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清明过后4月7号傍晚的一场中雨

惠民

<h3>作者 杨惠民 </h3> 随风潜入夜。昨天晚上春雨悄悄地来了,不紧不慢的,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没有一丝雨打窗棂的造作,润物细无声。<div>期待杜牧老师吟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div> 春雨,像春姑娘的琴弦,是春天最悦耳的音符,是对万物最温柔的抚慰。它如丝如缕,如歌如诉,如梦如幻,滋润着万物,唤醒着大地,孕育着希望。 春雨催春轻盈而至,它没有冬雪的狂野,没有夏雨的暴躁,也没有秋雨的萧瑟。它宛如温柔的少女,带着丝丝缕缕的柔情,悄悄地来到了自然,来到了人间。 7号傍晚第一缕细雨从天而降,落在屋檐上,悉悉索索的声音,像是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古曲。瞬间,雨密集起来,成了预报过的中雨。 如珍珠一串串,像银丝一缕缕,从天而降,落在树叶上,传来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女童窃窃私语;落在花瓣上,奏出滴答的乐曲,像是姑娘在轻轻地琴声。 春雨融进小溪,轻轻的沙沙作响,真像在幼童在欢快地舞蹈。 她滋润着万物,唤醒着大地; 落在树枝上,唤醒了沉睡的枝芽,使树枝上长出鲜嫩叶儿;落在花苞上,唤醒了待放的花朵,她们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br>春雨孕育着希望...... 春雨落入农家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br>农谚说“麦收八十三场雨”,数字指农历月份,意思是,小麦的丰收,取决于三场雨,秋分小麦播种时的发芽保墒雨,霜降节气的封冻越冬雨,清明时节拔节吐穗,便是这场雨正当时。 听着楼下的雨滴,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上心,我抓起雨伞,竟然奔向雨中。<br>毛毛细雨自高天飘落,似线如纱,缠绵得像雾中的朦胧,春雨打在脸上,凉凉的,丝丝的舒爽,悄然汇聚成晶莹的小露珠滚落下来,闪烁着街灯反射的光泽。 雨中有些湿冷,雨返春寒,未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和画意,不经意打了个寒战,倒使我一下想起老家初春的往事来。 那一年,村边的小溪干涸,抗旱时节反而不给供电,因为电不够用,优先供电城市,社员们从河床沟底担来残留的浑水,里边有小鱼小虾挣扎,然后被土葬。<div>这片麦田,也倒收获了一些,大致够了本钱。</div> 一丝凉风掠过,古远的回忆就此打住。 雨滴见稀。远山、旷野、小桥、流水、人家,笼罩在细雨霏霏的迷雾中,四周安静,似乎我一人置身于水墨画中。 微风中的雨雾,朦朦胧胧,密密的织成通透的轻纱。<br>吸气嗅来,散发着醉人的清馨,还氤氲着泥土的芬芳。在缥缈的雨雾之中,感受到了绿色生命的绰约风姿。 春雨,清爽、温馨、恬静,叫人舒心。<div>春雨,涤荡了世间的污浊,空气显得清新。</div><div>春雨,滋润了大地万物,使之喷薄出生命的活力。</div> 感谢你,及时来到且充满希望的春天!<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乙巳年三月十一日于济南</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