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4班5班第8周典型题目整理

乐在梦中

<h3> 铁丝分段中的数学奥秘!<br>  在二年级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有趣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道经典题目:“一根3分米长的铁丝,将它每5厘米剪成一段,可以剪几段?要剪几次?”这道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长度单位换算与数学逻辑的巧妙结合。</h3> <h3> 一、解题第一步:统一单位<br> 题目中出现了“分米”和“厘米”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我们知道1分米 = 10厘米,那么3米换算成厘米就是:3×10 = 30(厘米)通过单位换算,我们将铁丝的总长度统一为30厘米,为后续计算做好准备。<br> 二、计算分段数量<br> 已知铁丝总长度为30厘米,要每5厘米剪成一段,那么能剪成的段数就是求30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30÷5 = 6(段)所以,这根3分米长的铁丝可以剪成6段。<br> 三、探究剪的次数<br> 很多同学会误以为剪的次数和段数相同,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或者画图来理解:剪1次会得到2段,剪2次会得到3段,剪3次会得到4段……由此可以发现规律:剪的次数比段数少1。既然已经算出可以剪成6段,那么剪的次数就是:6 - 1 = 5(次)<br> 四、总结解题关键<br> 1. 单位换算:遇到不同单位的题目,首先要统一单位,为后续计算奠定基础。<br> 2. 除法应用: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段数。<br> 3. 逻辑推理:通过实践或推理得出“剪的次数=段数 - 1”的规律。<br> <br>  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轻松应对!数学学习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有趣的问题中,锻炼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