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足迹记录者</p><p class="ql-block">主人公:欢乐自导</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22876</p><p class="ql-block">音乐:我们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在【万仙山景区】入口处,有着鲜明的《郭亮村》的标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一)</b></p><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叫郭亮洞,悬崖长廊,郭亮隧道等名称。这个挂壁公路于1972年开建,1977年竣工,是由13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的“13壮士”在村申明信书记带领下完成的,更确切的说法是,每天都有13位不固定的村民一起轮流修建而成的。我们是今年的3月20号前往新乡参观了挂壁公路之后深感震撼,为村民们当年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在参观过程当中和参观之后归纳了几个数字,比较能够说明我们所受到的震撼,【挂壁公路】是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动工于1972年,凿出了一条高五米、宽四米、长1300米、斜度25度的隧道,1977年5月1日通车。【郭亮隧道】1976年被外界发现,有一个专题片叫《开拓太行山的人们》,惊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被誉为“太行隧道之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我们乘坐大巴车进入景区,又在“日月山庄”处换乘“电瓶摆渡车”上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前往郭亮村的路上】小视频,反映了我们乘坐电瓶车上山的实际景况,时长约1分57秒。</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二)</b></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导游和网上的一些信息中得到了郭亮村过去的故事。郭亮村人的祖先是为了避难逃入此绝境的,以前,村里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出来的石阶,被称为“天梯”,羊肠陡峭,仅容一人通行,无任何防护措施,非常危险。郭亮村的牛、羊、猪等生畜大多数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上抱上来的,喂大后若要卖给村外,还得绕上30里的山路才能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品,危险的“天梯”就成为村民们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郭亮村旧貌换新颜,这里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我们就是坐着大巴车进山的,大巴车进入停车场后,景区有专门的景交车,“景点交通车”拉着游客上山。我们乘坐景交车到了一个叫日月山庄的地方,又换成了电瓶车上山,上山这段路程大约有十里路,山路是盘旋而上逐步地升高,虽然路不宽,但都是柏油路面比较好走,车开的也比较快,我们在途中还拍了小视频,这是专门的旅行车上山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18分钟后,我们的电瓶车就把我们拉到了郭亮村的前面,也就是【挂壁公路】的对面,这里也是悬崖峭壁的上端,正好俯视对面的郭亮挂壁公路,一条约1300米的【郭亮洞】都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上山后,在已经可以遥望【郭亮村】的地方下车,对面就可以看到《挂壁公路》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我们站在了【郭亮挂壁公路】的对面,可以清楚的地看到对面崖壁上的公路通风口和下方的连接公路,感到非常的震撼。</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b></p><p class="ql-block"> 下车的地方可以直接看到挂壁公路,也可用遥望郭亮村所在的位置,游客们还要从这里走上一大段路,沿途我们看到了许多新建的房屋,都是近十几年来旅游开发建设的,有着明显的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及建筑外观。但一路上令我们震惊的还是郭亮村东南方向的垂直的崖壁,有着上百米多的垂直高度,可以想象出当年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悬崖的窘境,的确没有出村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百米的柏油路行走,通过一个石桥之后就到达了郭亮村。郭亮村在山脚下依山而建,从村民的房屋来看,都已经是经过更新改造的了,有的已经成为了农家院。</p><p class="ql-block"> 过了桥,就是一个广场,再往上坡走有一个石头拱门,门前有“郭亮影视基地”、“太行魂”等石碑。进了门也有一个小广场,竖立着许多石碑,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竖立的“美术基地”,广场后就是村委会的二层楼房,游客们都在这里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这幅照片使我们看到【挂壁公路】最长的一个“窗口”,可以看到游客在里面的行走着、张望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我们来到了郭亮村口,红色岩石砌成的拱门,门前有石碑,门内是村委会前的小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四)</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郭亮村口处环顾四周,的确感觉到这里的山势陡峻,虽然村前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山沟,但村东南的山崖绝壁的地形的确是给村民造成了极大的出行障碍。我们在村民活动中心、演出舞台等地浏览后,看到了一些当年【郭亮隧道】的挖掘过程的标牌及文字简介,从村口朝着【挂壁公路】的洞口走去,是一段下坡路,沟内已经被整修成了水潭、石桥景观,公路右侧都砌起了石头的护栏,游客们可以感觉到这里的安全,当年肯定是没有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往下走,就进入到了当年“13勇士”开凿的【挂壁公路】里了。可以看到这里的石质非常的坚硬,基本上是大型的岩石板块,看到一些用钢钎凿过的痕迹,在下坡公路的右侧方向会有断续的一些“窗口”,看到公路外的景观,在挂壁公路内行走,抬头望头顶上的石板,有的已经开裂出了缝隙,可以想象当年村民们一锤一钎地劳作是怎样的一个漫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进入岩石拱门之后,是郭亮村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广场上有着许多各地【美术基地】的石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走出郭亮村后,现在是一段宽阔的下坡路,路边有着水闸、石桥、水潭等景观,沿线的砌石围栏保障着游客们的安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我们就要进入【郭亮隧道】了,恰遇一辆黑色轿车进村而来,从隧道上方的岩石来看,隧道上方的岩石非常的巨大且坚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郭亮村现在被称为“太行明珠”,有80多户人家,320余人,大都为申氏,也就是姓申。郭亮村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农民领袖郭亮为了躲避王莽的围剿,进入了太行山,现今的郭亮村就成了郭亮的屯兵之所,后因此得名。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一小部分申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多年来,郭亮村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参军后离开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总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袭,房屋倒塌,但灾后村民又重建家园,直到现在。</span></p><p class="ql-block"> 1971年的秋天,村里人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测绘,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 </p><p class="ql-block"> 从72年起,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顶风雪系绳索悬于悬崖壁之上,握紧钢枪,挥舞铁锤,红色岩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13条青年汉子聚集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往山外的大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六)</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的郭亮村,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出村道路,用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勇敢的走出大山,也感动了后人。现在这里是国家4A景区,进村出村道路顺畅,成了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致敬!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致敬!郭亮村“十三壮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郭亮村的【挂壁公路】也称“郭亮洞”、”绝壁长廊“,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个壮举,是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实证。</b></p> 本篇结束 欢迎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