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周正全的草书作品,沁园春长沙

永不言败

<p class="ql-block">走进书房,一幅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深棕色的木质画框散发着古典气息,边角点缀的金色装饰线更显雅致。宣纸卷轴上,黑色的毛笔字跃然纸上,那熟悉的笔迹让我心头一暖——这是父亲周正全的草书作品,书写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字体遒劲有力,布局疏密有致,每一笔都透露着父亲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站在这幅作品前,仿佛能感受到他挥毫泼墨时的专注与激情,也能闻到那淡淡的墨香,萦绕心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草书,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常说,《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篇。每当提起笔,他都会沉浸在词句之中,仿佛置身于湘江之畔,感受秋日的壮丽与时代的风云变幻。我曾问过父亲,为何如此钟爱这首词,他笑着回答:“因为它让我想起年轻时的梦想,也让我明白,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心中总要有那份热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常趴在书桌旁,看父亲练习书法。他总是先默诵一遍《沁园春·长沙》,然后提笔挥洒,一气呵成。他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每一笔都带着情感与思考。有时,他会停下来,仔细端详自己的作品,然后轻声念出其中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美,还有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幅草书作品挂在我家的墙上,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每当看到它,我都会想起父亲的教诲:做人要如书法一般,有骨气、有力量,同时也要懂得留白,懂得取舍。《沁园春·长沙》中的豪迈与父亲的草书相得益彰,它们共同诉说着一种信念——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一幅艺术佳作,更是一份珍贵的传承。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并非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情感的流露与思想的表达。站在画框前,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他为梦想奋斗的身影。而那幅《沁园春·长沙》的草书,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