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的分裂和永历政权的覆亡

赵应书多彩贵州

<p class="ql-block">“大西军”的分裂和永历政权的覆亡</p><p class="ql-block">早在永历元年(1647年),孙可望在昆明自称“国主”时,就引起李定国、刘文秀等大西军主要将领的不满。及至永历四年(1650年)初,孙可望以种种威逼手段得封“秦王”后,在贵阳大造宫殿,增设文武百官,并命云、贵、川各地文武大臣到贵阳“朝见”,其对永历政权取而代之的个人野心日益明显,与张献忠“联明抗清”的遗嘱完全背离,因而与李定国等的思想距离日益拉大。正当孙可望致力于对永历政权进行控制时,清军已占领湖南、广西,孔有德由桂林出屯河池,吴三桂则由嘉定(今乐山市)出叙州(今宜宾市),形成对贵州、云南的弧形包围,若不及时出兵反击,势将危及大西军的生存。永历六年(1652年)春,孙可望在留守云南的李定国等建议下,表面上奏请永历政权允准,于是年四月,以李定国、刘文秀为统帅,从贵州出发,分途向湖南、四川抗击清军。李定国率师10万之众,先兵分两路攻克湖南武岗,继而合兵南进连克广西全州、桂林,迫使孔有德在桂林自焚而死。更进而克柳州,下浔州(今桂平),收郁林(今玉林),破梧州,至是年七月已占领广西大部分地区,使岭南为之震动。随之,又回师湖南,以解除清军对贵州的威胁。与此同时,刘文秀率领入川的5万大军,也在兵分两路连克叙州(今宜宾)、嘉定(今乐山)、成都、重庆后,迫使吴三桂退往保宁(今阆中)。刘文秀率军追击,不待白文选东路军至,即分兵围攻保宁。由于兵力分解,被吴三桂侥幸取胜。刘文秀失利后,被孙可望免去兵权,遣回云南闲居。</p><p class="ql-block">李定国在广西、湖南取得节节胜利,使孙可望深感妒忌,遂亲率“驾前军”(亦称“护卫军”)出湖南,希望以战功压倒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的威信。并檄调白文选等军出蜀赴湖南听用,致四川境内已夺取的地区又被清军占据。是年七月,清廷命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三贝勒、八固山兵力,向湖南大举进兵。时孙可望所率诸部仅进至辰州,而李定国已连克永州(今零陵)、衡州(今衡阳)、长沙、宁乡、常德、岳州(今岳阳)、永兴、安福(今临澧)等地,并正设计准备在衡山附近伏击清军主帅尼堪。而孙可望得知这一部署后,不但不予配合,反而将李定国部署参与伏击的冯双礼部调开,企图让李定国计谋落空,但尼堪还是被李定国伏兵击毙。随之,当李定国在宝庆(今邵阳)准备从夹道袭击清军时,孙可望以1日3道令箭,命其前往沅州议事,准备阴谋将其杀害。李定国得知孙可望阴谋后,遂引兵转向广西。孙可望更派冯双礼、关有才率军追击,两人均被李定国设伏生擒后放回,从此孙、李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了。李定国率兵转入广西后,自永历七年(1653)春,至次年(1654年)秋,在各地抗清义军的配合及郑成功的声援下,纵横驰骋于两广之间,到处攻城略地,屡获胜利,几次进围广州,声威大震。其间虽几次遭到孙可望派兵进袭,为避免自相残杀,李定国均主动引军避开,转寻清军防守力量薄弱之处进兵。永历八年(1654)底,李永国在进攻广州时,不幸军中瘟疫大作,士卒染疫者甚众,战斗力大大减低,李定国也染疾“上吐下阻”,又受尚可喜等几路清军围攻,伤亡甚众,仅率数千人突围向南宁转移。</p><p class="ql-block">当李定国移师广西后,孙可望亦欲回兵贵州,清军侦知孙李内讧,乃自衡州出兵邀击孙军,双方在保庆(今邵阳)一战,孙军不支而退。孙可望于永历七年(1653年)退回贵阳后,一度起用刘文秀为招讨大都督,到湖南督师,因进攻常德失利,仍被遣回云南驻守,以致湖南以及贵州黎平等地均被清军占据。孙可望回贵阳后,更加紧了对永历政权的控制,朱由榔不堪其挟制,是年秋末,与重臣吴贞毓等密谋后,派人前往南宁许封李定国为晋王,急召其赴安龙入卫。不幸被孙可望得知,遂派人前往安龙,将与此事有关的永历朝臣多人逮捕入狱,严刑拷问。为保护朱由榔不受牵累,诸人一口承认此事全系自己背着永历帝矫诏所为。永历八年(1654年)春,孙迫使朱由榔以“盗宝矫诏,欺君误国”罪名,将张镌、张福禄、全为国定为主犯凌迟处死;蒋乾昌、徐极、杨钟、赵赓禹、蔡绎、郑允元、周允吉、李颀、胡士瑞、朱议旭、李元开、朱东旦、任斗墟、易士佳作为从犯处死弃市;吴毓贞因系重臣,经朱由榔一再“说情”,从轻处以绞刑。