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春山上

疏疏篱落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沿着湖塘边的步道拾级而上,然后站在山顶,居高临下,欣赏那硖石千亩白茶产园一览无余的风光。两座茶山,隔路对望,一条条茶叶整行整行地蜿蜒缠绕在山间,形成无数个绿色圆环,一直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白色的台阶和水泥路纵横其间,阡陌交通,十分着眼,也十分壮观。 </p><p class="ql-block"> 蓝天,薄云,轻风,此时正是人间最美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  我尽情地呼吸着四面八方吹拂而过的新鲜空气,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顿时无比地鲜活了起来,一切的美好和希望从心中慢慢升腾,然后扩散,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眼前的困难内心的彷徨顿时也就烟消云散,哪有过不了的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正是清明后,春和景明,茶叶的嫩芽都不甘寂寞,争先恐后地趁着人们熟睡的时候便冒出头来,顶在茶树的最上端,站在台阶旁,明显就能看见茶树下深上浅的模样,凑近看,那嫩牙,月牙一样,两两相对向两边伸展,每棵茶树也就那么七八对,那散发出来的隐隐茶香,着实让人沉醉着迷,经过采茶人的巧手,然后摊开那么半小小时,就被送到制茶机里反复翻炒,然后烘干,短短一两个小时,一炉制好茶香四溢的茶叶便完成了所有工序,然后精装或散装,便被送到有着不同需求的客户手上。</p> <p class="ql-block">  正是春茶采摘的时候,山下路旁停满了电动车,都是附近留守在家的妇女们,趁着这个时候出来赚些工钱,她们头带布帽面遮布罩,胸前挂着印有编号的小竹背篓,一百多人散落点缀在茶叶行落间,像极了五线谱那诗意的模样,用手机拍下,却怎么也拍不出这么美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茶场的老板正坐在厂房门口,摆着秤记着账,他说熟练的采茶人每人可以产上四五斤湿茶叶,工钱是每斤25元,也就是说,用大半天工夫,就可以有100元以上的报酬,也挺好,从采第一拔茶开始,采茶时间可以连续二十天以上,也就意味着,每个采茶季每个采茶人可以赚取3000元左右的报酬,这也许就是乡村振兴产业带动增收的作用吧。</p> <p class="ql-block">  而这茶叶的产销更为关键,老板说,四斤湿茶才能制成一斤干茶,那光采摘成本就是每斤100元了,再加上平时管理、肥药投入、正常损耗等等,有时还得忍受天灾人祸,所以在市场上如果一斤不能卖出200元以上企业就得亏本了,长期亏本这个产业也就长久不了,可谓是环环相扣。</p> <p class="ql-block">  县里早已把“一片叶”作为五大产业链之一予以大力扶持,所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竞争也十分激烈,老板告诉我,一方面是和县农发集团合作贴上“阳新白毛尖”的公共区域品牌,一方面是与安吉等外地茶商合作卖原茶,让他们贴牌销售,所幸是我们这里的茶叶较安吉来说要早上五六天,所以刚开始时一斤原茶可以卖到千元以上,然后价格逐步下降,一般不会到达每斤300元以下,所以,只要有销路,还是可以赚钱的,所以老板信心满满,何况如果自己包装出售,价格还会翻倍,一提半斤包装的可以卖到300左右,这样利润就可观了,我们当然十分希望这茶叶供不应求,对于茶场、对于茶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所以,大力扶持是理所当然的。 </p><p class="ql-block"> 我来这里工作已是第五个年头,亲眼见证了这片茶园从小到大的茁壮成长。 </p><p class="ql-block"> 2023年投资近百万的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设施全部安装到位,2024年,投资五百万的乡村振兴项目将茶场路网、管网、步道全部打通,投资近百万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厂房也投入使用,茶文旅融合发展已初具雏形,排市白茶也在全县全市小有名气,吸引无数游客、茶商前来观光和洽谈。</p> <p class="ql-block">  每次从县城到单位上班,总喜欢从城北出发,经新修民福路一路狂飚,然后在富河特大桥上欣赏北煞湖荆头山两边那一览无余的田园风景,然后进排市,赏后坑村千亩苗圃基地,看一品官科和美乡村建设,然后便到了硖石的千亩白茶园了,这是一条与县城和荆头山对接的完整的乡村观光采摘旅游路线,后劲十足,未来可期。 </p><p class="ql-block"> 上春山,采茶忙,下茶山,不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