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高东

闲情偶寄

<p class="ql-block">发小是指小时候在一起玩耍,长大后有联系但不一定在一起的玩伴。</p><p class="ql-block">‍高东就是我的发小,也是二奶奶家最小的,家人最疼爱的孩子。当时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人带我们四个孩子,高东家就像我们的幼儿园,二爷爷总是用慈祥的眼光看着我们,笑眯眯的让二奶奶给我们找好吃的东西。二奶奶好像是我们几个幼儿园的园长,每次都是乐呵呵的接待我们,饭做好让母亲给我们吃,小妹小弟都是扶着二奶奶家里窗台长大的,我们两家如亲人一般,尤其是二爷爷二奶奶对我们就想亲爷爷奶奶一样。</p><p class="ql-block">‍高东大我一岁,我们经常一起玩耍,小时候的高东聪明、机灵,性格活泼,生性调皮,进出门经常不走寻常路,放着门不进,非要翻窗进屋。高东有时被二奶奶关在大爷爷屋子里,限制他出去,很多是为写作业。</p><p class="ql-block">‍有时候,高东调皮,二奶奶生气时会手握苕帚把,逮住他就会在他屁股蛋上来几下,就这,他一边跑一边喊:我就想这么走,你追不到我”。在外人面前高东不敢放肆,还是比较守规矩,懂得尊长爱幼,邻居家长们都很喜欢他。</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高东不太爱写作业,检查被二爷爷二奶奶催着,有时会将他关在大爷爷房间让他写作业,但他的心早就飞出去了,院子里的小朋友榆生,广生,林林早就等他一起玩呢。</p><p class="ql-block">‍进入初中后,对“古书”情有独钟。特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都看过,而且都是从我这里借走的,看完再还回来,从来没有不还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爱看“古书”,经常与小镇的书店管理员乔正式借书,看完再还回去。高东知道我爷爷借回书了,就和我说也想看。我就带他找爷爷,爷爷看到高东那么爱看书,高兴地直接就给一本,让他先看,一来二去,高东也看了不少“古书”,后来也经常给小朋友们讲“古书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中学我们同年毕业,他没有上高中就帮着家里做事,后来和我一样参加工作,他在学院工作,我在一所学校工作,他在榆林,我在米脂。</p><p class="ql-block">‍再后来,高东结婚生了女儿,家都住在榆林学院。现在高东有了女婿,外孙,自己也退休了,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我则远离他乡在北京居住。我们之间联系不多,但能从微信知道彼此情况,偶尔与同学聚会能遇到,心理也很满足,毕竟是从小玩大的,又是同学,自然亲近很多。</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忆起小时候,高东和我经常在那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玩耍。街道两旁是传统的小房子和中式建筑,屋顶飞檐翘角,墙壁上挂着红色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辆车停在路边。远处的高大城楼显得庄重而威严。我们喜欢在街道上追逐嬉戏,有时候也会停下来,靠着墙壁,聊着各自的梦想。那时候的我们,单纯而快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爱阅读的高东总是能从我爷爷那里借到“古书”,然后我们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故事。那些日子,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现在,我们都步入暮年,各自都有幸福的生活与和谐的家庭,二爷爷和二奶奶都相继离世,高东偶尔回去看看哥嫂,我也会缝清明与十月一回去看望埋在山上的爷爷奶奶与伯父。</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很长,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步入中年然后迈向老年,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一辈子很短,短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明白就过去了,尤其是成家后,各忙各的,有了孩子后各自养育着孩子,哪里有时间再叙旧呢?这一晃都进入退休生活阶段,扶老携幼成了我们新的“职业”,没有太多时间联系,况且不在同一个地方,有的玩伴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比如高贵芳家的林林,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儿时的玩伴有的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比如庆国,申喜、贵宝,榆生等,高东是我经常能有到他的信息,偶尔能看到的玩伴,也算一种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