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福建泉州行之十八—晋江龙山寺和灵水古村

洋溢

初四下午在晋江安平桥因捡无人机耽误了时间,没有去成晋江龙山寺和灵水古村,当晚赶往了惠安县。等到初六回到了泉州市区,同伴念念不忘还是想去晋江龙山寺和灵水古村看看。这两个景点在最初出行计划中是没有的,是同伴在刷视频时刷到的,据说龙山寺中有三宝很有名气,并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灵水古村是电视剧《执行法官》的拍摄取景地,既然想去那就绕路去看看,对没去过的景点大家还是有兴趣的。<br> 据介绍,龙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年),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龙山寺寺坐北朝南,由放生池、山门、钟鼓楼、前殿、拜亭所组成。东西两侧祠庙、斋厨、禅房,总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龙山寺大殿有三大门,大门门楣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龙山寺同时有遍布台岛数以百计的分灵,为当年泉台儿女开发宝岛台湾的座座丰碑,成为密切泉台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而灵水古村又称灵水堡。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4年)御史吴中复与兄弟吴中纯隐居于灵源山修道,山上溪涧之水绕村而流,村庄因此得名。灵水古村共有200多座古建筑,古民居主要有闽南“皇宫起”的古式大厝、中西合璧的华侨番仔楼和具有海洋风情的石构民居等三种形式,代表着晋江从明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br>  从丰泽区去龙山寺往返要多绕将近60公里路程,好在可以走一段高速公路。龙山寺离安平桥安海桥头大概两公里,可导航却把我们导到了安平桥南安桥头这边,还是停车去打了个卡。在接近龙山寺位置,路上就有些堵车了。不知正月初六在当地是什么节日,到龙山寺上香的香客特别多,偌大的停车场停满了汽车,找停车位都花了一番功夫。龙山寺位于安海镇型厝村北龙山之麓,四周有一些高楼。寺庙面积比我想象要小些。龙山寺虽说始建于隋代,但经过历代多次重修,现如今的建筑为清末年间所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从停车场出来行至寺前一个广场上,这里布置了迎新年花卉雕塑,四周树上悬挂着不少红灯笼。广场过去有一个放生池,要绕到放生池左边进入寺中。 还是要从放生池左边走到右边,先穿过一座上刻“大千世界”四字的石侧门,来到龙山寺山门前,山门为一座石牌坊,上刻“龙山古地”四个大字,反面则刻有“天竺钟梵”四字,这座石牌坊是清初安平古八景之一。 在山门右前方摆放着一些石碑,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最醒目的有龙山寺木雕千手观音碑。安海龙山寺中素称有三宝。第一宝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如今千手千眼观音堪称国宝。 在前方墙壁上有一块明万历进士苏琰所立石碑,上刻着“龙山宝地”四个大字。龙山寺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立两石狮子,门上方悬着住持僧开慈撰写的“一片慈云”鎏金匾额,前檐石柱楹联题云:“现丈六身开汉代,备千百手援闽疆”。 前殿内供奉四尊巨大的泥塑金刚。前殿与正殿之间有长廊通连。正殿是龙山寺的中心,始建于隋朝,晚清重建。大殿是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1.3米,面积493平方米。一路走来,上方分别有”龙山禅寺“、“镇国佛”、“龙山寺”、”南海行宫“等多块匾额,其中天坛上“龙山寺”匾为赵朴初亲题。 龙山寺大殿内正上方额匾“通身手眼”,为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所题写。牌匾所形容的正是圆通光宝殿正中供奉的明代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观音矗立于石雕莲花台之上,通高四米有余,头戴雕有众生小佛首的花冠,层层叠落、细致入微。 往后殿走去,后殿即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堂龛内正中供奉着丈余高的释迦牟尼金身。殿前那用玻璃围起来的一对青草石柱应该是第二宝,雕刻巨龙绕柱,形若腾云。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声,鼓传鼓声,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艺作品。 在寺庙里转来转去,寻找第三宝,从右边进入后殿,然后从左边走出来。当时只是听同伴介绍是整板樟木大门扇和隋代制作整木凿空的大鼓,也没去查资料了解具体位置,只是边找边逛逛寺庙。 