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衙署开封府

我网你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封古城的建城史可追溯到4100多年前,是中原腹地的重要城市。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在此建都,开封古城被称为“八朝古都”。在八朝中,要数北宋在此时间最长,从公元前960年~1127年,长达168年,可谓经济、文化大繁荣,在当时的世界村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开封的兴盛和衰落与黄河的稳顺与泛滥相依相伴。历史上开封共遭遇了4次灭顶之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1642年9月14日夜晚黄河发怒)导致34万人死去。目前已知开封地下有6座城下城。曾经繁华的北宋东京城,同样被埋入10多米深的地下,昔日宏大威严的开封府在地面已找不到半点断垣残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后,党和政府对河南一方面抓黄河治理体系工程,一方面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现在所见到的开封府景区,是依据北宋《营造法式》建造,选址在包公东湖北岸的原址坐标重新复建,一期工程于2001年9月奠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二期工程于2020年10月10开工,于2024年6月投入运营。开封府的重现给开封增添了一处标志性建筑,给游客增加了一处4A旅游景区打卡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开封府景区共有50余处大大小小建筑,按历史文化类可分为府衙文化、包拯文化、科举文化、帝王文化、人文文化和刑狱文化等九大展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府衙文化区,以仪门、呜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题,处处景观都在警示当官者该怎样去做官?怎样去为人处世?“公道自在人心,清廉永驻千秋"这是评判为官者的德行与历史声誉的核心标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方按原印放大十倍的铜印,代表着府尹(府尹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一种称谓)的权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公正与正义的化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开封府门前广场上的“奉诏亭”,是开封府接受朝迋旨意的地方。庄重典雅,外观格调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厅、右厅在功能上各有所分工,共同协助府衙的日常事务运作。左厅是处理日常政务和接待来访官员的场所;右厅则是处理一些特殊事物和接待重要宾客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议事厅正中一组“欧阳修(幼年的欧阳修曾在绵阳市红星搂公安局路段生活四年)宽简治京师”群雕像。正中身着紫袍端坐的是欧阳修,众官端坐于两侧,神情凝重,形象逼真。欧阳修接替包拯后,采取与包拯截然不同的国家治理方式,包拯执政以威严著称,而欧阳修则以宽松简化的治理方式执政,使得官民赞誉,留下许多“包严欧宽”的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包拯文化区: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宋代包拯(999~1062年),生前以孝、刚、廉、明著称于世,人称“包青天”。鉴往知今,当下的政权建设依然呼唤“以民为本”,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人民公仆”就要勇于争担公众心目中的“铁包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小篆书写的“槑竿堂”,因”槑竿”(读meigan~梅竿)即梅花的异体字,“槑竿堂”实为“梅花堂”。一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被人陷害,冤屈地送进了开封府的槑竿堂思过;又说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友人葛氏邀请,曾数次到梅花堂怡情养生,苏东坡在此题书“梅花堂”匾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梅花给人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人生即使被冤枉、被误解,也要像梅花那样,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也许是“梅花堂”寓旨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科举教育文化区,位于开封府的东北角,以明礼院、拱奎楼、桂籍堂为主题。它是北宋时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明礼院内的拱奎楼一层为考场、二层供奉着魁星(又称文曲星)。每次科举考试后,将中举考生重新造册,并在桂籍堂中孔子像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将名册珍藏于此,或许作为朝廷提拔人才的储备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帝王文化区,以宋太宗、宋真宗的潜龙宫为主题,潜龙宫是宋仁宗为纪念父亲宋真宗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靠后的大殿是潜龙殿。殿内一楼是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真龙天子的御像。以及澶渊之盟签订后,“真宋班师图”和钦宗时开封保卫战“君民抗金图”等璧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人文文化区,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清心楼的名字原自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此句诗表达了包公的为官之道和清廉之志。可见,清心搂不仅是一座楼阁,更是对包公清廉精神的纪念和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心楼是一座外四内七的楼阁,通高32米。一楼大厅供奉的是一尊包大人的铜站像,他是国内最高最大的铜站像~重5.8吨。二楼以手卷方式介绍历任开封知府的姓名及事迹等。站在楼顶,可以腑瞰整个府衙,远处的包公湖尽收眼底。这之前,此楼是观察开封府及四周火情的一个瞭望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刑法文化区,以典狱房、牢狱为主题,设有狱神庙(此庙供奉的是司法元祖~皋陶)、狱房、死牢、男、女牢房等。在任何朝代,只有惩恶,方能扬善。无论何时,做一个“罪恶莫沾、刑法勿嬉”之人。牢房也好,监狱也罢,正常人最好不去享受这些免费待遇的“雅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