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影之四十二——读美国著名外科医生葛文德《最好的告别》

天骅

<p class="ql-block">岁月长河里,凋零的不只是花瓣 ——读美国著名外科医生葛文德</p><p class="ql-block">《最好的告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朋友推荐给我美国外科医生葛文德著的《最好的告别》,拿到书一口气读完。书页间流淌着时光的褶皱,当"活到100岁"从祝福变成命题,才惊觉生命这场馈赠里藏着沉重的砝码。医疗科技把人生拉长成蜿蜒的藤蔓,却也让衰老的纹路爬满每一寸光阴。</p><p class="ql-block"> 书中浮现的养老院走廊总让我想起那天和朋友一起去福利院参观的那一幕幕情景。福利院里的老人们曾经个个都是身手矫健的家庭栋梁,晚年连行走都变得困难,双手哆哆嗦嗦连碗都端不住。问了一下,有几个竟然90多高龄。那些步入老年后的高龄岁月里,他们自我感受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腿脚不利索,各种慢病的折磨,浑身的钝痛、记忆的流沙、对尊严的渴望,像细密的针脚缝补着生命的缺口。就像深秋枝头最后的枫叶,每多停留一日,便多承受一分寒风的凌冽。</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见证着养老模式的更迭,却躲不过生命本质的叩问。当电子屏幕替代了儿孙绕膝的温度,当护工的白大褂替代了家人的围裙,延长的寿命反而成了丈量孤独的标尺。那些被医疗延续的时光里,有多少是在清醒地感受身体零件的锈蚀?</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望向暮色,忽然懂得生命的壮美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如何温柔接纳凋零的必然。或许活到100岁的代价,正是教会我们在漫长的告别里,把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变成临终痛苦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这篇文章发到圈里,朋友点评道:“生命的壮美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如何温柔接纳凋零的必然!”从这篇读后感里进一步领悟和理解了琼瑶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同感!</p>