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5)开平碉楼

锋味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源于明朝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开平碉楼的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在一起,自成一体,是中国移民文化以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密切交融、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这一殊荣提升了开平碉楼的国际知名度,已成为当今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从使用功能上分,可分为居楼、更楼等类型。从建筑材料上分,可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等。</p> <p class="ql-block">碉楼建筑群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碉楼周围环境优美,是一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碉楼的窗户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范。</p><p class="ql-block">碉楼最初主要用于防御和防洪,后来逐渐演变成兼具居住功能的建筑。特别是在20世纪初,随着华侨的大量回归,碉楼的功能进一步丰富,成为集居住、防御、观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碉楼的窗户有三层防护功能</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p> <p class="ql-block">楼主方润文先生</p> <p class="ql-block">楼主家庭主要成员</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洗漱室</p> <p class="ql-block">留声机</p> <p class="ql-block">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碉楼的墙体厚实,设有射击孔和瞭望台,能够有效抵御外来威胁。此外,一些碉楼还设有地下室,用于储存粮食和物资,增强了其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见证了开平地区人民在海外奋斗和回国建设的历史。这些碉楼不仅是家族和个人的居所,更是他们情感寄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段独特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