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新视线传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自2011年起,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的十一假期,在马文毅老师的鼓动下,我发誓要来一次额济纳胡杨林的“发烧”之旅。然而,未曾料到的是,与战友、石友以及蒙古族兄弟的一顿烤全羊,伴随着悠扬的长歌与醇美的美酒,让我深刻体会到“胡杨很美,马鬃山石更美”的独特感受。也正是这次旅行,我结识了额济纳旗的老石友王新军、于永强、高二云、黄海泉、石玉国、李新龙三兄弟,以及李继红会长、毛华会长等一大批痴迷于马鬃山石的石友和为额济纳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杜学智委员等。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发布一些图文,请您欣赏、斧正!今天要分享的是“山海石”《一念之间》,这是黄海泉开车陪我深入马鬃山数百公里后,我亲自“请”回来的,同行者一致感叹——心诚则灵!</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马鬃山的深处,那块名为“一念之间”的灵石静静端坐在黑色石山山顶,仿佛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它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件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隐约感受到古人打制或磨制痕迹。顽石通灵,两面观之,一面是慈悲的佛颜,一面是威严的魔相,让人不禁感叹天工造物的神奇。我站在它面前,心中默念着:“这便是我苦苦寻找的宝物。”同行的石友李新龙三兄弟和石玉国也纷纷围拢过来,有人轻抚石面,有人凝视许久,无不为它的独特魅力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一念之间”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象征。它让我想起那首诗:“顽石通灵两面看,佛颜魔相各殊观。天工造物凭谁测?修得同舟共海澜。”在马鬃山的烈日下,我细细端详着这块石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我们是慈悲的佛陀,有时又化身为愤怒的修罗,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需要一颗柔软的心,去面对世间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  黄海泉兄弟陪我深入马鬃山数百公里,一路上风沙漫天,颠簸难忍,但我们却乐此不疲。他告诉我,这块石头是他多年来感到最有神润的一方,您能得此宝纯粹是缘分。在戈壁滩上,我们席地而坐,畅谈人生百态,从石头的纹理聊到岁月的沧桑,从自然的鬼斧神工聊到人类的渺小与伟大。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石友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石头本身,而是一种心灵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我将“一念之间”摆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点上一盏灯,静静地凝视着它。它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霜雨雪,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故事。我写下了一首诗,作为对它的致敬:“一方顽骨蕴苍峦,佛面魔颜共玉磐。嗔痴尽蚀星霜淬,风雨长镌造化玄。”或许,这就是我与马鬃山石之间的缘分吧。</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那次旅行,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马鬃山不仅让我收获了一块珍贵的石头,更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石友。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欣赏自然的美,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正如那首诗所言:“浮生勘破浑如梦,万古同舟枕月寒。”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念之间”。<b>(史清银)</b></p><p class="ql-block"> <b>编辑:席亚栋|责编:席浪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