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家堂古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的山谷中,远远望去古村在群山环抱之中,房屋依山梯次而建,黄墙灰瓦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生态的面貌。一条小溪顺山穿村而过,形成依山傍水而成的玉带环村景像,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和“金色的小布达拉宫”。被《国家地理》评为“江南最后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慕名而来,乘坐满载45人的大巴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蹒跚艰难地行驶,遇到会车都会小心翼翼的,说擦肩而过一点都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 说杨家堂村古老,<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有一位姓宋的隐士来此定居,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落。到</span>1655年(清顺治年间),又有多人来此隐居,后发展为20多座清代民居的阶梯式村落。村庄的名字也经历了几次变更,最初名为“张角塘”,后来因为村里有两棵樟树相互交叉,改名为“杨家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建筑多为乾隆年间遗存下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杨家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古樟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两棵树位于村口最显眼位置,既是自然奇观,也承载着村落的历史记忆,并守护者这里的村民世代沿袭,置地兴业发家致富。大樟树树龄大约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小樟树树龄也已经300多年了,两棵树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形成古村标志性景观。</span>被称为“夫妻树”也称“合欢树”。极具观赏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来杨家堂村的游客必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 村庄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翠竹,风景秀丽仙气怡然。一条小溪自东向西穿村而过,为村庄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当我走进村中的街区古巷,发现这里的鸡不鸣狗不吠,给人一种祥和安逸的感觉。村里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浓厚的古村风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走在村里的小巷里,你会看到古老的祠堂、织布机、传统的石磨房,这些都是村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古村如同一颗被遗忘在山间的瑰宝,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走进杨家堂村,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的宁静与美丽会让你忘记一切烦恼,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静。你会发现自己被自然和文化所包围,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滋养,仿佛找到了一块遗落在尘世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古村的文化特色是非常鲜明的。这里的村民90%都姓宋,他们的始祖可是明代开国文臣、著名大儒宋濂的裔孙宋可三呢。杨家堂村一直崇德尚文,宋氏族人把《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词句及古训搬上墙面,指导后人为人处事。300多年来,杨家堂宋氏后人谨遵家规,勤于耕作,笃于读书。</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家训上墙,自古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乡贤文化和民约家规一直规范着这里人们的行为。据说在这个300余人的小山村,竟然出了46位教授及以上的学者和厅级以上官员。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做人要“讲德习文,尊贤行善”,在这群山环抱的土窝窝山沟里,也真的能飞出了“金凤凰”。</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来到宋氏家训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杨家堂宋氏家训馆</span></p> <p class="ql-block"> 房屋层叠错落,沿山坡攀援,绘就一幅生动的阶梯画卷,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不凡的韵致。清乾隆时期的遗构,以马头墙的威严对望,梁柱间雕饰繁复难移,诉说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一家厅房,保留着褐色圆木立柱、土木民居、雕花门窗等清代元素,透过天井镜头前仍映入房山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 碧水绕村,绿意盎然,一条清澈小溪悠悠自东向西,穿堂过户,为这幅天然画卷添上一抹流动的灵韵。居民们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环境里,生活简朴,心境平和,日常仿佛与世隔绝,时光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 这里人的生活是慢节奏的,自种自收自食其力,除了种植一些你作物,就是靠山吃山采山货挖竹笋。我们不时地看到村民家里的院子,房屋平台的竹编晾晒着木耳、竹笋干。</p> <p class="ql-block"> 灰色的房瓦,黄色斑驳的土墙,古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就留着曾经的辉煌,也印证了古村经历过的沧桑。古老的青石板路,飞檐翘角的檐屋,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告诉人们需励志让国家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