龙山寺庙宇坐南朝北,为典型的三进二院布局形式,从南至北依次为放生池、山门、天王殿、拜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东西侧有钟楼、鼓楼、东西廊庑等,建筑布局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发展而来,以中轴线为主,具有疏落有致、方正自然、结构严谨的特点。 龙山寺存有诸多名人墨宝、真迹,这块巨匾上的“绍隆佛种”为弘一法师真迹。大门门楣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钉着一长木条,上而写着,“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壹仟督修”。 龙山寺内两落庭院,空幽雅致。正殿为圆通光宝殿,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1.3米,耸于中庭之中,是整座寺庙平面规格最为开阔、地位最为显要的一座殿宇,屋顶形制采用除皇家以外的最高形制重檐歇山顶,壮丽恢宏。圆通光宝殿采用48根石柱,建筑构架尺寸庞大。 安海龙山寺最有史料价值的,则是它作为台湾上百座龙山寺的分炉祖庙。在台湾共有五座安海龙山寺分灯,即艋舺龙山寺、淡水龙山寺、凤山龙山寺、鹿港龙山寺以及台南龙山寺,台湾五大龙山寺带着祖庭安海龙山寺的建筑印记、闽南文化印记、信俗文化散落于台湾各地。 龙山寺现存建筑物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葺。康熙五十七年又扩建,以后历有修葺。近年又再增修扩建,整个建筑鳞次栉比,疏落有致,总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 灵水古村离龙山寺不到七公里,与人头涌涌的龙山寺比较,这里就有些冷清了,没看到有其他游客。进村后,首先看到”央视热播《执行法官》拍摄取景地“的宣传画。 先去了村口的吴氏家庙,这是一栋两进三开间的红砖大厝,外由红砖石头、内由木头建造而成。家庙汇集了木雕、石雕、泥塑为一体的古味气息,大门上高挂“吴氏家庙”门联:“周至德裔,明长史家。”大厅上高挂“三朝御史”、“太傅尚书”、“大理寺卿”等诸多匾额,彰显一个家族的显赫历史。八世吴从宪赐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衣锦回乡祭祖时,念祖上之恩,改茅草屋成家庙。后大理寺卿左评事吴星岳、太子太傅工部尚书吴淳夫也先后回乡祭祖,扩建家庙,而成今天的规模。 在古村行走,看见不少古厝上悬挂延陵衍派匾额,而镌刻对联,内容多以渤海、让德及三让为主,说明这里的人世代不忘根源,可谓慎终追远。 往古村落深处走去,这些式样不同的建筑,代表着晋江从明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有装饰华丽的祖厝宗祠,还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宫观寺庙,有昔日名人的故居,更有保持中原传统和闽南特色的古民居。 这栋”俱道山房“是灵水菜脯拍摄点,查了查灵水菜脯是福建晋江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土特产。因产于安海灵水,故名。相传,公元1573-1620年(明万历年间),乡人吴淳夫入朝为官,将"灵水菜脯"带至朝内分送同僚,获得好评,后进献皇帝,又博得皇帝嘉许,钦定为免税食品,销行各地。三百多年来产量日增,成为人们佐餐之佳肴。 据介绍灵水吴氏衍传历史悠久,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始祖吴懒翁因喜欢灵源美丽的山水之景,从泉州东门携带幼孙温明迁徙灵水。早期住在灵水的有四大姓,庄、方、傅、李。至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灵水吴氏已成望族,而庄、方、傅、李四姓却先后迁移其他地方。   历来,灵水古村就有将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承流传的美德。在很多古厝入户大门两边的青草石上,用文字刻写着鼓励子孙多读书、为人忠厚、与人善交、勤俭节约的家训,让子孙在入家门的一刻,耳濡目染,铭记家训,谨记家史。 从明洪武至今的700年间,吴氏后裔人才辈出,涌现出为数众多的历史人物,根据不完全统计,灵水培养出监察御史一人、大理寺卿一人、太傅尚书一人、知府五人、同治一人、知县九人,还有总兵、司马、将军、别驾等数人。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多是有闽南风格的古式红砖大厝,像这种中西合璧的华侨番仔楼还是比较少。此建筑是话桑别墅。为中式古大厝与西式别墅并立,风格迥异,但又相互辉映,彰显中西文化融合与互衬。 话桑别墅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大厝身为二落三开间结构,占地202㎡,东护灵为话桑别墅,二层,占地面积158㎡,钢筋混凝结构。建筑图纸在南洋设计,水泥、钢筋、瓷砖均从海外贩运回来。现在的话桑别墅是话桑文化馆,里面是海外侨胞吴淑惠女士珍藏邮票展及灵水先贤馆,只是大门关着。 看手绘地图,村中还有一条灵水古街没走到。可在古村里走了一趟,感觉虽是春节,旅游氛围并不浓,也没什么游客,所以一些古建筑也没开门,就不想再去逛了。 从空中看,古村就在城市主干道边,村中虽有一些红砖大厝,也看不出有200多座古建筑,特别是有特色的建筑不多,大家也就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