他们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崇高气节,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敬。今安龙尚有十八先生墓,历来题咏者甚多。孙可望杀害上述诸人后,于永历八年(1654年)六月,回到昆明,决定正式称帝。但在择定登极当日,自辰至午,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所制皇冠又因尺寸狭小不能戴上,便在扫兴之余,重返贵阳。孙可望回贵阳后,仍迷恋于称帝美梦,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将王府改建为豪华的宫殿,并重修孔庙,为登极称帝进行准备。还于是年八月以贵阳慧光寺为试院,开科取士。又在永历九年(1655年)初,派关有才等领兵4万往南宁攻击李定国,并准备将朱由榔从安龙移居贵阳,以便控制。李定国侦知这些情况后,在击溃关有才军后,乘胜向安龙进发。永历十年(1656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到达安龙,二十六日与白文选护送朱由榔经新城(今兴仁)、普安(今盘县)进入云南,结束了永历政权在贵州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永历十年(1656年)三月,朱由榔抵达昆明,以昆明为滇都,赐李定国“晋王宝册”,封刘文秀为蜀王,其余文武官员俱有封赏。这时朱由榔和李定国仍想争取孙可望联合抗清,派白文选赴贵阳劝说其“同辅国家"共同抗清。孙可望表面同意议和,暗地却将其驻湖南、广西的军队调回,准备进攻云南。及至是年八月李定国派人将其家眷护送贵阳后,孙可望竟将再次前来敦促议和事宜的白文选强行扣留,加紧进行进攻云南的步骤。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孙可望调集14万大军,命冯双礼留守贵阳,以白文选为“征逆诏讨大将军”统率前队,进军云南。李定国闻报,与刘文秀领兵3万赴曲靖迎战。九月,两军对阵于曲靖之交水,白文选等纷纷倒戈相向,孙军一时崩溃,孙可望仅率数百人仓惶脱逃。当其逃回贵阳,冯双礼知大势已去,乃对其谎报追兵已至,并密令兵丁在城内鸣炮,孙可望惊恐之余,急忙带领家眷及亲随逃出贵阳。途中,他还想征调人马,继续顽抗,但无一处听命。是年十月,孙可望逃到长沙,身边仅10余人相随,只好向清廷驻长沙的经略洪承畴投降,结束了他称帝的美梦。孙可望降清后,尽献云贵军事详图。永历十二年(1658年)春,清军趁李定国部署未竟,分兵三路,分别从湖南、四川、广西进攻贵州。时刘文秀已于两月前去世,李定国只好命白文选领军扼守毕节七星关一带,自领军一支出关岭,防守北盘江一线。由于兵力悬殊,两路均于是年十二月上旬败退昆明。由于清军很快进至曲靖,经紧急商议后,永历小朝廷于是月十五日撤离昆明,向滇西转移,先至大理,又转永昌(今保山)。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初,朱由榔在永昌,闻知留后阻击清军的白文选在玉龙关被吴三桂大败消息后,又于当月十五日西走腾越(今腾冲),二十一日更撤至中缅边境。其时,李定国在磨盘山设伏,虽获小胜,终为吴三桂、赵布泰所败,只得收集残军,转移孟艮一带,白文选亦退到木邦一带。朱由榔一行因与李定国军失散,被迫于是年二月,进入缅甸境内,被缅方变相囚禁。李定国、白文选虽多次带兵入缅营救,均未成功。永历十五年(1661年)五月,缅甸发生政变,新王莽猛白遣人向朱由榔索要贺礼,朱由榔此时穷愁潦倒,衣食难周,无法筹措。七月,莽遂将随朱由榔逃缅的沐天波等人杀害,准备将朱由榔向清廷献俘。李定国、白文选再次整军往救未果。十二月初,吴三桂军至缅甸,重贿缅王,缅方遂将朱由榔等献交吴三桂部将高德捷军中。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二十三日,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四月二十五日被吴三桂缢死。</p><p class="ql-block">【选自《贵阳通史》(全三卷),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