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多 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365324</p><p class="ql-block">图 片: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指出当时电影院悬挂的是苏联明星照片,提出应悬挂中国自己的明星照片。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迅速牵头开展工作。综合考虑演员的知名度、所演作品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组织四大电影制片厂上报候选名单。最终确定了<b>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b>这22位“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这“22大影星”是熠熠生辉的电影符号,他们用精湛演技诠释多样角色,从市井小民到革命英雄,从温婉佳人到热血志士,为中国电影留下无数难忘瞬间,成为几代人心中永恒的光影记忆。</p><p class="ql-block"> ——题 记</p> 一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电影的灿烂星空中,赵丹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恒星之一。他的一生,是与电影艺术紧紧交织的一生,从初涉影坛的青涩少年,到历经风雨后成为影坛巨擘,赵丹用一部部经典作品,诠释着表演艺术的真谛,为中国电影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p><p class="ql-block">赵丹(1915-1980),江苏扬州市人。原名赵凤翱,自幼家境殷实,后随父母搬至江苏南通,父亲在当地创办戏院,他的戏剧人生由此启蒙。赵丹与表演的缘分,自年少时便已结下。中学时代,他和好友创立“小小剧社”,在小小的舞台上初绽表演才华,也播下了艺术的种子。1931年,赵丹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他对表演的热爱愈发炽热。<b>1932年,命运的转折降临,他被导演李萍倩选中,踏入明星影片公司,就此叩开了电影艺术征程。</b></p> 二 <p class="ql-block"><b>1932年,初登大银幕的赵丹在《琵琶春怨》中崭露头角。</b>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封建礼教悲剧色彩的故事:出身封建家庭的少女一粟,被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纨绔子弟。婚后,她饱受丈夫的冷落与欺辱,唯有在弹奏琵琶时才能寻得内心的慰藉。偶然间,一粟结识进步青年孟英,孟英的新思想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然而,这段感情却遭到封建势力的无情打压,最终一粟香消玉殒,孟英也黯然离去。</p><p class="ql-block">赵丹在片中饰演孟英,尽管是初次触电,却毫不怯场。他将孟英的热情、朝气以及对封建制度的不满与反抗演绎得十分到位。在与一粟交流新思想时,赵丹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言辞激昂,举手投足间尽显进步青年的风采;面对封建势力的阻挠,他又展现出无奈与悲愤,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挣扎与坚持。这部影片成为赵丹演艺生涯的起点,也让观众看到了他在表演领域的无限潜力。</p> 三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赵丹演艺生涯熠熠生辉的黄金岁月,<b>他接连主演了《十字街头》与《马路天使》,这两部作品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b>,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走向。</p><p class="ql-block">《十字街头》的故事围绕着几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年轻人展开。小赵、阿唐、刘大哥等大学毕业生,满心憧憬地踏入社会,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泼了冷水,陷入失业的困境。小赵与隔壁女孩杨芝瑛偶然间成为“邻居”,一墙之隔却误会不断,在你来我往的斗嘴与相处中,情愫悄然滋生。影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描绘了青年们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挣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赵丹在片中饰演的小赵,表演细腻入微,将年轻人的纯真、质朴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失业后为生计发愁时,他那紧锁的眉头、焦虑的眼神,以及强装乐观的笑容,都让观众感同身受;与杨芝瑛相处时,他又流露出大男孩般的羞涩与俏皮,一举一动满是生活气息,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p> 四 <p class="ql-block"><b>《马路天使》的故事则发生在旧上海的底层社会,以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为主角。</b>吹鼓手小陈、歌女小红、报贩老王等,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彼此之间充满了温暖与关怀。小陈与小红在朝夕相处中暗生情愫,然而小红却被恶霸逼迫,面临悲惨命运。在这灰暗的生活里,他们相互扶持,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丝光明。</p><p class="ql-block">赵丹饰演的小陈堪称一绝,他把小陈的乐观、善良、重情重义展现得活灵活现。吹小号时的他充满活力,那欢快的节奏仿佛能驱散生活的阴霾;面对小红时,他又尽显温柔与羞涩,眼神里满是爱意;当小红遭遇危险,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愤怒,让人看到他为了守护爱人不惜一切的决心,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底层小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p> 五 <p class="ql-block"><b>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发动内战,赵丹毅然投身反内战、争取民主与自由运动。这一时期他主演了《乌鸦与麻雀》。</b>影片设定在1948年冬天,故事围绕上海一幢弄堂房子里的几户人家展开。“乌鸦”指的是国民党军官侯义伯,他强占民房,欺压百姓,如同盘踞在弄堂的恶霸;而“麻雀”则代表了以“小广播”肖老板为代表的一群普通市民,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虽胆小怕事,却也怀揣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正义的渴望。</p><p class="ql-block">赵丹在片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将肖老板的市侩、胆小、善良和狡黠演绎得入木三分。肖老板爱打听消息、传播小道新闻,赵丹通过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这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人物形象跃然眼前。</p><p class="ql-block">面对侯义伯的欺压,肖老板起初敢怒不敢言,赵丹用畏畏缩缩的动作和充满无奈的眼神,精准地诠释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而当看到其他房客遭受不公,肖老板内心的正义感被激发,赵丹又通过坚定的眼神和逐渐强硬的态度,展现出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也使得这个角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p> 六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赵丹迎来了演艺事业的又一个高峰。<b>他全身心投入到具有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影片创作中,其中《林则徐》便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佳作</b>。影片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林则徐临危受命,肩负起禁烟重任奔赴广州。到任后,他一方面整顿海防,严打鸦片走私;另一方面与英国鸦片贩子义律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赵丹饰演的林则徐,可谓神形兼备,表演亮点十足。他通过挺拔的身姿与威严的仪态,将林则徐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展露无遗。在与义律谈判的场景中,赵丹双目如炬,言辞铿锵有力,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充满力量,展现出林则徐面对列强时的大义凛然与坚定不屈;虎门销烟时,他目光中透露出对鸦片毒害的深恶痛绝以及完成使命的庄重与自豪,使林则徐的形象跃然银幕,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p> 七 <p class="ql-block">此后,赵丹又主演了《聂耳》。这部影片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短暂却灿烂的一生。影片从聂耳在云南年少时光开始,展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随后聂耳来到上海,在明月歌舞社开启音乐生涯,结识了田汉等进步人士。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聂耳从追求个人艺术表达转向为大众发声,创作出《大路歌》《开路先锋》等反映底层人民抗争精神的歌曲。特别是那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赵丹饰演聂耳,堪称神来之笔。他与聂耳相识已久,深厚情谊为角色塑造打下坚实基础。赵丹精准捕捉到聂耳的灵动与朝气,表演中举手投足间都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创作歌曲时,他全身心投入,表情随着旋律变化,或激昂、或沉思,生动展现出聂耳的创作灵感与内心世界。在演绎聂耳为民众创作的场景时,赵丹的眼神里充满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完美诠释出角色的正义感和使命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聂耳音乐中蕴含的力量。</p> 八 <p class="ql-block">赵丹的一生,是为电影艺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艺术的力量。他的作品,跨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观众的心灵;他的艺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不断追求卓越,勇攀艺术高峰。在中国电影史上,赵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电影艺术的丰碑之上,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p> 谢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