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Zake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墓葬壁画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及展示,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计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包括展馆3,830平方米,壁画保护研究中心1,52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既有太原娄叡墓、徐显秀墓壁画,也有忻州九原岗、朔州水泉梁的壁画,这些壁画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早期格局,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多元融合的演进过程,是研究草原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宝,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注: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展厅分为三个展示空间,以北齐壁画为核心,解读时代特征,解读北朝至隋唐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个展厅展出了北齐壁画为灵魂,深度融合科技与艺术,主打“沉浸式参观、体感式浏览”,利用VR、裸眼3D、环幕动画等前沿数媒科技手段,生动呈现出壁画中“胡人乐舞”的灵动身姿、西域驼队的漫漫征途,尽显历史上北齐晋阳作为“国际大都会”文明交融的繁荣盛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展厅“别都华彩”,以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为展示对象,突出了晋阳在北朝时候的重要地位,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魏、东魏、北齐,人员流动、商贸往来、胡风华彩间冷涮印迹,有地下的世界延续住目的精彩。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广阔地下空间,无物古人雨壁画模着生者世界,稀疏平常的生活定格在了墙壁上。如今,秘画重见天月,将主娓娓道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壁画讲述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早格局,讲述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影微过程,是研究草原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宝,也是文明变流互鉴的典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种文明的交界,三个政权的物心。千百年来,大原从不孤寂。</span>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晋阳‌是指北齐的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是北齐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军事重镇。北齐的建立者高欢和其子高洋都曾在晋阳策划和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又一个朝代,由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晋阳作为北齐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高欢在东魏时期就以晋阳为基地,逐渐掌握了东魏的实权,最终篡位建立北齐。晋阳不仅是北齐的政治中心,还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成为北齐的重要防线。</p> <p class="ql-block">北朝著名画师</p> <p class="ql-block">北齐晋阳佛教遗存</p> <p class="ql-block">门楼图|北朝晚期(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楼图位于门墙上,为三开间庑殿项楼宇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以往仅有石窟寺图像和墓葬石椁模型可供参考。九原岗门楼图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示了北朝木构建筑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构件,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北齐“众生相”</p> <p class="ql-block">回归图——驼队与群马🐴图</p> <p class="ql-block">涉猎山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象🐘其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墓葬是人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后的居所, 人们把生前拥有的一切尽可能地复制到墓葬中,期盼在地下依然能享受人间的繁华、富足。在一定程度上,墓葬是现实生活的镜像,透过考古发现,今天的人们可以了解千百年前的社会真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晋阳墓葬壁画,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画出了人间百态。画师以壁为纸,勾线填色,纵情恣意,将墓主人生前的宴飨、仪卫、仪仗等排场,以及出行、游骑、狩猎等娱乐带入地下世界。壁画中的图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p> <p class="ql-block">门官图</p> <p class="ql-block">狩猎图</p> <p class="ql-block">升天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物承载历史,史见证变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汇聚、民族融合、互动交流的故事发生在以太原为中心的土地上。晋阳作为北齐别都,在后世千年的漫长时光,依然延续着往日的繁华,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在三晋大地上,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恰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万千气象,铺展在新时代的舞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照亮前进的道路。气势磅礴的复兴气象,积淀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古老民族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展厅“一眼千年”,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部分,内容上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从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三个角度进行展示,详细说明了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世沧桑,斗转星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上千载变幻无常,地下一世繁华依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历经五次盗掘,所幸壁画保存完整。从墓道、天井、甬道直至墓室,满壁施画,画家采用铁线勾勒和晕染技法,描绘人物、马匹、乐器等,仿若实物,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浓淡富有层次。穹窿顶的墓室空间,分层描绘了天空、仙界和人世间的华美图景,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铅灰色的星空,飘舞的粉莲花,激昂的胡乐,娇羞的少女,威武的仪仗,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北齐晋阳的社会生活,如在眼前。