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闵行古典园林 — 58.古藤园

信德(己丑 牛牛)

<p class="ql-block">古藤园是一处古典园林建筑。坐落在上海成陆前的古海岸沙冈之上。古藤园原址曾是一乡间集镇,因有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古紫藤而得名,俗称“紫藤棚”。<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12月改建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古藤园”的整体设计,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园林风格,采用了“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手法造园,突出了整个园子的端庄、含蓄、幽静和清雅,有一种“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园内,你会发现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一山、一池、一楼阁、一亭、一榭、一复廊、一桥一石一景墙,各自成景。</p> <p class="ql-block">紫云阁</p> <p class="ql-block">嘿,你看那紫藤花长廊,垂落的花穗多像一串串紫色的风铃呀!微风吹过,难道不像风铃在轻轻摇晃吗?想想在下面漫步,那得多惬意呀!</p> <p class="ql-block">园内虽主要以古紫藤为主景,但漫步其中还能发现木绣球正以它独有的姿态悄然绽放圆润饱满的木绣球花朵,一个个硕大滚圆的花球挤满枝头,初开时如抹茶般嫩绿,盛放后渐变为雪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美感。</p> <p class="ql-block">与热烈奔放的紫藤花相比,木绣球更多了几分清新与温婉。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在木绣球上光影斑驳,为其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崇德桥】:这是一座三节四拼花岗石平板桥,长8.35米,宽1.45米,始建于民国4年,原址在马桥镇工农村杨家宅西里溪泾上,上世纪90年代建园时,拆迁部分构件安置于园内,现在的石桥长3.35米,宽1.10米。</p> <p class="ql-block">望海亭</p> <p class="ql-block">【积翠坊】这是一座单门二柱三顶式花岗岩石雕牌坊,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牌坊高5.40米,底宽2.65米,中间顶檐下为双龙戏珠边纹青石立碑,正面刻有“聖旨”二字,背面原来刻有“恩綸”二字,现在没有了,其下横匾镌有“積翠”二字,横枋石正面上下分别为菱形纹饰和双狮戏球高浮雕,两根立柱正面刻有楹联,由于表面风化,字迹已经难以辦认;牌坊原址在上海市中心襄阳南路西、建国西路南侧地域,上世纪90年代市区旧房改造拆迁,把它迁移到了园内。</p> <p class="ql-block">古藤园的这棵紫藤距今470余年历史,为沪上之最,高3.7米,围1.5米,覆盖面东西24米,南北14米;如今蟠根虬枝,荫似天篷,依然生气盎然,开花时香气蓊郁,青紫相映,冠盖半街,远望如天半紫霞,煞是壮观。眼下正是紫藤开花期,盛开的紫藤花,很是美丽。紫藤花的花香清新而不刺鼻,带着一丝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紫藤花以其梦幻的色彩、独特的形态、清新的香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游园的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道光年间有诗人黄家锟曾作诗《沙冈藤花歌》以颂之:“沙岗桥接紫藤棚,由来已久得此名,不知胜朝何人手,种植两百余年春。枝干横,其本大于五斗,其干高于九丈楝,其枝曲曲多回环,其叶垂垂少虚空。春夏之交天气新,万串花垂少尘土。日暖风和香馥郁,蜂狂蝶醉飞穿行。况复阴蔽十家小,市共称美以藤缚。藤如连理粗为骨,细者筋干荣百结。蟠作华盖之形竟如此,吾辈追寻兴不穷。闲来茶肆问老翁,为言冈古树亦古。年年但见一片云,拥护无极金帝宫。”可见当时的古紫藤已经相当诱人。</p> <p class="ql-block">那繁茂的枝叶间串串紫藤花垂挂而下如紫色的瀑布倾泻流淌又似串串晶莹的紫葡萄,散发着迷人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民间也流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拴马于此古藤下,园内还专门有幅浮雕《乾隆拴马图》。</p> <p class="ql-block">【节孝坊】这是一座三门四柱五顶式花岗岩石雕牌坊,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牌坊高8.00米,宽7.23米,中间顶檐下为蟠龙纹的青石立碑,正面刻有“聖旨”二字,背面好像有字又好像没字,看不清楚了,其下横匾镌有“节孝坊”三字,门上横枋前后都雕有飞禽走兽、云龙鱼蚌和吉祥纹样等高浮雕,四根立柱前后均雕刻楹联;牌坊原址在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的旅馆内,就是现在的浦江花苑东南面,上世纪90年代闵行老街改造拆房,把它迁移到了园内。</p> <p class="ql-block">【宋井亭】它位于园内的西北端,在一道景墙前,设置了一座亭亭玉立的翘檐形半亭,亭中置放着“宋代八棱石井栏”。</p> <p class="ql-block">宋代“八楼石井栏”。这是一口青石质的井栏,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井栏呈上小下大八棱形,高0.36米,上口内径0.25米,底部外径0.61米,外壁有八个立面,其中一面镌有55字铭;井栏原址在闵行吴泾镇境内东南角、黄浦江转弯处的一个村落口,这口井很早就被废弃了,被塘湾人姚顺林收藏,后来姚顺林把它捐给了“古藤园”,有刻铭并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石井栏,在上海地区是较为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园子虽小,却很精致,小桥、流水、长廊、古榭、花木、庭院,隽秀明丽,曲径通幽。累了,不妨在茶室里来壶茶小憩片刻,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