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电影学院并元大都城垣遗址健步走~2025.4.11

蓉姐姐(以文会友拒私聊)

<p class="ql-block">今天师范学院和文理学院的退休人员在文理学院集合,先参观北京电影学院,然后在西土城公园迎接春天长走。</p> <p class="ql-block">大家先到文理学院集合。</p> <p class="ql-block">文理和师范学院部分退休人员。</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北影”,位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的全日制艺术高校。</p> <p class="ql-block">电影学院大门里。</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影视人才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电影学院招贴画。</p> <p class="ql-block">碰撞出新年的思维火花。</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p><p class="ql-block">2003年,该校首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有海淀校区和怀柔校区两个校区,其中海淀校区占也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12月,学院设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p><p class="ql-block">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各3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有教职工617人(专任教师891人)、全日制在校生3797人。</p><p class="ql-block">学院曾获批"国家电影智库"等6个研究基地及获得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是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中国科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老干处的老师热情欢迎联大文理学院和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参观电影学院。</p> <p class="ql-block">电影学院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奖杯🏆厅。</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曾经获得过的金熊奖、金鸡奖、金马奖和金狮奖。</p> <p class="ql-block">1910年,陈波儿出生于广东海阳县(现潮安县)庵埠镇,家境较为殷实,父亲陈湘波是做干果批发生意的商人,经常往来于南洋潮州侨胞聚居的地方。陈波儿的出生,令陈湘波喜出望外,因为长子、长女均不幸夭折,陈波儿出生前只剩下一个小儿子。陈波儿原名陈舜华,这个名字是按照宗谱顺序取的,至于波儿则是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艺名。有人说,波儿这个名字是取自“布尔什维克”中布尔的谐音,以表示她的革命倾向。但事实上,她是尊重父亲陈湘波,才取名为波儿。陈波儿,1910年出生,原名陈舜华、陈佐芬,广东潮州市潮安人,演员,人民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代表作品有《马门教授》《新木马计》《俄罗斯人》《赵一曼》《白毛女》《中华女儿》《民主东北》等。</p> <p class="ql-block">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加入上海艺术剧社,从事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剧。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后与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获得好评。1936年,主演《生死同心》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1937年8月,在南京由李克农、叶剑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率团抵重庆,广泛宣传八路军在战区及敌后抗敌及生活情况。1943年,导演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1946年,受派前往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创建工作,任东影中共总支书记兼艺术处处长。1947年,主持拍摄了《民主东北》17辑,其中收辑了由她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并领导摄制了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51年11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去世。</p> <p class="ql-block">‍章泯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p><p class="ql-block">章泯(1906年2月-1975年2月),原名谢兴、谢韵心,笔名杜山、陆擎,男,汉族,四川省峨嵋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现代剧作家,艺术理论翻译家,话剧和电影导演。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25年,章泯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戏剧,在学生运动中结识了陈毅。192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翌年由于参加李大钊领导的反帝爱国游行情愿活动而被捕入狱。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剧联,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同年秋,他导演的《放下你的鞭子》一剧在中国国内首演,后又引进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外国古典剧目,先后导演了多部话剧,有力地推动了话剧的发展。1935年,任剧联编导部主任。1938年至1945年,他创作了一系列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和反映人民疾苦的剧本,期间曾先后在成都省立剧专、重庆育才学校、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1948年后,先后执导或编导了多部故事片,并创作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残酷压榨、民不聊生的剧本。1950年,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他先后任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章泯在致力于电影教育的年代里,一贯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人生观、艺术观的教育。一生先后导演了近50台话剧,创作了40多个剧本,撰写、翻译了大量的戏剧、电影理论著述,约300万字,已出版的作品选集有16本。</p> <p class="ql-block">吴印咸和钟敬之。</p><p class="ql-block">‍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原名吴荫诚,祖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沣溪西南村,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一、生平经历</p><p class="ql-block">‌早年求学‌:</p><p class="ql-block">1916年,吴印咸从高小毕业后,考入了半工半读的江苏省立第四工厂,半天学文化知识,半天当织毯工人。</p><p class="ql-block">1919年,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基本训练,并在此期间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1922年,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担任美术教师,课余继续钻研摄影技术。</p><p class="ql-block">‌摄影生涯‌:</p><p class="ql-block">1927年起,吴印咸开始在上海从事摄影工作,先后担任布景师、照相馆摄影师等职务。</p><p class="ql-block">1934年,他凭借摄影作品《田螺》获得瑞士摄影沙龙荣誉奖。</p><p class="ql-block">1935年,他在上海与许幸之联合举办个人第一次“绘画、摄影展”。同年,他拍摄了电影摄影处女作《风云儿女》。</p><p class="ql-block">1938年,吴印咸前往延安,担任电影团摄影队长,拍摄了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个镜头。</p><p class="ql-block">此后,他陆续拍摄了《南泥湾》、《白求恩大夫》等多部纪录片和电影,成为中国摄影界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教育与学术贡献‌:</p><p class="ql-block">1945年,吴印咸在延安宝塔山下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为培养摄影人才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1955年,他参与北京电影学院的建院工作,并担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p><p class="ql-block">80年代以后,他开始总结60年来的摄影创作经验,陆续出版了《人像摄影》和《摄影用光》等十多部摄影专著。</p><p class="ql-block">二、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摄影作品‌:《田螺》、《晓市》、《呐喊》、《霹雳》等。</p><p class="ql-block">‌电影摄影‌:《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马路天使》、《白求恩大夫》等。</p><p class="ql-block">‌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等。