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风定水波静,处处菱歌入暮空》

东雨

<p class="ql-block">文/摄影:陈亚雷</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p><p class="ql-block"> 城隍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p> <p class="ql-block">  韩城城隍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韩城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后檐多用“大额”,山面用阑额和普拍枋。歇山顶收山较大,形制古朴,反映了当地明初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韩城城隍庙供奉的主要是明朝宰相薛国观。薛国观是韩城本地人,曾在明朝担任宰相,为韩城修建城墙、城楼等基础设施,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他去世后,韩城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其供奉为城隍神,成为韩城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此外,韩城城隍庙最初供奉的是汉代大将纪信。纪信是刘邦的将军,因舍身救主而被后人奉祀为城隍神。韩城城隍庙在明初建起时供奉的也是纪信,直到明末才改为供奉薛国观。</p><p class="ql-block">因此,韩城城隍庙的供奉对象经历了从纪信到薛国观的转变,反映了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