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思政一体化,共绘育人新蓝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小初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衔接与融合,2025年4月10日,由塔城市教育和体育技术局主办,吉英珊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谭爱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杨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教研活动”在塔城市顺利开展。全市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及小学道法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通过公开课展示、跨学段研讨等形式,探索思政课小初衔接的有效路径。</p> 同课异构展风采,小初衔接促融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以“同课异构”公开课为载体,聚焦小初课程内容的衔接与递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年级课堂围绕“做自强不息的人”“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两大主题,3位教师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现实案例、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精神与思想智慧,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塑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年级课堂以“依法履行义务”“公民基本义务”为核心,5位教师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强化法治意识;值得关注的是初中阶段“公民基本义务”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道法课程形成呼应——小学阶段已通过“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主题奠定认知基础,此次教研特别设置“公民基本义务大练兵”环节,针对小初同一主题的不同教学深度展开研讨,推动内容螺旋上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丽娜老师的《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通过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做笔记,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提炼核心思想,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加强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瑞老师的《公民基本义务》,通过小帅贵州旅游具体情境的模拟,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律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冲突和法律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辉莲老师执教的的《依法履行义务》,通过“妈妈和三兄弟打官司”的情境化教学,实现了以下教学优点: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互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避免道德与法治课出现枯燥的现象,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其次,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此外,情境化教学还强化了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坚持内容活动化的统一。通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融入活动,落实互动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明确权利的义务的关系,能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小公民,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那尔老师的《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通过黄旭华的一生作为情境化教学的案例,教学优点显著。首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黄旭华的事迹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其次,通过具体人物的生动事迹,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更加投入和感同身受。最后,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上,教师们紧扣学情差异,展现了小初思政课在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思维培养上的梯度设计,为跨学段衔接提供了实践范例。</p> 协同教研聚合力,一体化建设再深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三个工作室联合开展教研交流。教师们围绕“如何把握小初思政课的衔接点”、“如何实现同一主题在不同学段的分层教学”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小学教师提出,低年级更侧重通过故事、活动感知“义务”的具象化含义,而初中阶段则需引导学生从法律条文、社会责任角度深层理解,二者应在“认知—体验—践行”的逻辑链上形成贯通;中学教师则表示,将借鉴小学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法律概念更贴近学生经验。讲课教师一一说了自己的构课思路,听课教师认真进行了点评,道出亮点与不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城市教育和体育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宋军在总结中指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关键举措,此次联合教研通过工作室协同、跨学段共研,打破了小初教学的壁垒,为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奠定了基础。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衔接、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专业协同,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中小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是塔城市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既展现了教师们深耕课堂的匠心,也彰显了小初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决心。随着三个工作室的持续联动,塔城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将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提质增效,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编辑:孙聪颖</p><p class="ql-block">撰稿:尹乐</p><p class="ql-block">审核:吉英珊 谭爱霞 杨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