</p><p class="ql-block">三、成就与荣誉</p><p class="ql-block">吴印咸的作品构图严谨、用光讲究,在民族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p><p class="ql-block">他拍摄的多部纪录片和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1988年,他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p><p class="ql-block">1990年,他拍摄的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得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p><p class="ql-block">四、轶事趣闻</p><p class="ql-block">吴印咸在拍摄过程中总是精益求精,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最真实、最生动的瞬间。</p><p class="ql-block">他曾为毛泽东主席拍摄过多张标准像,这些照片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综上所述,吴印咸是中国摄影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和摄影史上。</p><p class="ql-block">‍钟敬之是中国著名的电影教育家、电影事业家、舞台美术家,也是新中国高等电影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浙江嵊县,早年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和半工半读的方式,逐步走上艺术与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主要经历与贡献:早期革命与艺术生涯‌</p><p class="ql-block">1925年,钟敬之进入上海中华书局当学徒,接触进步书刊,并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后转入左翼戏剧家联盟,投身戏剧和舞台美术工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赴延安,参与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戏剧系教师,负责舞台美术教学与演出组织。</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期间,钟敬之为多部舞台剧(如《松花江上》《秋瑾》《白毛女》等)设计了舞台美术,并尝试将现代舞台美术理念应用于传统戏曲,获得广泛好评。</p><p class="ql-block">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荣获陕甘宁边区文教界英模甲等奖。</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1946年参与筹建延安电影制片厂,1949年作为军代表接管沪、宁原国民党官僚资本电影企业,并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首任副厂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领导筹建北京电影学院,担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等职,为新中国高等电影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晚年与学术贡献‌</p><p class="ql-block">离休后,钟敬之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出版了《延安鲁艺》《延安十年戏剧图集》等著作,并担任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主编。</p><p class="ql-block">1996年获“夏衍电影荣誉奖”,1998年1月15日逝世。</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与影响</p><p class="ql-block">钟敬之的代表作品包括《大众文库电影》《延安鲁艺》《延安十年戏剧图集》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他的艺术实践,也为中国电影和戏剧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他的艺术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钟敬之的一生,是艺术与革命紧密结合的一生,他为新中国电影和戏剧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教育的诞生,源于电影制作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在电影发行比较集中的上海、京津地区,电影人尝试以开办影戏学校的方式普及电影教育。</p> <p class="ql-block">1927年,旅美电影实业家程树仁先生首次将“电影”与“教育”连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进入30年代,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正式成立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将现代化教育媒体引入课堂,开创了中国电影教育现代化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1938年,在解放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延安电影团也先后成立,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过硬的电影人才。</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抽调延安电影人才支援东北电影制片厂建设,并在兴山、长春及南京开办多期电影部培训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及电影教育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电影演员。</p> <p class="ql-block">胶片走廊。</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先后用过的几块招牌。</p> <p class="ql-block">本科教学体系的建立</p><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培养在初建时期即高度重视专业基础的掌握。在教学管理上。一方面借鉴苏联五十年代中期的电影教育体系框架,各专业系科的教学分别由副院长分工管理;另一方面将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的成就、经验相结合,自觉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电影形式。</p> <p class="ql-block">在专业设置上,逐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重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训练,让专业教学内容深入、细致。</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22大明星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友。</p> <p class="ql-block">科<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兴国、人才强国,北京电影学院伴随着改革开</span>放的步伐,逐渐成为全方位培养电影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电影学院老干部处的娜娜老师在给大家作讲解。</p> <p class="ql-block">学院经历重建与振兴,确立了“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的教育培养方针,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以“第五代”和“第六代”为主体的创作人才。</p> <p class="ql-block">从法国戛纳、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日本东京到国内的华表、金鸡、百花、五个一工程等各大电影节,处处镌刻着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的名字。从此,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动与认可。</p> <p class="ql-block">从1950年~1986年。</p> <p class="ql-block">1977年~2000年新中国电影恢复与振兴。</p> <p class="ql-block">2001-2014年,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p> <p class="ql-block">新时代,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要职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学院,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就电影教育强国梦想做出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科研创作与社会实践</p><p class="ql-block">学校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p> <p class="ql-block">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十三五”时期唯一面向电影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4小时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打卡电影学院史料馆。</p> <p class="ql-block">祝铭钰老师👩‍🏫</p> <p class="ql-block">张绍斌好严肃!