充满异域文化元素的画面,诉说着丝路沿线各民族交流的盛况,阐释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经历了近十五个世纪的漫长等待,终于迎着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横空出世,它.精美的巨幅画卷震惊世界,并且荣登“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熠熠生辉的北齐绘画实物作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馈赠,也是中华民族和丝路各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盛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美轮美奂、令人无比向往的北齐绘画世界,走近北齐武安王徐显秀。 一眼千年,梦回北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壁画墓横空出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墓出土各类器物500余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从墓道到墓室分布着保存完好、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壁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壁画总面积约300余平方米,以简练的线条准确描绘了各类人物,以及马匹、牛车、神兽、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徐显秀墓壁画是目前已发现北朝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墓葬壁画,为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民族融合、壁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显秀墓壁画,是继娄叡墓壁画后又一重大发现,是南北朝美术考古史上的一大盛事,可谓惊世骇俗,意义深远。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葬主其人,徐显秀(502-571年),名颖,恒州忠义郡(今河北北部)人,少年豪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北魏未期, 他先是追随尔朱荣,后归顺高欢,一步一步进入东魏政权高层。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因作战英勇,被封为武安王。武平二年(571年),卒于晋阳城府第中。</p> <p class="ql-block">葬墓结构</p> <p class="ql-block">徐显秀墓的封土堆</p> <p class="ql-block">通往徐显秀墓室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徐显秀墓封土堆前,带上3D眼镜,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裸眼3D、环幕动画等前沿数媒科技手段,让观众“走进”墓室壁画中的北齐晋阳城,感受当时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镇墓武士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葬墓壁画,通过1:1复原墓室的结构,再现了墓道、甬道、墓室的壁画原貌,展示了北齐贵族的奢华生活与胡汉交融的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葬壁画,利用数字技术动态还原壁画中的仪仗队列、乐舞场景,增强沉浸感。</p> <p class="ql-block">仪卫倚仗图</p> <p class="ql-block">鞍马牛车图</p> <p class="ql-block">家居宴飨图</p> <p class="ql-block">备马图、男侍图、女侍图、宴饮图、侍女图、胡人图</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专家认为,生肖系统可能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但十二种动物尚未定型。目前已发现最早将生肖动物与十二地支联系起来的出土文献资料是湖北睡虎地秦简。北齐壁画墓中十二生肖一般于墓室穹窿顶下端,常与四神配合出现。</p> <p class="ql-block">笼冠俑</p> <p class="ql-block">笼冠俑</p> <p class="ql-block">结构加固</p> <p class="ql-block">壁画保护</p> <p class="ql-block">银指环|(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徐显秀墓出土</p><p class="ql-block">金镶嵌宝石戒指💍|(北齐武平二年,571年)(仿制品)徐显秀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柱础石|(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徐显秀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回眸,徐显秀壁画墓依旧展示着岁月沉淀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文明的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藏,正是因为文博工作者的努力,这方壁画得以呈现于世人面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跨入新时代,更应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吸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征程上,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展厅“简易标美”,分别展出了太原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墓壁画、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三个部分,为人们了解近2,000年前北朝晚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系统认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在三晋大地幽深黑暗的地底,古人用画笔为逝者许下永恒的承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的画笔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他们的画笔承接汉晋传统,开启隋唐新风;他们的画笔,连接了历史和未来,越千年而熠熠生辉。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在地面的记忆已然消逝,留在地下的历史依然如新。这段历史是民族融合的历史,是多元文化的典范,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壁画艺术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眼新时代,中华文脉开枝散叶绵延勃发,升腾盛世图景,激荡复兴气象。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姿叡墓壁画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娄叡(ruì)墓壁画鞍马出行图和回归图,气势壮观,构图巧妙。错落有致的鞍马人物和载物驼队,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特别是200余匹雄健的骏马,精神抖擞,栩栩如生。鞍马绘画的水平可谓中古巅峰,艺术家对马匹的了解和摹写,令人神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壁画采用铁线勾勒和重彩填染手法,把人物马匹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富动感,而且特别注重从细节上刻画人物的表情动态和内心世界。