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墟里烟(~25)

银羽鸥

<p class="ql-block">刘敬宗取出子弹,养了两天观察还不错,于是,他被临凯驮上马背,悄悄向山下奔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阵凉风遍着旷野吹来,马耳朵扇动着,马背上的人脑门都是凉的。夜色像阴霾一般迫近起来,浓重起来;四周全是黑沉沉的树林,都很寂静;西方靠天边的地方——升上来一片深褐色的云层,下面有几颗星星在一明一暗闪烁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凯护着敬宗骑在马背上,一路飞沙走石般驰骋在崇山峻岭之中。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路线熟络,所以,他以前偷着跟游击队员学会了骑马后,在这一带骑行他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路不好走,两个人一路沉默不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专注赶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经辗转,终于到了熟悉的村口小路上。临凯潇洒地翻身下马,随即小心翼翼抱下敬宗,并嘘寒问暖一番,然后搂了搂敬宗,低头亲切地盯着他的眼睛柔和地说道:“回家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着,推了一把眼泪汪汪的敬宗。然后又骑上白马,他拽着缰绳,白马前蹄离地焦急地踢踏着后蹄,打着响鼻发出一串嘶鸣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马上要转移了,你回去遵医嘱小心养伤吧!顺便替我给阿婆代问好。让她保重身体,有机会我会回来看她老人家的。”临凯立在马背上,又补充了几句叮咛,然后毅然转身策马扬鞭上路了,很快消失在远处黑黢黢的密林丛中。</p> <p class="ql-block">“树根呢?”敬宗生离死别一般伤感不已,他立在夜风里久久伫立眺望着。好一会儿,他晕头晕脑回过神来,忽然意识到这两天一直围着他转的树根不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不知道,在这之前的一个时辰,高玉峰牵着树根的手走了。他们有一段路程顺路,各有各的目标,只是不一样罢了。他们结伴同行,没有告诉他,是怕难分难舍耽误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洞里随处是行李,医师护士们各个紧张有序地拆卸、整理和打包着医疗器械和药品护具。几个病愈的士兵也陆续去了该去的地方,这已经是最后一拨人了。</p> <p class="ql-block">据可靠消息,红十三军的武装斗争遭到挫折后,部队力量严重削弱,但红一团团长雷高升领导的红一团余部100多人继续在温(州)台(州)边境的永(嘉)仙(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军的活动也被国民党视之为心腹大患。1932年1月,国民党“温台剿匪指挥部”成立,由国民党军第一三五旅旅长李杰三任指挥官,集中了国民党浙江省保安第四、第五两个团和当地民团共2000多人,将红一团余部围困在人烟稀少、极度贫困的少横坑一带山林中。雷高升虽然率部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合围,但因只靠野菜野果充饥,部队已陷入极端困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国民党把单纯的军事“围剿”改为“剿抚兼施”。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密令,对雷高升部“设计诱缉”。他们蒙骗红军的一些亲友、老师、同学进山游说,许诺红军下山后给予撤销通缉令、不予分散、发给钤印等条件,让红军下山改编为“永嘉巡缉队”,可以独立驻扎在岩头镇。开始2次,雷高升都坚决予以拒绝。第三次,雷高升假借在国民党于某时某地来接收时,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各有损伤。雷高升率部仍回到永仙边界坚持战斗。国民党军队对他们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强敌压境、粮弹短缺,回旋余地日益缩小,红军部队战士已有散伙之意。为保存力量,待机再起,对于敌人的第四次“劝降”,雷高升同意率部下山。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获悉后,急电温州当局:“就地围剿枪杀,毋使漏网!”并派员携电台到温州监督执行,由驻温州的国民党浙江省保安第四团三营1个武装连负责“点验改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23日,雷高升带领70余人按约定来到永嘉岩头东宗祠堂。国民党军以分别拍照“留念”为由,将红军干部与战士分开,然后又下令让集中在四房祠堂的13名红军干部放下武器,戴元谱等拔枪反抗,当即遭国民党军射击,当场牺牲9人,雷高升和另外红军干部被捆绑。集中在另一处的红军战士们听到枪声,知道情况有变,立即四散突围,国民党军即用机枪扫射,又当场牺牲13人。之后,雷高升等7名红军指战员被连夜押往温州,28日在温州华盖山刑场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地毯式搜索还在进行之中。</p> <p class="ql-block">野战医院派临凯在三四天前,与禅源寺一位假扮成虔诚香客的女子接头,取得秘密情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级通知,剩下的医护人员请尽快转移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紧迫,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批小分支医疗队最后迁移到五十公里外的一个大山里,找了一处较隐蔽的岩洞,洞口位于岩洞南侧,两侧用砖块垒砌了高低不同2堵矮墙,遮挡住洞口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深300米,面积200平方米,环境条件很艰苦。虽然设施简陋,却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能容纳50多名伤员,而这里的主治医生是留德归来的,最高水平的手术可以做到截肢手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洞前面营区也可以通过地下隧道或绕道山后进入洞后的原始森林。战乱来临时,岩洞可以躲兵,山后还有一个洞也可以躲兵。</p> <p class="ql-block">而还有一支野战医院大部队因地制宜,几经波折最后迁移在五云里村的山沟里,条件十分艰苦。由于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只能利用村里地主的一所大宅院作为手术室和病房,许多村民还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作为病房,用门板、竹床搭起病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野战医院的医生们每天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伤口,用熟练的技巧取出弹片和弹头,清除创口污物,然后进行缝合包扎。由于战争环境的恶劣和医疗资源的匮乏,药品十分有限,医疗器械也十分简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医疗救治外,野战医院还承担着伤员的生活护理工作。由于伤员数量众多,医院的人手严重不足。因此,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大量的后勤人员和志愿者参加伤员的生活护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第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爆发,伤员数量进一步增加,野战医院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为了应对激增的伤员,军区卫生部门决定扩大野战医院的规模,增设更多的病床和手术室。同时,野战医院还加强与后方医院的联系,确保重伤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运和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树根和高玉峰阴差阳错走错道,在五里云村逗留期间,参加了医护志愿者活动,跑腿当差在所不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他们能活着就算万幸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