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在山西运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一座因古典戏剧《西厢记》而闻名的千年古刹,被誉为“爱情圣地”。该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后因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发生于此而更名为普救寺,并因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我和老伴随旅行团来到普救寺,感受这里的浪费氛围和文化底蕴。普救寺依峨嵋塬而建,地势高敞,视野开阔,整体布局分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条轴线,融合了唐、宋、金、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大钟楼是一座高17米的仿唐建筑,重檐歇山式结构,匾额为书画大师董寿平所题,它曾是张生与老夫人登楼观阵的“观阵台”。</p> <p class="ql-block"> ▽塔院迴廊唐代形制,共44间,前设龟须座门,后设随墙门,廊柱敞朗,周设坐栏,结构严谨,时代特点明显,1987年修复。《西厢记》中,张生游寺时,“登了宝塔,将迴廊绕遍”,即指此院。</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寺内举行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殿内佛龛上三尊大型石雕佛像是1985年7月从此殿基址地下1.5米处出土的。石佛像为南北朝晚期的遗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此殿是1985年在原址上修复的,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为寺内最大的仿唐建筑。《西厢记》中“张君瑞闹道场”一折即发生在此殿中。</p> <p class="ql-block">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属寺院的瞻礼建筑。因张生与莺莺恋爱的故事发生在塔下,后俗称“莺莺塔”。</p><p class="ql-block"> 寺内原舍利塔创自随唐,明嘉靖乙卯冬(公元1556年)毁于地震,现存之塔系地震后八年(公元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倡导修复,塔身高40米,底层边长8.3米,属内方外方密檐式砖塔。莺莺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即听到清脆悦耳的“咯蛙、咯蛙”的蛙呜声,被列为世界六大奇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86年夏天,在修复普救寺清理基础时,与迴廊西向地表下一米处发现了一条瓦棱小道。据专家鉴定,属唐代寺内的遗存。适逢我国著名《西厢记》研究专家王季思带队来寺考察,他认为这是当年崔莺莺走过的路,后被人称为“莺莺小道”。如今,游人来到这里,都要从小道上走过,以图吉祥。</p> <p class="ql-block"> ▽梨花深院俗称“莺莺院”,是《西厢记》中老夫人、莺莺、红娘在普救寺寓居之所,北正房为老夫人居室,西厢房为莺莺与红娘居室,东厢房为欢郎的居室。《西厢记》中的“惊艳”、“赖婚”、邀宴”、“跳墙”、“拷红”等情节发生在此院中。</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为园林式布局,假山、池塘、鹊桥、拜月台等景观错落有致,是《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幽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位于普救寺中轴线上院之北隅,宋代形制,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二层三檐歇山顶,通高20米,是寺内最高的木构建筑,因藏佛经而得名。《西厢记》中描绘寺内“祥云笼经阁、瑞霭罩钟楼”的景物,其中经阁即指此阁。</p> <p class="ql-block"> 此外,景区内的天王殿、十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月老殿等,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游览。</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融合了佛教文化与古典爱情故事,既有历史遗迹,又有浪漫传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举办“世界情侣月”等活动,弘扬爱情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