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是一门瞬间定格的艺术,而前期的相机控制则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含洋认为,摄影的本质在于通过光线、构图、景深和色调的综合运用,首先捕捉到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瞬间。前期的相机设置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艺术创作的起点。含洋认为需要通过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对摄影原理的深刻理解,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具有原创性和感染力的作品。真正的艺术性绝不是通过后期的涂鸦实现的,而是前期精准把控的结果。今天含洋找来几段我国关于古建的一些国学知识,有助于大家对摄影的前期根据环境而定主题的思路,不需要去记住或背诵,只需通过她们的呼应知道中国元素在摄影中的地位就好。</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瓷瓶与月亮门</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前放置高大瓷瓶以及将月亮门设计为瓷瓶形状,主要与文化象征、美学功能及空间意境营造有关。以下是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一、门前瓷瓶的象征与功能</p><p class="ql-block">1. 谐音寓意:</p><p class="ql-block">瓷瓶的“瓶”谐音“平”,寓意“平安”“太平”,是典型的吉祥符号。门前对称摆放瓷瓶,既符合传统建筑“对称平衡”的布局原则,也寄托了屋主对家人平安、生活顺遂的祈愿。这种象征在明清时期的官邸、园林中尤为常见,瓶中若插“戟”(兵器),则取“平升三级”(平平安安升官)的寓意,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2. 陈设美学与等级标识:</p><p class="ql-block">瓷瓶多为陶瓷或石质(户外场景中石质更耐用,“瓷瓶”或为泛称),其造型修长典雅,表面常绘有山水、花鸟、吉祥纹样,本身是重要的装饰构件。在等级森严的古代,门前器物的材质、尺寸、纹饰也暗含主人的身份地位,例如官窑瓷器或精致石雕瓶多用于官宦或富庶之家。</p><p class="ql-block">3. 风水与空间界定:</p><p class="ql-block">从风水角度,门前放置成对器物可形成“守护”意象,类似石狮、石鼓的“镇宅”功能,同时通过对称陈设界定入口空间,增强轴线感和仪式感。</p><p class="ql-block">二、瓷瓶形月亮门的意境营造</p><p class="ql-block">1. 造型寓意:</p><p class="ql-block">月亮门的“瓶式”(又称“瓶形洞门”)属于园林洞门的一种变体,常见于江南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瓶形曲线优美,上窄下宽,既保留了月亮门“圆融通透”的特点,又因“瓶”的象征强化了平安主题。这种门型多独立成景,或与漏窗、花墙结合,形成移步换景的趣味。</p><p class="ql-block">2. 框景与借景:</p><p class="ql-block">瓶形门的核心功能是“框景”——通过瓶状轮廓将门外的山水、花木、建筑等配景“剪裁”成一幅立体画。例如,门外若植松竹,瓶形门可框住松枝横斜的姿态;若对景为假山瀑布,则瓶身成为天然画框,使景色更具构图感。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园林“虚实相生”的哲学,门本身是“虚”(通道),而框住的景是“实”(焦点),二者呼应形成意境。</p><p class="ql-block">3. 空间层次与隐喻:</p><p class="ql-block">穿过瓶形门,意味着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瓶身的“窄颈”设计形成视觉收缩,增强进深感,营造“柳暗花明”的惊喜。同时,瓶形门的竖直走向与园林中水平延展的山水、小径形成对比,丰富了空间节奏。</p><p class="ql-block">三、与门外配景的呼应关系</p><p class="ql-block">1. 主题呼应:</p><p class="ql-block">若门前有瓷瓶装饰,门外配景常选取与“平安”“吉祥”相关的元素,如植物(松、竹、梅、玉兰、石榴、桂花等)、器物(石灯笼、石桌凳、鼎式香炉)和山水(小型假山、水池),形成主题统一。</p><p class="ql-block">2. 视觉呼应:</p><p class="ql-block">瓶形门的高度、宽度与门外景物的尺度需协调,例如门高约2-3米,门外可设3-5米高的乔木(如银杏、槐树),形成“门为框,树为衬”的层次。瓷瓶若为青瓷或白瓷,门外配景可选用青灰色山石、绿色植被,形成色彩对比与和谐;若为彩绘瓷瓶,景中可点缀同色系花卉(如红瓶配红梅、蓝瓶配鸢尾)。</p><p class="ql-block">3. 动态呼应:</p><p class="ql-block">瓶形门与配景的呼应不仅是静态构图,更随季节更替产生变化:春日门外繁花透过瓶门形成“花影入瓶”,秋日红叶在瓶形框中如“红叶题瓶”,冬日雪景则让瓶门成为“素色画框”,体现中国园林“四时皆景”的设计智慧。</p><p class="ql-block">含洋东一段西一段的介绍的过多,下面我们回到原创艺术摄影前期相机控制。</p><p class="ql-block">摄影前期相机创作思路</p><p class="ql-block">这张摄影图片通过前期的相机控制和构图技巧,展现了对光线、景深、色调和空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具体的创作思路和技术参数:</p><p class="ql-block">1.色调与光线</p><p class="ql-block">暖色调偏绿:画面中光线呈现出温暖的色调,略微偏绿,这种色调可能是通过自然光的反射或环境光的特性所决定的。