6年时间里,他指挥了著名的“三打来安城”等许多战斗,创造了著名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p> <p class="ql-block"> 周家岗战斗要图(1939年12月21日-23日)</p><p class="ql-block"> 1939年12月下旬,日军出动2000余人“扫荡”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徐海东指挥第四支队进行了著名的周家岗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毙伤俘日军160余人,收复了全椒县周家岗;古河镇等地。周家岗战斗对巩固路西、创建皖东根据地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五支队整编,父亲二师五旅十三团奉命部署路西,是二师与敌顽作战的主战场,执行对西防御桂顽(国民党李品仙部)进攻和日寇扫荡,阻止日、伪军进犯路东后方根据地的艰巨任务。父亲参加了皇甫山战斗、广义集反击战、大桥战役、黑朗庙反击战、桂子山战斗、谢家集战斗、山子头战役、占鸡岗战役、黄瞳庙战斗等“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战斗,成功地收复了来安、定远、盱眙、嘉山、六合、天长、仪征等县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大桥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中旬,桂顽171师和国民党第10游纵分兵进攻我根据地,强占我中心区大桥集。</p><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7日至11月8日,地点在大桥集。国民党军的一七一师和国民党第10游纵分兵进攻我根据地,强占我中心区大桥集,企图截断新四军路西根据地藕塘、永宁通往凤阳山、朱家湾等地的交通路线。新四军四旅十一团、十二团、五旅十三团和六旅十六团奉命消灭来犯之敌,保卫藕塘、永宁抗日根据地,并决定首先歼灭占据大桥集之敌。新四军4旅11团奉命强攻占领大桥的顽军511团第2营,歼灭顽军800余人。我6旅16团在新张家一带设伏,一举击退增援大桥顽511团1个加强营,毙、伤顽军300余人胜利夺回了大桥集。此战新四军11团、16团双双荣获新四军二师授予的《铁锤子团》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占鸡岗战斗</p><p class="ql-block"> 参战部队包括新四军五旅13团(原第5支队第8团),13<span style="font-size:18px;">团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歼灭战。</span></p><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11日,桂顽171师师长曹茂琮集中4个主力营及土顽牛登峰所属两个中队近2000人,由512团团长蒙培琼指挥,进犯我根据地。我18团、13团、14团、15团参战迎敌。11 月19 日和20 日,在成钧旅长和赵启民政委指挥下五旅指战员经过2 天的激战,全歼桂顽4 个主力营和土顽部队,毙、伤、俘敌2000 余人,其中生俘上校团长蒙培琼及营长3 名,缴获轻重机枪80 余挺,各种口径火炮30 余门,枪支弹药、军需品无数,这是一次永载史册的著名战斗。</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展厅图片中,我看见了母亲当年的老首长二师卫生宫乃泉部长和母亲16岁入党介绍人军工部吳运铎书记,仿佛看见了母亲入党宣誓和在二师战地医院宫部长指导她救治伤员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1940年母亲12岁投身革命,13岁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部陈毅军长给她改名叫郑英,由于日军扫荡我军伤员增多,母亲从军部调入二师师部卫生部,宫乃泉部长教母亲学习掌握战场急救技术,母亲生前常常讲述她在抗战年代上前线阵地、战地医院抢救伤员的故事,每次回忆当时牺牲的战友,母亲都悲痛得哽咽流泪。</p><p class="ql-block"> 当年定远新四军二师医院二分所曾一度设在定远县岱山乡大朱家村,发生在五尖山、郝朗庙、占鸡岗等战斗中伤员,一部分送到这里治疗,先后约300名重伤员医治无效牺牲,遗体先安葬在大朱家和瓦屋刘交叉的乱坟岗上,后来根据地情况好转,师卫生部和崇山村商定,将乱葬烈士遗骨重新装殓,移到仁和乡崇山村大钱家山头。藕塘烈士陵园的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安葬了当年二师牺牲伤员数百位无名烈士。 </p><p class="ql-block"> 很遗憾,此次由于时间关糸没有能够去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祭扫,,期待下次。</p> <p class="ql-block"> 路西根据地的卫生保健工作,是随着部队和根据地创建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新四军军部派军医处医务主任宫乃泉率20余名医务人员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江北指挥部医务工作者合并,组成了江北指挥部医务处,宫乃泉任处长。同年10月,军部派出李康福为第二批医务人员到江北,充实了指挥部军医处力量。江北指挥部下辖4支队、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亦均设立军医处(所)。</p> <p class="ql-block"> 以藕塘为中心的路西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日、伪对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扫荡和封锁。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针锋相对地掀起了反扫荡、反封锁、反禁令的高潮。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生产自给,先后在根据地建立了师军工部长吴师孟、军工模范吴运铎(左一在一起合影民用和军工等各种工厂,保证了根据地人民和军队的生产、生活需要。从1942年至1945年间,路西根据地先后在根据地内建立织布厂、毛巾厂、肥皂厂、卷烟厂、被服厂、印刷厂等民间工厂和二师军工厂。4年多时间里军工厂共修复步枪650多支,轻重机枪24挺,迫击炮7门,平射炮5门,这在当时我军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八年抗战中,尽管日、伪、顽对我路西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制造摩擦,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妄图挤走我新四军,放弃根据地。