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探访柳宗元人生的最后驿站

返朴归真摄影

美篇昵称:返朴归真摄影<br>美篇号:4629676<br>  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他被谪任柳州刺史。柳州是柳宗元人生的最后驿站,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享年47岁。他病逝三年后,柳州人为其立祠纪念。宋代宋徽宗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世称“柳文惠”,与其相关的柳侯公园内的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一大批古迹和文物被后人呵护至今,成为柳州的历史文化象征。 2025年清明时节我走进柳州,正是紫荆花城柳州的紫荆花烂漫竞芳菲的时候。柳宗元被封为“文惠侯”,柳侯公园正门前的马路名为文惠路。我从柳江南岸骑车经过文惠桥进入文惠路时,文惠路两边的紫荆花已花开如瀑,柳州最美的季节如约而至。 来到位于柳州市文惠路60号的柳侯公园正门,我从外面往里看,只见大门雄奇壮丽,古色古香。大门两侧有两副楹联,正联为“史誉名城蔚起人文崇柳子,龙腾福地灵钟山水惠州民”;侧联为“柳绿柑红流滋玉霈,猿吟鹤舞不绝弦歌”。其中的“柳绿柑红”隐含了柳宗元在柳州植柳种柑的史事,“猿吟鹤舞”则出自《荔子碑》中的“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 从柳侯公园正门走进公园往左走约50米,我便来到了柳侯祠。柳侯祠正门上方的匾额“柳侯祠”三个金色大字,是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1961年到访柳侯祠时题写的。大门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代湖南永州知府杨翰题写,联语出自柳侯祠“荔子碑”。 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一书,其中收录了一篇他客寓柳州游览柳侯祠之后所写的《柳侯祠》。文中写道:“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此情此景,余先生不禁有些伤感。 柳侯祠门前左边,有一块石碑刻有柳宗元所作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每行第一个字连起来的“千万孤独”,就是柳宗元被贬谪之后的心情写照。 柳侯祠门前右边,有一方毛泽东手书的柳宗元诗文石碑。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时,其弟宗一随同前往。次年,宗一离柳启程赴江陵任职,柳宗元写此诗以赠别。诗名为《别舍弟宗一》,诗文为:“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诗中描写了柳宗元十年来颠沛流离、历尽坎坷的贬谪生涯,情景相融,感人至深。在建国初期,毛泽东阅读了《旧唐书·柳宗元传》后,感慨万分,挥笔手书此诗。 走过柳侯祠,跟随《徐霞客游记》,我来到了柳侯公园的罗池。徐霞客到柳州后,游览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柳州古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当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罗池景色宜人,深得柳宗元喜受,他常常在罗池吟诗作赋。 跟随柳宗元的诗《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我沿着罗池边上行走,吟着:“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来到了柑香亭。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凡事亲力亲为,带领百姓种植柑树,写下了《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这首诗。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其后原址废坍,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罗池旁重建,后改称“柑香亭”。现在,六角形的“柑香亭”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余秋雨先生所写的《柳侯祠》一文,对柑香亭也有述评:“如今柑香亭畔还有一石碑,为光绪十八年间柳州府事蒋兆奎立,这位长沙籍官员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碑文,说他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自然游观与政事的统一。为此,他下快心重修柑香亭。亭建成后,他便常来这里思念柳宗元,所谓每于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见实闻花,宛如当日。不能不说,这府事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 走过柑香亭,我来到了柳侯祠山长住房和柳宗元衣冠墓之间,看到了这里的紫荆花开得正艳,与山长住房的明清建筑相映成趣。 1200多年前,柳宗元在柳州的最后人生驿站,无疑是“千万孤独”的,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理解柳宗元当时的惆怅之情。1200多年过去了,柳州市的“老市长”柳宗元的诗文和政绩,如同柳州那株千年柑树,历经风霜而硕果累累。走到柳侯公园柳湖边的棋牌室前,我来到了柳州种植最早的紫荆花林,已有40多年树龄的紫荆花如今已高耸入云,树下人们正快乐的游玩拍照。如果柳宗元地下有知,他定会为他人生最后驿站的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而感到释怀了。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