摄影师通过自动白平衡的微调(A6G2)来强化这种色调,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古朴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光线的明暗对比:光线从月亮门透入,形成明暗交界线,这种光线的处理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突出了花瓶的立体感。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摄影师成功地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开来。</p><p class="ql-block">2.景深与立体感</p><p class="ql-block">光圈与景深控制:为了突出花瓶的立体感,摄影师选择了光圈f/4拍摄,同时使用长焦镜头(焦段160mm)进行远处拍摄。这种组合不仅压缩了空间,还通过浅景深让门外的元素(如植物和墙壁)产生虚实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p><p class="ql-block">透视与立体感:花瓶作为圆柱形物体,其表面的高光和明暗交界线清晰可见。摄影师通过对光线和透视关系的把握,成功地表现了花瓶的立体感。</p><p class="ql-block">3.构图与画面元素</p><p class="ql-block">月亮门的前景框架作用:月亮门作为画面的框架,引导观众的视线进入画面。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深度感,还突出了主体(花瓶)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元素的选择与虚实关系:画面中的植物和墙壁通过虚实变化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摄影师通过景深控制,让不足一米宽的门外元素产生层次感。</p><p class="ql-block">4.手动模式技术参数与拍摄条件</p><p class="ql-block">感光度:ISO 800</p><p class="ql-block">光圈:f/4</p><p class="ql-block">快门速度:1/2000秒</p><p class="ql-block">焦距:160mm</p><p class="ql-block">白平衡:自动白平衡微调A6G2</p><p class="ql-block">这些参数的设置是基于以下考虑:</p><p class="ql-block">感光度ISO 800:为了在室内环境中获得足够的光线,同时保持画面的清晰度。</p><p class="ql-block">光圈f/4:中等大光圈可以营造出适度的浅景深效果,使花瓶成为画面的焦点,同时让门外的元素产生虚实变化。</p><p class="ql-block">快门速度1/2000秒:这个速度足以冻结画面中的光线变化,同时避免因手抖导致的模糊。</p><p class="ql-block">焦段160mm:长焦镜头的使用压缩了空间,使画面中的元素构图位置布局复合花瓶图案简洁性与真实性,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p><p class="ql-block">使用暖白自动白平衡,微调A6G2:为了调整画面的色调,使其呈现出温暖的暖白微调效果。</p><p class="ql-block">5.画幅比例与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竖拍与16:9画幅比例:为了表现花瓶的高度感和细长感,摄影师选择了竖拍的16:9画幅比例。这种比例不仅突出了主体的纵向延伸,还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6.前期决定性瞬间</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前期的相机控制和构图技巧。摄影师通过对光线、景深、色调和构图的综合运用,捕捉到了一个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瞬间。没有后期调整,所有效果都通过前期拍摄实现。</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很多摄影师不了解摄影前期相机控制内容,总感觉后期分分钟的事为什么前期相机控制各个参数,这是我国广大摄影者的认知错误,在前期相机控制含洋用不过30秒调整完成。国际影像标准的要求就是在相机固件里存储在RAW文件里的,前期物理参数设置才为原始数据,她不参与后期任何数字底片调整,因为她导出TIFF数字底片依旧带着这些参数设置。而我们直接把RAW文件扔进PS精修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回来继续总结这张图片前期控制内容,门前瓷瓶与瓶形月亮门,本质是“符号象征”与“空间艺术”的结合:前者通过谐音与陈设传递吉祥愿景,后者以造型与框景构建诗意空间。二者与门外配景的呼应,既遵循“对称平衡”的构图原则,又通过主题、视觉、动态的多重关联,将实用功能升华为文化意境,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物我相融”的美学追求。</p><p class="ql-block">含洋这张照片通过前期的相机控制和构图技巧,就是为了展现了摄影艺术的本真从光线、景深、色调和构图的综合运用。通过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对摄影原理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将一个普通的场景转化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画面。光圈f/4、焦段160mm的长焦镜头以及ISO 800的感光度设置,使得画面在光线、景深、色调和构图上达到了艺术表现的效果。这种效果绝不是后期涂鸦能够实现的,而是前期根据环境和主题的精准把控。摄影的瞬间定格与原创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摄影师对技术与艺术的深刻理解,真正实现了“前期决定一切”的创作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