</p> <p class="ql-block">回首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北京电影学院在早期中国电影教育萌芽中孕育,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创建,从“文革”中的坚守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几代北京电影学院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在筚路蓝缕中不断开启中国电影教育的新篇章,在矢志不渝的民族信念与豪迈气魄下,将北京电影学院逐渐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电影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北京电影学院继续秉承薪火相传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致力于中国电影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党和人民的电影事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培养人民艺术家;一以贯之地坚持创作服务人民、推动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电影作品,为成就中华民族的电影强国梦扬帆远航!</p> <p class="ql-block">向为北京电影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史料馆胶片盒子。</p> <p class="ql-block">1977 年,中国在阵痛中迎来曙光,北京电影学院也进入重建与振兴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借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北京电影学院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恢复完善本科教学体系、加快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建设开放与国际化的北京电影学院。</p> <p class="ql-block">史料馆咖啡☕️。</p> <p class="ql-block">‍培养出了以第五代为主体的电影精英人才。</p> <p class="ql-block">进入九十年代,学院进一步增加专业方向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基础教育办学思想的凝炼也逐渐走向自觉。</p> <p class="ql-block">培养出的第六代电影创作者开始在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实现了中国电影教育由封闭走向世界的巨大转变,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电影高等学府,为日后创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参观电影学院校园。</p> <p class="ql-block">电影学院居然还有一个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校园一隅。</p> <p class="ql-block">尊师重道,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校园摄影机🎥</p> <p class="ql-block">校园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学院奖。</p> <p class="ql-block">上面记录着历届学院奖。</p> <p class="ql-block">鲜花掩映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打卡电影学院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春花烂漫。</p> <p class="ql-block">学院表演艺术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绿色荡漾。</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餐饮中心。</p> <p class="ql-block">好大一棵树🌲</p> <p class="ql-block">绿与红的交映。</p> <p class="ql-block">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春满校园。</p> <p class="ql-block">动漫人物。</p> <p class="ql-block">卡通小伙。</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片子里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拍片后留下的门,斗拱雕花,留在校园里成为永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大家到元大都土城公园长走。</p> <p class="ql-block">路过电影频道。</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土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由马甸、祁家豁子。</p> <p class="ql-block">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兴建元大都,至1284年建成,周长28.6公里,北城墙即今遗址主体。</p><p class="ql-block">城墙为夯土结构,现存遗迹基宽20余米,高2.7-7米。</p> <p class="ql-block">蓟门烟树碑坐北朝南,通体汉白玉石质。碑首为僧帽形,刻有雷纹。</p> <p class="ql-block">碑身阳面刻有乾隆所书“蓟门烟树”,阴面有乾隆所作七言律诗一首,诗句字迹现已模糊。碑座、碑基均为须弥座样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蓟门烟树碑</p><p class="ql-block">蓟门烟树碑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西土城路甲2号元大都古城垣遗址公园内,是清代乾隆皇帝所题写的“燕京八景”御制碑之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将此景御题树碑。1981年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淀区界内的元土城遗址公园建成后原有十个景区,分别为:城垣怀古、蓟门烟树、铁骑雄风、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原。因修地铁10号线,铁骑雄风景区没再恢复。</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p><p class="ql-block">‍风雅长存</p><p class="ql-block">‍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p> <p class="ql-block">赵华老师一展英姿。</p> <p class="ql-block">李淑琼老师好豪迈!</p> <p class="ql-block">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兴建元大都,至1284年建成,周长28.6公里,北城墙即今遗址主体。城墙为夯土结构,现存遗迹基宽20余米,高2.7-7米。</p> <p class="ql-block">郇老师和厉老师。</p> <p class="ql-block">文理学院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城垣遗址标记柱。</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p> <p class="ql-block">战马奔腾。</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绿树清风海棠花开。</p> <p class="ql-block">看半天也没看出写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整个景区气势恢弘,极具震撼力。80米长的大型壁画与骏马、石羊、木亭等园林小品相映成趣,展现出元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石牛🐂</p> <p class="ql-block">万马齐喑。</p> <p class="ql-block">大都鼎盛展示了北京市最大的室外组雕,雕塑群粗犷有力,用砂岩、粗陶和人造石制成,完美地体现了土城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一共有十九个人物,包括忽必烈、元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尼泊尔建筑师及雕塑家阿尼哥等代表性人物。</p> <p class="ql-block">“大都鼎盛”组雕的中心是忽必烈和元妃的石像。忽必烈身材魁梧,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透过历史的长河看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他的石像展现出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韬伟略。而元妃的石像则显得庄重而平和,两人站在一起,元帝国的大国风仪尽显无疑。</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与阿尼哥。</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有文官、武将、指挥官、宗教人士以及来自各国使节、朝拜者和艺术家们。每一个雕塑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元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各国来朝。</p> <p class="ql-block">荷叶盖酒罐。</p> <p class="ql-block">这个胡人面目可憎。</p> <p class="ql-block">骑马者像是蒙古族人。</p> <p class="ql-block">元代著名人物(能看出元曲领军人物关汉卿)。</p> <p class="ql-block">石工雕刻。</p> <p class="ql-block">大都鼎盛。</p> <p class="ql-block">乐工。</p> <p class="ql-block">有这么大的唢呐吗?</p> <p class="ql-block">优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蒙族舞蹈:顶碗。</p> <p class="ql-block">胡人乐工。</p> <p class="ql-block">大都乾元,大都盛世。</p> <p class="ql-block">健步走活动结束,大家互道珍重,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