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奋文集》由临朐县关工委高奋文集编委会编。编委会主任许孝义;副主任傅光永、张永信;成员李萍、刘娜、安兆东、王兆亮。主编王兆亮、编辑安兆东、张敬华、傅佩超、许法忠。于2024年3月出版,开本:787x1092 1/16,有关影印图片20页,共624页,50余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委会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县档案馆资料,去北京中央档案馆查阅资料,走访高奋的后人和亲朋好友,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第一次编纂成书《高奋文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编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为临朐革命斗争史和高奋研究、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一手资料。”在此,我们向编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奋文集》的第一部分是《高奋日记》,共433页,占总页面的2/3还多。日记分六册:第一册(1946一1950年);第二册(遗笔.日记稿,1947一1949年);第三册(日记杂感,1948年10月16日一11月17日);第四册(1949一1950年);第五册(1951一1953年);第六册(1953一1956年)。高奋同志在紧张的战斗中,在疲劳的行程中,在繁忙的工作中,在痛苦的患病中,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日记。这些日记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有记事,有感想,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有表扬和批评别人的,也有批评和反省自己的。通过这些日记,我们不仅可以知晓高奋同志的人生经历,还可以了解高奋同志的心理历程,知道高奋同志是怎样从一位农民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坚持写日记,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反思来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雷锋同志入伍后坚持写日记,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所以我们应该向高奋同志学习,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分是生产调产材料,有《嵩右区工作情况》《临朐县开始生产工作调查材料》两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弟三部分是读书笔记。包括政治读书笔记(摘编)和读文艺丛书笔记(摘编)。高奋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等多篇文章。还读了高尔基、法捷耶夫、果戈理、奥斯特洛夫斯基等所著的有关小说,我国的有关古典小说,以及近代许广平《欣慰的纪念》,柳青《种谷记》,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等几十部小说,读后都写心得体会或书评。文集只是摘编了其中很少的一点。高奋同志在参加革命18年的紧张战斗工作中,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读了这么多的书,在衣食无忧的今天,高奋同志读过的这些书,好些自己还没读过,与高奋同志相比,自愧不如,甚感汗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是工作总结。选取了巜临朐政府执行八十训令开展查减群众运动的几个体会》《临朐县民夫工作总结》等12篇。这些工作总结多载于中共鲁中三地委编印的《工作通报》和《大众日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部分是《刘家井苏醒了》《缴粮》《一把米》等12篇文学作品。高奋同志的文学作品语言灰谐幽默,方言、口语、谚语、歇后语等丰富多采,贴进群众,贴进生活,接地气,接底气。如“斤节”“吃拥饭”,“黑虎弄通”“踢登穷”“千寻思,万倒量。”“早急着不抱着孙子了”“像个小脚女人前走走后倒倒”“一辈子不出嫁是个闺女”“灶王爷跑到院里,管闲事不少。”“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鸡多了不下蛋,老婆多了晚了饭。”“该当不忍饿,天上掉馍馍。”“二流鬼,喝凉水,打了瓦罐蚀了本。”“猴子不上杆,多筛几遍锣。”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部分是附录,包括《高奋传略》等6篇,主要介绍了高奋同志的生平简历。读这部分内容,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奋同志生于农历1919年腊月初二,逝世于农历1955年腊月初二,生日与忌日是同月同日,这样的机率巧合大该只有高奋吧。还有高奋同志在临终前嘱咐胡军一定要找到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抓住大叛徒郭奎三,另一个是找到王健同志。茫茫人海,真如大海寻针。可就在高奋逝世几个月后,伪装成卖大饼的大叛徒郭奎三在上海被逮捕枪毙了,王健同志也在上海找到了。“真是天遂人意”,高奋同志在天之灵也“安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奋文集》以高奋同志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他在革命洪流中坚定信仰、勇于斗争的精神品格。作为临朐县最早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成员,高奋同志在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党为民”的初心。从书中收录的档案影印件和文集记录,可知他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领导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和土地改革、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历,革命者的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生命践行的承诺。正如高奋同志在1955年9月18日记中所言“自十八岁以来,整个的生命是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了“党和人民”正是红色基因最核心的注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奋文集》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更是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它告诉我们:红色基因的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刻历史,而是将革命精神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斗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奋文集》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面映照初心与使命的明镜。通过这部文集,我们得以走近革命先驱高奋同志的戎马生涯与精神世界,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厚重与时代使命的召唤。这部文集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当代人理想信念的叩问与激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品读《高奋文集》,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或许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躺平”“佛系”等思潮的蔓延,恰恰凸显了精神动力的匮乏。高奋同志的经历启示我们:真正的奋斗需以理想信念为锚点,以高奋式的担当为榜样,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留下无悔的足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