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路西根据地军民,以更加高昂的战斗精神开展了反扫荡、反摩擦、反封锁、反禁运等一系列活动。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宣传工作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林英坚烈士遗物:假牙、望远镜套</p><p class="ql-block"> 我泪眼望着展柜里林英坚伯伯的遗物,沉痛缅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小庙无名革命烈士墓</span></p><p class="ql-block"> 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位于原定远县观寺乡马厂村,占地10.6亩,共有174座坟墓,安息着700多位新四军无名烈士。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p><p class="ql-block"> 1942年以后,我新四军二师将士在路西根据地一线与日、伪、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大批前方伤员被送往定远县王小庙新四军二师后方医院救治。但战争年代,根据地医疗条件极差,不治牺牲者达数百人之多,牺牲者多就地安葬,坟前立木牌记其姓名及部队番号。</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全国解放后,这块曾安睡着700多名新四军烈士的墓群,一直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20日,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建成。纪念碑高17.4米,象征着174座坟茔,碑名是由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中将亲笔题写。2012年12月,王小庙烈士陵园被中共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英名永存</p> <p class="ql-block">郭云山、郑英结婚照,摄于1946年5月二师皖东战地。</p> <p class="ql-block">郭云山、郑英结婚证明书,新四军二师政委肖望东签批于中华民国三五年四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母亲郑英90周岁为淮海战役纪念馆采访提字《人民军队永往直前》,于北京2017年2月27日。</p> <p class="ql-block">郑英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捐赠手印,于2017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日向藕塘烈士陵园纪念馆捐赠:</p><p class="ql-block">★父亲郭云山和母亲郑英抗战胜利1946年在皖东战地的结婚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二师师政委肖望东签发的郭云山与郑英结婚证明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三十五年:</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郑英90岁为淮海战役纪念馆采访提字“人民军队永往直前”手迹(当时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光感),于2017年2月27日;</p><p class="ql-block">★母亲在2017年新四军建军80周年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捐赠的手印。</p><p class="ql-block">★父母和叔叔铁流、东进书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合影照片:作者(右)、吳兵馆长(中)、高鲁宁(作者老伴左)。</p> <p class="ql-block"> 藕塘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吳兵下午听到馆内工作人员告知我己来馆参观,即刻从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赶回接待,我们彼此都清晰记得八年前我随二师战地寻访团来馆参观相见情景,吳馆长久闻我还要来馆一直等待。他向我介绍了藕塘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的建设发展情况,希望我常回来看看父母和叔叔当年战斗过的定远老区,是的,这里有我不舍的情怀,我一定还会再来!</p><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定远县文旅局局长原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长夏万全热情提供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合影照片:作者(右)、陈春玲是资深优秀讲解员(左),对藕塘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藕塘★</p><p class="ql-block">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镇,在八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书写了她那辉煌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小莫斯科”的美誉更给在那个时代的藕塘小镇头上戴上了熠烟间的光环。</p><p class="ql-block">藕塘一一证了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藕塘——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p><p class="ql-block">藕塘—一历经了磨难,但也铸造了辉煌。</p><p class="ql-block">藕塘烈士陵园历经了劫难,毁与建伴随她走过坎坷的道路,终于迎来了灿烂的阳光。革命先烈们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