壁画的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其场面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色彩之艳丽,构思和技法之精巧,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娄叡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东安王娄叡墓,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西南,北距晋阳古城遗址7.5公里,为娄氏祖茔所在。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至198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娄叡墓进行了发掘。该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为砖砌单室,底面弧边方形,条砖墁地,有砖筑棺床,墓顶叠涩结成四角攒尖结构。有砖砌棺床,葬具已毁。根据墓志可知墓主为葬于公元570年的娄叡及其夫人,而非此前县志记载的咸阳王斛律金。娄叡作为北齐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特权和社会地位。娄叡墓规模之大,壁画之精彩,随葬品之丰富,极为罕见,轰动全国,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齐与晋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欢(496一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郡蓓(tiao)县(今河北省景县),鲜卑化汉人。北魏末年,高欢以其乱世雄杰的战略眼光,选晋阳为根本基地,苦心经营。东魏时,高欢于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朝政,所谓“霸业所在,王命是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欢之后,高洋废魏建齐,高齐政权始终重 视对晋阳的经营。北齐时期,晋阳作为别都,皇帝常驻, 高官云集。晋阳城布局宏伟,宫殿壮丽,繁华兴盛, 有逾邺都。晋阳也是重要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之地,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北齐疆域示意图(公元550-577年)</p> <p class="ql-block">七人宾礼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武平元年(570年) 太原北齐娄叡墓墓道西壁第三层前排正中一人地位似乎稍高,广额丰颐椭圆脸,浓眉大眼,高鼻梁,小嘴,八字胡,连鬓络腮胡。 头戴黑色山字形鲜卑帽,身穿赭黄色圆领窄袖左衽缺胯长袍,腰束黑色蹀躞带,佩弓、弓囊、剑、矢菔和囊。他左侧的中年人,似乎随同其一起迎接宾客。后排一中年人侧脸看鼓吹者演奏,另一中年人手扶旗杆,在听旁边人讲话,其他人则谈笑风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个人地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不同。画师把每个人的姿态神情,甚至内心都刻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鼓吹手</p> <p class="ql-block">生肖牛图</p> <p class="ql-block">鞍马游骑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水泉梁壁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壁画分布在甬道和墓室内,总面积约80平方米。甬道内绘门吏、仪卫和骑行仪仗队。墓室壁画分为四层,最上层的穹顶绘天象图,包括银河、日、月;第二、三层分别绘四神图与十二时图;最下面一层为主画面,北壁绘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左右为伎乐、侍从;东西壁分别绘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主图之外还以中远景的方式画出骑马仪仗队伍;南壁门洞两侧绘鼓吹图。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生动再现了北齐社会历史风貌。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内容推测,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人应为镇守朔州地方的军政长官。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原岗壁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容(北魏肆州,今忻州)是北魏后期权臣尔朱荣的老家,高欢等人掌握的军事力量被称为“并肆之众”。忻州九原岗壁画墓的主人,当为东魏北齐时代的风云人物之一,精美的壁画,昭示了墓主人显贵的身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原岗墓壁画内容包罗众多:飞行的仙人,奇诵的神兽; 疾驰的骏马,奔逃的野兽;庞大的队列,剽悍的武士;崔嵬的门楼,神圣的炉坛.....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p> <p class="ql-block">狩猎图</p> <p class="ql-block">升天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后成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与梦想。至少在汉代墓葬中已经出现了反映死后升天或成仙的图景,并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图像模式。魏晋以后,主政中原的各色胡人,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把各自文化中对天界的想象融入其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齐壁画中,手持麈尾飞步在云端的羽人;状如天马、口食虎豹的驳;骑鹤驰骋的女仙;驭龙而行的仙人;长发飘潇、手持鼓风袋狂奔于云间的风伯;努睛露齿、持槌击连鼓的雷公;赤身骑龙、倒水泛洒的雨师等等,共同绘出一幅“杂物奇怪,山神海灵”的仙界奇景,展现了北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魏至北齐墓葬壁画分布位置变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魏时期,墓葬壁画主要分布于墓室四壁和甬道壁面,少部分绘制在墓顶及墓道口。布局特征为甬道处绘武士门吏,墓室顶部绘星象及导引升仙的场,墓室四壁则题材多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墓主为中心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魏北齐时期。墓葬壁画范围扩展至墓道、门墙。太原北齐娄叡墓和徐显秀墓墓道中都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出行图,忻州九原岗墓道壁画不仅有将领和仪卫图像的左右戍卫,更有缤纷异彩的“升天图”与气势宏阔的“狩猎图”,显示墓主人不凡的身份地位。</p> <p class="ql-block"><b>飞乌髻</b>(j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文献记载,梳飞鸟髻是北齐后主宫中女子的时尚,后流入民间。《北齐书》卷:“又妇人皆剪剃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被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剪落,危侧当走西也。”时人即以此为北齐灭亡的征兆。观察水泉梁壁画中的“飞鸟髻”,也未必全是左低右高,“髻心正西”,也有左高右低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廓清千年迷雾,定格历史瞬,无数画笔铺垫着走向盛唐前夜的序章。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过无言的绘画,真实的北朝历史面貌被揭示,北朝晚期的绘画艺术为人所知。一如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夜,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一百载奋斗生生不息。气势磅礴的复兴气象,积淀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强,化作中华儿女内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古老民族奋勇前进的伟大征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