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揽胜—— 3. 巴塞罗那的港口

朱大姐

朱大姐 189552881 巴塞罗那有新旧两个港口,各具风采。 巴塞罗那港口是国际帆船比赛的场地。 巴塞罗那旧港在兰布拉大街的尽头,其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哥伦布纪念塔。高高的塔身顶上,哥伦布单臂高举,似乎在召唤着水手们向新大陆前进。是啊,正是因为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有了西班牙在之后的大航海时代一时称雄于世界,这是西班牙人至今引以为傲的历史。 当年的海关大楼。 巴塞罗那旧港的哥伦布纪念塔。 纪念塔顶部的哥伦布雕像。 批准哥伦布航海的西班牙女王。 纪念塔旁边有座旧港大楼,样式精巧华美,据说修建于1902年,当年是用来收取关税的。岸边伸出一个半岛就是西班牙码头,把小小的港湾包围了一大半。有一座很独特的木制吊桥,桥身是双层的,桥上立着一段段顶部呈“S”状曲线的栏杆,好象一条条大鱼穿行于波浪起伏的海中,形象十分生动。这座桥被称为“海上兰布拉”,是老港口一带的标志。 旧港的建筑。 被称为“海上兰布拉”的大桥是老港口一带的标志。 港湾里停泊着上百艘世界各地富豪的游艇和游轮,白色、蓝色、黑色的船大大小小,桅杆林立密密麻麻,颇为壮观。据说这些游艇本身价格高不说,停泊和维修使用费用更是昂贵得吓人。 旧港里各种帆船密集。 再看奥林匹克新港,这里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奥运村的中心地带,举办过奥运会的帆船项目比赛。现在已经成为巴塞罗那新兴的住宅区和水上运动区,巴塞罗那市立帆船运动学校、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心都设在这里,常常举办各种海上活动,是个当地人的休闲娱乐区。 在新港邂逅也来此旅游的法国一家人。 一起合个影吧! 海港上有两座142米高的孪生塔楼,一黑一白两栋美丽的高楼矗立在海边,其中一座是写字楼,另一座是五星级豪华酒店,现在已经成为巴塞罗那最高的建筑物。两个大楼中间游一条大道延伸至海边堤岸。港口区的标志是一尾巨大的金鱼雕塑,由黑色镂空的网状金属制成,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亮光。 新港的两座大楼是巴塞罗那最高的建筑物。 巨大的金鱼雕塑是港口区的标志。 新港海边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海岸边有多岩的海岬和多沙的小海湾。沙滩在夕阳的余辉里金灿灿的,与蔚蓝的海水、岸上墨绿色的橄榄树和松林连成一片。许多游客或躺或坐,懒洋洋地在沙滩上歇息。不知疲倦的孩子们在水中奔跑跳跃,神态可爱之极。 海边的西班牙美女。 这里的桅杆帆船、各式游艇更多,有的正在海上游弋。天蓝蓝、水蓝蓝,天水之间白帆点点,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灿烂的地中海阳光中。 新港码头也是帆船密集,桅杆林立。 随后我们游览了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好多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是为了举办1929年的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这个广场坐落于蒙特惠奇山脚下,早年间这里不但不繁荣,还曾经是绞刑场。现在的广场设计于1915年,兴建于1929年。 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 广场上标志性的建筑是纪念碑和旁边的红色城堡斗牛场。 斗牛场现在已改为百货公司。 广场入口有两座威尼斯塔,高47米。塔后有个圆形的红色建筑,原来是斗牛场,现在是商场。商场旁边几条大道交汇的中央有个雕塑,看上去有年头了,上面有几个人物雕像,不知道是什么典故。 广场上的纪念碑。 广场入口处的威尼斯塔。 我们从威尼斯塔出发,沿着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向广场里面边走边游览。大道右边专门为游客修建了高架道,在上面拍照很方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的尽头是国家宫。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的尽头是国家宫。 国家宫是这个广场最重要的一组建筑景观。最前面是魔幻喷泉,据说是世界第二大喷泉,晚上有音乐喷泉表演。喷泉后面有四根大圆柱,是加泰罗尼亚的标志。四圆柱是有故事的,1918年建造,十年后的1928年,西班牙独裁者里韦拉下令拆除,据说它们意味着要把国王的财富平分为四份。直到2010年11月才重新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雄伟壮丽的国家宫。 国家宫前的魔幻喷泉。 四根圆柱。 大圆柱后面,也就是蒙特惠奇山上,是世博会的主体建筑——国家宫。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属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国王宫里面有个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90年,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是哥特时代,罗马时代,巴洛克时代,还有文艺复兴时代。我们没有进去,只是欣赏了外观,特别注意到,四角有几个颇具中国风味的小塔。 这个西班牙广场与之后我们在马德里、塞维利亚看到的同名广场相比,面积不算大,但是有山有水,各个建筑都很精美,漫步其间还是很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